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一片荒凉到一地难求,珠海航空产业园的华丽变身令人瞩目

十年描绘蓝天梦 一朝飞天展英姿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1月05日        版次:A04    作者:

    中航通飞珠海基地 杨雪薇 摄

    珠海航空产业园引进中航通飞作为园区龙头企业 杨雪薇 摄

    “鲲龙”AG600水门仪式 廖文峰 摄

  不久前,刚刚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完成水上首飞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回到了阔别整整两个月的珠海。这是“鲲龙”AG600完成水上首飞后的第一次飞行和长距离转场任务,回归起飞“原点”,开启新的征程。

  从2009年的批复立项,到2016年在珠海航空产业园总装下线、2017年在珠海金湾机场陆上首飞,再到日前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中国大飞机迈出“上天入海”完整步伐。而这架“珠海造”的“国之重器”,正正是珠海航空产业园十年发展的一个有力印证。

  今天,是珠海航空产业园成立十周年。从一片荒芜,到如今初步实现研发、制造、维修、运营、教育、培训等产业聚集,尤其在通用航空整机研发制造领域实现了高端起步。在工业级、军民融合型无人机领域,珠海航空产业园也走出了自身特色,以珠海隆华、羽人等无人机企业为代表的一批生力军正在崛起,并纷纷站上了中国航展的舞台。

  产业   集聚航空产业链 飞出“国之重器”

  十年前,任谁也难以想象,一片荒芜之地,竟飞出“国之重器”。

  这里是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创设的珠海航空产业园,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湖滨路以南地区,规划用地面积99.0平方公里,被规划为国内外航空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集产学研于一体的航空制造产业基地。自2008年开园以来,航空产业园从一张白纸开始,逐步描绘出通用航空产业的宏伟蓝图。

  “以前带着融资方的人去看现场,产业园到处是一片荒凉,连条路都找不到。如今,整个产业园已是‘一地难求’。”珠海航空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文对产业园近十年的变化感受颇深,从“一路难寻”到“一地难求”,珠海航空产业园十年迎来了华丽变迁。

  2009年至2015年期间,航空城集团在产业园基础设施等方面签署的建设合同总资金为7亿多元。2015年8月份,航空城集团与金湾区政府签署《珠海航空产业园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框架协议》,建设范围主要包括机场核心运营区等共30.5平方公里。蔡文告诉记者,2015年至今,航空城集团在产业园基础设施等方面签订的建设合同总金额为97亿元,这样的飞跃式发展源自金湾区政府海纳百川的胸怀和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以及航空城集团的“一收一放”。“收”就是将集团公司的所有资源整合起来去融资,以提升集团资源使用效益,“放”就是将工程建设、现场管理等权限下放至旗下代建企业等举措,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产业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如今的产业园已是“一地难求”。

  “珠海人一直有一个航空的梦想,珠海航空产业园的发展有助实现我们的‘航空梦’。”珠海航空产业园党委书记、金湾区委书记阳化冰认为,航空产业园的发展必须立足于龙头企业,同时要建立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并从差异化发展中走出珠海航空产业的特色。

  阳化冰口中的龙头产业,是引进了我国通用航空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园区建设了“一总部、两中心、三基地”,形成了集市场营销、研发、制造、试飞交付、运营服务为一体的通用航空全产业发展体系平台。其在珠海航空产业园总装下线的“鲲龙”AG600,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的研制空白,继运20、C919后的一名重量级选手。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珠海航空产业园引进培育了其他整机制造企业。其中,珠海雁洲轻型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研制的“王子”2座轻型运动型教练机已获得FAA的适航证,珠海航太科技公司、珠海海卫科技公司等一批整机企业已建成投产;珠海航空产业园积极抢抓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机遇。隆华无人机公司、佰家科技、羽人农业航空等主要从事无人航空器整机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制造的企业发展状况良好,其中羽人航空于2016年入选首批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航空发动机维修能力跻身亚洲前列。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拥有覆盖民航发动机80%的维修能力,为国内规模最大、维修等级最高的民用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是亚太地区最具竞争力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企业;航空配套企业逐步增多。珠海先后引进了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武汉航特装备、哈尔滨广联通航、民航校飞中心等项目,配套企业逐步增多,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通航产业链。

  目前,园区已逐步形成以滨海商务区、机场核心运营区和高端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的三大项目承载片区。珠海机场与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举办场所紧密相邻,均位于园区的核心运营区。至2017年底,园区已累计引进航空类要素项目超70个,投资总额逾700亿元,投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良好,可持续发展及融资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   航空产业试验田  建立无人机试飞

  日前,在位于珠海金湾智造大街的一间厂房内,广东优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的几位工作人员正调试着一款名为R22的模拟机型。据悉,这是一款“纯国产”全自动直升机飞行模拟器,数日后将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

  两年前,优翼航空成立之初,除了团队成员本身的航空情结,就希望研发最好的设备进入中小学甚至大学,通过飞行模拟器推广航空教育,但创业之初资金紧缺,一度让公司陷入借用朋友厂房的困境。

  “幸好得到了航空产业园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金湾政府对初创企业的支持,我们才得以落户智造大街,解决厂房之困。”优翼航空的CEO谢岩说, 更重要的是,飞行模拟器涉及多个行业,“金湾有成立近十年的航空产业园,且每隔两年就举办一次国际性的航展,这对于飞行模拟器的发展都是得天独厚的有利环境。”正是扎根于金湾这片航空沃土,优翼航空才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  

