国家级休闲运动足球特色小镇拓展区——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项目建设现场 |
花园式的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 |
汉光超顺农旅园黄龙基地 |
文/图 黄蔚山 张炳锋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胸针。”不久前,五华县民政局干部陈伟青在朋友圈里发表了一张党徽挂在胸前的图片。这是党员主动亮身份的一个小小举动,但却引来朋友圈的疯狂点赞和评论。 今年以来,五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立足粤东北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坚持抓党建促发展,努力探索高质量发展途径,力求走好走实生态富民强县新路子,努力在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党建铸红心 锻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 沿着整洁干净的河堤路往前走,右边是清澈的林湖河,左边是醒目的党建宣传栏,正前方是新建的文化广场……这是五华县岐岭镇荷梅村的一角,也是五华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作取得的新成果。 去年以来,五华县在推动基层治理中,探索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作,抽调县直机关干部到原籍村挂钩联系,协助抓好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工作,对问题突出的97个村进行了帮扶。通过干部回乡,把县直机关的党建资源、资金资源以及信息资源带到农村。一年来,累计接访群众1.2万多人次、走访群众1.7万多人次、解决问题3200多个。 “五华将继续实施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作,协助村里建强组织、建好阵地、健全制度,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五华县委书记、县长吴晖在调研时表示,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作是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今年再挑选432名干部联系120个村,三年内,“回乡联村”工作将实现全县覆盖。 据了解,回乡联村的干部来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安排回到原籍村,联系、帮扶、引导农村基层解决突出问题。每个村派驻一个回乡联村工作队,每个月到联系村开展2次以上的联村活动,充分发挥了本土化和人脉资源的优势,调动亲友力量,在沟通交流、协调问题等方面产生“亲情效应”,进一步帮助农村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水平。 “今年还挑选了30名干部担任所在联系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五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钟光振介绍,这是今年新增的举措,旨在加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抓党建促发展,是五华今年工作的重要举措。年初,该县制定出台了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位县党员领导挂点1个镇1个村,每月至少参加1次党建研判专题工作会,在制度保障、队伍保障、阵地保障、经费保障和培训保障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据悉,五华创新推进实施村级后备干部“123”工程,即选好1名村支部书记、培养2名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同时,在去年的基础上,按照每个镇30万元、每个村(社区)平均增加2万元左右的标准,计划总投入约1500万元作为党建专项经费,恢复镇一级党校,加强对基层党员的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服务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锻造过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要过硬,领导要带好头。五华抓住县领导这个“关键少数”,全面落实党委书记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书记带头、领导挂点”责任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按照“三个决不允许”要求,把党员身份摆进去、把职责使命摆进去、把缺点不足摆进去、把家风家教摆进去,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流毒影响,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轻装上阵。 乡村要振兴 扭紧产业“牛鼻子”大力实施“五联创” 上个月,五华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传来喜讯,茶叶龙头企业华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签定广东首个茶叶育苗科技成果转化及配套技术服务协议。华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成为广东省首个茶叶种苗育苗基地。 “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是五华茶叶产业发展的一个突破。”华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建旺说,通过技术现场指导、技术培训,省茶叶研究所帮助引进适宜加工红茶的优良茶树新品种或种质资源,进而开发茶叶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五华茶叶产业加速发展。 五华是农产品主产区,茶叶是五华最具农业特色的种植品种,也是最有基础做大规模和效益的一个品种。今年起,五华在现有3.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每年统筹1000万元,依托登云嶂、丁畲嶂、华顺农林、新光村和松岗嶂9个规模茶园,着力打造龙村、棉洋2个区域化茶叶种植产业带,辐射带动周边茶叶产业发展,每年新种植5000亩以上,10年内全县种植规模达10万亩,推动茶叶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目前,五华正加快推进茶叶标准化育苗基地、茶叶种子资源库和良种良法展示基地建设。 记者还了解到,五华发展茶叶种植还从振兴茶叶产业的考虑出发。日前,五华着手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实施产业振兴中,五华通过筹集资金、集约闲置撂荒土地资源等方式,全面实施农业产业振兴“1+N”计划,除茶叶产业外,汉光超顺农旅园、贵澳农旅园、天庄农业等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综合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促进传统农业粗放式增长向现代农业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农业新业态。并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集一接二连三”(即集约一定规模的土地,推动农业与加工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做强茶叶、金柚、柿花、南药、烤烟等特色产业,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全面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此外,五华还以92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为抓手,在前期“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村道硬底化、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污水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以创建国家级县级文明城市和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为动力,推动县镇村三级联创,弘扬红色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风貌。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关键因素还是人的因素。