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韶关

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 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6月28日        版次:AT23    作者:

    韶关城区鸟瞰,山、水、城相融合 洪叶 摄

    韶关乳源南水湖风光 钟华 摄

    丹霞山下的瑶塘新村已发展成为知名的名宿村,每到节假日一房难求 仁化县委办公室供图

    仁化长坝沙田柚丰收 仁化县委办供图

  策划/刘炎生  文/张文 沈明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优势。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岭南名郡”和以75%的森林覆盖率长期稳居全省前列的粤北山城,韶关市提出,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加速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为韶关振兴发展的突出优势和靓丽名片。

  6月23日召开的韶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提出,韶关市要全面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努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作出韶关贡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找准定位

  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

  6月8日召开的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李希指出,广东要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由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构成的发展新格局。

  一核一带一区,即将区域发展格局明确为三大板块: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把粤东、粤西打造成新增长极,与珠三角城市串珠成链形成沿海经济带;把粤北山区建设成为生态发展区,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区发展战略中,地处粤北山区的韶关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主战场,韶关市将怎样建设粤北生态发展区?如何以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为引领,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韶关正用自己的行动给出答卷。

  韶关市委书记莫高义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强调,韶关要认真实施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功能区发展战略,突出重点,集中力量,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韶关改革发展新局面,落实全省功能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

  韶关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内陆腹地的桥头堡,在珠三角实现内外联动、东西互济中具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加上韶关生态优越、资源丰富、要素成本相对较低,融入珠三角、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

  近年来,韶关全力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珠三角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即将形成“八高四铁两航”的立体交通网络,对外交通条件全面改善。立足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韶关全力推进与珠三角产业共建,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大数据、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现代特色农业等六大新兴支柱产业。

  莫高义要求,韶关市要准确把握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内在联系,积极顺应区域发展战略新变化,坚定不移走以绿色发展为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建共融,把韶关建设成为珠三角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珠三角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高效联通珠三角与内地的商贸物流集散地。

  夯实基础

  建设生态发展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韶关的绿色崛起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韶关地处粤北山区,保护好青山绿水,就是保护好优势,就是保护好金山银山。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库,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的重要生态屏障,保护生态环境,既是韶关服务全省发展的责任担当,也是韶关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韶关林木四季常青,降水充沛,2017年韶关林地面积1911万亩,森林覆盖率75.05%;土地资源充足且多样化特征明显,除耕地外,山林、坡地、河谷荒地广布;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浈江和武江在韶关城区汇合形成珠江三大支流之一的北江,东江上游新丰江43%的水量源于韶关新丰。据保守估算,韶关市仅森林生态系统和河水流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就在2000亿元以上,超过GDP总值。

  韶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莫高义提出韶关要加强全域生态保护,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和更坚决行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围绕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大核心功能提升,以规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为契机,统筹全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三条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莫高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是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丽广东”的重要举措,是广东省交给韶关的重大工作任务,也是韶关加快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建设好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促进韶关实现绿色崛起,更能为全省筑牢生态屏障,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迈进绿色发展新轨道。

  据了解,韶关市从去年10月开始着手谋划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工作,目前已对拟建保护区范围内的水源涵养功能、人口生产生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基本完成前期规划工作。韶关市将力争首先在韶关区域内建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同时充分学习借鉴其他省市经验,明确保护区的要求,确保在生态保护水平、体制机制构建上体现广东水平、突出韶关特色。

  莫高义要求韶关市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并举、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产业培育并举、存量优化与增量拓展并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产业发展的质量上坚持绿色发展、空间上坚持集约发展。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韶关市提出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发展六大新兴产业;加快莞韶园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和华南装备园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推动县级产业园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力度,改进招商机制,压实县(市、区)和园区招商引资的主体责任,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择优招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协调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城市提升工程

  当下正值粤北地区夏令瓜果蔬菜上市的季节,记者采访获悉,乐昌九峰黄金奈李每公斤卖到32元,正宗翁源三华李每公斤售价可达到30至40元,始兴杨梅和有机蔬菜最高达每公斤四五十元甚至一度供不应求。在其他季节,始兴枇杷、翁源九仙桃、乐昌的马蹄和芋头、仁化贡柑和沙田柚,同样让种植户赚得盆满钵满……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韶关的绿色原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特别火爆。近年来,韶关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个体生产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转变,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农村富了,村容村貌也有了明显改善。

  2015年1月,南岭脚下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正式启动“五彩瑶乡”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项目,将东坪、乳城、一六、游溪四镇的41个自然村打造为宜居宜业或宜游的美丽乡村,顺利实现村巷道硬底化等工程,启动垃圾收运、污水处理、卫厕改造工作,还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助推农业提质增效。