  如今,优翼航空的蓝天宏图正一步步实现,去年已经和北京大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共同承接国家863科研项目。此外,优翼航空还先后与北京、呼和浩特、贵阳、深圳、烟台、廊坊、青岛等城市的中小学开辟航空实验室,使用优翼航空的飞行模拟器进行航空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室全面了解飞机和运行。谢岩说,“去年公司产值达到60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2000万元。”

  优翼航空的探索和发展,正是珠海航空产业园成为国家政策创新“试验田”的一个缩影。事实上,除了扶持中小航空企业的发展外,珠海航空产业园在探索空域改革,助力航空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争取并实施了多项试点。

  据介绍,2014年航空产业园建成了我国首个由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通航飞行服务站,提供从计划、情报、气象到救援等一揽子飞行服务,成为实践低空改革具有标志性的创新举措。截至2017年底,共受理飞行计划申报974 架次,其中金湾本场飞行675架次,转场飞行108架次,固定空域191架次;2014年,航空产业园开通了我国首条低空飞行航线(“珠海—阳江—罗定”),被业界认为是中国空域改革四年来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成为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重大突破。

  与此同时,航空产业园一直致力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核心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支持创新要素向市场主体聚集,鼓励龙头企业吸纳全球创新资源。这包括了与广东省科学院合作成立了航空航天装备研究所,并支持中航通飞等大型企业设立了中航通飞研究院;鼓励中航通飞公司与以色列宇航工业公司(IAI)合作开展新一代多用途整机、与法国飞鲸控股公司开展重型飞艇的合作研发制造;以及研发了国家重点型号“鲲龙”AG600。

  此外,根据珠海及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需求,航空产业园以广东省科学院航空航天装备所、中航通飞研究院等为依托,搭建了政产学研公共创新平台;依托中航通飞的试验试飞条件,构建了企企合作的验证试飞平台;依托珠海航展,搭建了交流贸易、政策创新和军民融合平台,形成开放共享的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发展支撑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珠海航空产业园获南部战区空军批复在园区内划设无人机验证飞行空域,成为华南区唯一一个无人机试飞场。试飞场面积为20平方公里,飞行高度为真高100米以下,有效解决了无人机研发制造、验证维护、飞行培训等业务的空域需求。园区内无人机企业珠海佰家科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刚表示:“无人机企业最需要的便是测试产品的试飞区域,园区能获批华南区首个无人机试飞场,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变迁  为村居增加收入 为社区增添人气

  论见证珠海航空产业园十年发展的最佳人选,非海澄村民莫属。这条位于园区、距离航展举办地最近的海澄村,十年来随着珠海的航空产业一同质变。

  今年48岁的海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袁英权是土生土长的“海澄人”,从1997年开始便到村委会工作。袁英权向记者回忆称,十年前机场路还是水泥路面,绿化很一般,沿街商铺都是临时搭建的铁皮屋。“产业园来了以后,村里村外都渐渐发生了变化。”袁英权表示,最直观的便是机场路由水泥路面换成了柏油路面,绿化也有了显著提升,“方便周边村民出行的同时,还成为了外地游客下飞机后欣赏到的第一道靓丽风景线”。

  随着产业园的发展,落户企业也为海澄村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不少就业岗位。袁英权表示,十年前海澄村没有一间公寓,如今,统一配齐热水器、空调等设备,可实现拎包入住的酒店式公寓,海澄村有好几十栋,“村里面有几十个村民在产业园的各个企业从事后勤等工作”。

  袁英权表示,该村2008年人均年收入不到7000元,而今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3000元,增加近一倍;村集体收入也从2008年的300万元增至如今的700多万元。“如果没有产业园,海澄村的发展肯定没有那么快。”

  另一边厢,在珠海航空产业园内有一个仅成立了4年的新社区——金湾区三灶镇西城社区,社区书记贺洪强回忆起成立伊始,西城社区仅有一条砂石路,人口不足1000人,规模还不及大一点的自然村。“人气不足,配套设施更是少得可怜,这样的西城社区能发展得起来吗?”当时的他难免疑惑。

  贺洪强没有想到,仅仅4年时间,西城社区就已经“沧海变桑田”:人口翻了20倍,社区的14条市政道路也逐步铺开,航空新城核心区雏形初现。对于社区的变化,他用了一个形象的例证:2014年初,辖区的西湖市场,因为人气不足,一天杀1头猪都卖不完。如今,这里一天杀9头猪,都会早早售罄。

  贺洪强感慨,航空产业园的产业发展,为西城社区增添了人气。而西城社区作为航空新城核心区所在地,同样为产业园提供了优质配套。而这些,都是西城社区巨变的原因所在。

  民生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珠海航空产业园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至2017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与2008年相比,均实现了大规模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5.26亿元,增长127.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5.11亿元,增长146.65%;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7.37亿元,增长353.87%;金湾机场旅客吞吐量921.68万人次,增长722.93%;货邮吞吐量3.74万吨,增长236.94%,货邮增速位于中南地区主要机场首位;固定资产投资保持按年超过15%以上增速。同期,园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对珠海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最高时达39.4%。

  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航空产业园从2008年开园至2018年10月,已累计完成34项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项目,累计签订建设合同总额超过100亿元,完成政府投资计划达73.95亿元。土地平整面积10.4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建设总长度59.8公里;供水管道89.6公里;供电管线235.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