五华在持续实施好县直机关干部回乡联村工程的同时,重点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辅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推进科技人才上山下乡,为乡村振兴有效实施提供更多专业型、实用型人才。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五华结合实际,开展产业兴旺示范、生态宜居示范、乡风文明示范、治理有效示范、生活富裕示范五方面联动创建,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最佳途径。其中每项示范达到验收标准的分别给予5万元的奖补资金,每个村最高可以拿到25万元的奖补。 据了解,五华作为梅州精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该县坚持把乡村振兴和打好脱贫攻坚有机衔接起来,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在集中力量完成好2.13万户6.97万人脱贫任务的基础上,聚焦民生短板,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定位找得准 努力走好走实生态富民强县新路子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殷切期望。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全会也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做出了具体部署。在五华,全县上下干群深受鼓舞。 “五华地处粤东北重要生态功能区,尤其要进一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富民强县新路子。”吴晖向记者介绍说,接下来,五华坚持在高质量保护中,以产业生态化、园区生态化、项目生态化、企业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的理念,引进并发展好全域旅游、现代农业、生态林业、健康医养、绿色食品等与生态功能区相适应的生态富民产业。 五华国家级足球特色小镇项目,是五华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也是推进项目和产业生态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8月,五华县国家级足球特色小镇成为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中唯一的足球小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16亿元,2020年完成。“五华打造足球小镇,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禀赋,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足球小镇’。”五华县体育局局长廖焕雄说,足球小镇以足球产业为发展核心,总体布局分为核心区、扩展区和辐射区三大功能区,其目标是打造顶级足球产业基地、足球比赛和训练、体育康复、运动休闲、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现代特色体育小镇。 足球产业化是必然趋势。目前,五华加快实施足球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各类足球赛事带来小镇的“足球+旅游观光、会展培训、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形成辐射型的产业发展路径,打造足球小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足球小镇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溢出效应,从而实现产业与小镇的共生共赢共享。 据了解,今年以来,五华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推进打造五华国家级足球特色小镇、绿色生态工业小镇、华城农旅特色小城镇、汉光超顺现代农旅园等一批生态工业、生态文化、足球文化、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带动体育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创意等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推动产业生态化,五华向创新和人才要动力。在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园工业一路旁,由电商大厦、科创大厦、孵化器和加速器等组团而成的科技创业孵化园,经过一年多的打造,在不久前成功拿下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的称号,并设立广东省院士企业工作站。而在不足1公里外,五华县生态技工教育创业园二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这是五华着力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专业化全孵化链条,加快产业生态化发展步伐,推动“人才——创新——发展”良性循环。 典型案例 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瓶颈 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 各镇全覆盖 五华是人口大县,16个乡镇446个村,总人口超150万。人口多,势必带来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突出环境问题。五华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从源头治理抓起,投入约22亿元,建设63个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和1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破解治理瓶颈,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日前,记者来到郭田镇坪上村省道S228线旁的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看到,中转站楼高三层,一楼是回收中心、垃圾压缩车间以及污水处理,二楼三楼还设置有工人休息室、公共厕所、监控室等小区域,比县城“三位一体”生活垃圾中转站增加了垃圾分类功能。据工作人员介绍,每天接收到村里运送过来的垃圾,工人就开始分拣,分拣完后就开始压缩,然后运送到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实现日产日清,没有任何垃圾在站里过夜,冲洗车辆以及垃圾压缩渗漏的污水,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不仅达到排放标准,还能实现站内循环使用。这是五华县推进建设的63个镇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之一,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30吨,配备2部压缩运输车和一套污水处理系统。 据了解,63个中转站的硬件设施投入大约5亿元,加上15年的合作周期运营费用,总投资大概20亿元。中转站建成运行后,其最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站内人工监督和远程电子监督,倒逼各村收集垃圾,真正实现日产日清,有效解决漏运、偷倒以及二次污染问题,实现了全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达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处理效果,“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除了不断探索镇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有效途径,五华也特别重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1.6亿元真金白银,建设11个镇级污水处理厂。 在转水镇黄龙村矮车河边,花园式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设备安装,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走进厂内,花草树木基本覆盖了整个厂区,清新的空气也难以与污水处理厂联系在一起。每天,转水镇圩镇周边3万多群众的生活污水通过数公里的管网收集到这里进行处理。据五华粤海公司相关负责人黄欣介绍,转水镇的污水处理厂按照高标准建设,日处理量1000吨,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每天的数据都通过电脑上传到县城,实现在线远程监控。如今,五华县仍有10座镇级污水处理厂在建,到年底全县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行,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