  在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景区及周边,已经形成了拥有300多家客栈民宿的集群。民宿在增加、游人在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也在增加,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丹霞山的自然科学之旅、乡村之旅等旅游产品的走俏,丹霞山民宿也成为当地发展全域旅游、促进乡村致富的重要切入口。

  当前的韶关,正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突出重点连片建设,逐级打造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示范点,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配套、人居环境优良的特色小镇。

  在韶关城区,城市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善美韶关正在加快建设,从点线改造向片区建设转变,从硬件改造提升向完善城市功能转变,从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向综合运用市场手段转变。韶关市坚持规划引领,优化老城区功能布局,完善新城区公共服务功能和商业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善美韶关,同时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提升县城人口和产业集聚能力。

  沐阳大道改造及景观提升、北江路延伸、沙湖路口交通渠化改造、芙蓉东路环境整治、福林路改扩建等一批工程的建设,城市交通路网日益完善。两大客运枢纽的施工、有轨电车的规划建设,多个城市快速环路的打造,将使韶关城市交通功能大幅度提升。

  丹霞机场的建设,可供130万人安全饮水同时满足产业转移园区芙蓉新城及重大工业项目的用水需求的南水水库供水项目的投产,主城区43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三江六岸多个亲水平台的建成,将让韶关城区居民在生活、出行、休闲等各方面享受更多便利。

  文化建设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矿精神,活化历史文化

  去年7月26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奠基仪式在仁化县城口镇举行,这标志着广东唯一一个以纪念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动工。项目计划两年建设完成,预计2019年4月建成并免费开放,将重点展示红军长征过境粤北战斗历程,集中呈现红军各个时期在粤北开展的革命活动。

  韶关是红军长征途经广东的主要地区,仁化城口是红军长征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所在地。红军从初创时期到发展壮大,从长征时期到三年游击战,在韶关留下大量重要的红色军事文化历史遗产。目前的韶关,正加快红色遗址遗迹保护修缮,实施铸魂立德工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党的光辉历程中不断汲取奋进力量。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韶关市正高质量高水平进行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建设,努力把纪念馆建成全省党性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生动呈现红军过境粤北的光辉历史,进一步激励人们缅怀革命先烈,铭记红色历史,弘扬长征精神。

  与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的,还有韶关的工矿精神。

  今年4月28日,韶关市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大力弘扬工矿精神主题活动,莫高义号召韶关市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的工矿精神,勇敢扛起韶关振兴发展的历史责任,再造一个激情燃烧的发展年代,早日实现韶关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以新的更大作为开创韶关改革发展新局面。

  作为广东省的北大门和老工业城市,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韶关抓住被国家确定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小三线建设”地区的机遇,全力发展工矿企业,建成当时璀璨夺目的重工业城市,也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就是韶关工矿人努力锻造和始终坚守的工矿精神。

  莫高义表示,工矿精神与韶关的红色文化一脉相承,契合韶关今天的发展需要。韶关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前人铸就的工矿精神为强大动力,坚持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红色历史得以铭记,工矿精神得以弘扬,韶关还积极活化历史文化,挖掘特色文化内涵,并且积极走出去,向更多人展示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6月24日,“走进非一般的韶关”系列活动在广州市图书馆拉开序幕,活动发布非遗口袋书《非一般的韶关》、大型纪录片《韶关非遗印记》和非遗游线路,展示首届韶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和近年来在非遗保护与活化工作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让古老文化鲜活起来。

  社会治理

  建设平安韶关,打造善美之城

  广东省委全会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方面提出“要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地区”。在韶关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上,韶关市结合实际提出“要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把韶关建成社会治理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地区”。

  围绕“把韶关建成社会治理有序、群众安居乐业的地区”,韶关市目前正大力推进平安韶关、法治韶关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推进平安韶关建设,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强化基层法律宣传和法律服务,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去年以来,韶关市上下一盘棋推进创文工作,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显著改观,“善美之城”品牌深入人心,内涝点整治彻底改变逢雨必涝的状况,交通节点整治有效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幅改善农贸市场脏乱差的状况,截污管网建设、河堤加固、市区景观亮化工程进一步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小岛慢行系统建设让环河沿线成为韶关亮丽名片……

  与此同时,韶关市还开展渣土扬尘、卫生保洁、交通秩序、城市“六乱”、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强力整治城市管理中的顽疾问题,不断加大示范路整治提升力度,为广大市民营造了整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群众的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莫高义表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韶关市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韶关将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抓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工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