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牢记总书记嘱托 展现新时代风采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1月05日        版次:A07G    作者:

    

    

  开栏语

  10月2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后,同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代表亲切交谈,祝愿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再立新功,祝老同志们生活幸福。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亲切关怀,让大家备受鼓舞。即日起,羊城晚报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展现新时代风采”系列专题报道,回访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的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代表,回首改革开放40年峥嵘岁月,展望新时代改革开放蓝图,敬请垂注。

  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

  东莞市原虎门公社龙眼大队支部书记张旭森:

  深切感受总书记坚定决心期盼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

  “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要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这让我们老同志备感振奋。”10月24日上午,张旭森作为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代表,受到总书记接见。他表示,“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再接再厉深化改革开放,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下去”。

  对话

  “期待居民都能过上

  更好的好日子”

  羊城晚报:龙眼村开办了广东农村第一家港资企业——龙眼发具厂,您当时为什么要去引进港资企业?

  张旭森:改革开放前龙眼村很贫穷,我作为支部书记觉得有责任带领大家脱贫,过上好日子。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我意识到机会来了。

  当时因为是第一家,还是顶着很大压力的,我给当时的虎门公社书记黎桂康写了一个报告,在得到黎桂康及上级的批示支持后,龙眼发具厂便很快开办了。

  当时连合适的厂房都没有,我们顶住宗族长辈们的压力,说服村民将张氏大宗祠用来办发具厂,开创了东莞“三堂经济”的先河。

  羊城晚报:对于龙眼社区下一步发展,您有什么期待?

  张旭森:龙眼社区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家都感受到了。我期待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成果能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惠及我们龙眼社区居民,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好日子。

  广东改革开放一定能取得新成绩

  “总书记很平易近人,在接见时和每个代表都亲切握手,并祝我们老同志们生活幸福,对老同志非常关心。”当天接见的场景在张旭森脑海里历历在目。回到龙眼社区后,张旭森第一时间观看了总书记视察广东的新闻报道,认真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深圳,向世界宣示了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张旭森回忆道,总书记在现场讲话中一直强调要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我们在现场能深切地感受到总书记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

  40年的峥嵘岁月,40年的时移世易,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今年74岁的张旭森依旧激情满满。他说, “总书记已为广东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给了我们新的前进动力。希望大家能牢记使命,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再接再厉,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相信广东的改革开放一定能取得新成绩。”

  引进开办广东农村第一家港资企业

  “改革开放前,我们村村民主要是务农,种植水稻,可以说是靠天吃饭,听天由命。当时村里连自行车都很少,村民家里基本上都没有什么电器,真是一穷二白。”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当时担任原虎门公社龙眼大队(现虎门龙眼社区居委会)支部书记的张旭森,绞尽脑汁一心想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得知村民张细有两位弟弟在香港,有意向回大陆投资后,他多次冒着风险找张氏兄弟洽谈,了解到两兄弟担心出身不好,为打消其顾虑,甚至表态愿用性命和家产担保。

  经张旭森一再劝说及多方努力,张氏兄弟最终放下心中顾虑,回乡投资,在龙眼村开办了广东农村第一家港资企业——龙眼发具厂。随着生产快速发展,整个龙眼村都成了龙眼发具厂的车间,村民当时每个月可拿几百元的加工费,还可集资参股,逐步摆脱了贫困。

  龙眼发具厂的迅速成功,带动了一大批旅港乡亲回龙眼村投资。张旭森带领村民努力开创的这一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起到了示范效应。

  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的龙眼社区早已不是当年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脱贫致富的村民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汽车,整个社区发展欣欣向荣。“现在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小汽车,社区里4000个车位都不够停车。”张旭森感慨道,“现在的好生活真是当年不敢想也想不到的。”

  深圳南岭村原党支部书记张伟基:

  以改革开放40年为新起点 建更美好现代化新型社区

  10月24日上午,张伟基受到总书记亲切接见,总书记与张伟基握手的瞬间被照片定格,随着媒体的报道传到千家万户。“总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巨大的鼓舞。”张伟基说,南岭村将以改革开放40年为新起点再出发,真抓实干,建设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发达、生活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型社区。

  对话

  “深化改革开放

  关键在‘真抓实干’”

  羊城晚报:南岭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张伟基:改革开放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成了南岭村当时的头等大事,但很多企业老板看到南岭村的环境后扭头就走。

  于是,我们组建起一支卫生清洁队,每人每月50元,动用全村力量搞卫生,就这样让南岭村的模样有了初步变化。整洁干净的环境给前来考察的商人留下良好印象,最终被我们的诚意打动,一个接一个地来到村里办工厂、做生意。

  羊城晚报:南岭村现在富裕起来了,您对南岭村下一步发展有什么期待?

  张伟基:深化改革开放关键在“真抓实干”,南岭村过去40年的成就已是历史,下一步,南岭村要以改革开放40年作为新起点,继续脚踏实地,实现更大的发展。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将按照总书记讲话要求,为村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生活。

  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增长28万多倍

  走进深圳南岭村“致富思源展览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历史实物,展现出岭南村改革开放40年的沧桑巨变。

  改革开放前的南岭村,贫穷落后,破旧不堪,是一个人称“鸭屎围”的小山村。“那时的南岭村,只有破烂不堪的猪栏牛舍,坑坑洼洼的崎岖小路,遍地的鹅屎鸭粪,臭气熏天。” 张伟基回忆道。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曾有一段时间,张伟基每天一早就到新安酒店守候港商,中午吃完盒饭后继续等。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了1984年末,当时的南岭村,已办起了13家来料加工厂,村民人均收入达3500元。

  此后,南岭村在1984年推行农村股份分红制度,并在当年实行股份分红;南岭村还建起村里第一个大型工业区,彻底摆脱小农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起现代工业生产体系。

  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南岭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7000元,增加至2017年的35亿元,足足增长了28万多倍,村民年人均收入从不足100元增加到如今的150000元。

  如今,南岭村已是高楼林立、社区和谐、产业发达的知名富裕村,南岭村的巨变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生动注脚。

  继续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南岭村社区党委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会议上, “老支书”张伟基被邀请参会作发言分享。

  “改革开放是‘干’出来的,南岭村现在的好日子都是靠一代代人艰苦奋斗,一点点‘干’出来的。”张伟基勉励大家说,总书记的讲话为广东下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对南岭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要深化改革开放就要靠‘干’,不仅要‘干’,更要‘干’好。”

  1994年,张伟基的儿子张育彪大学毕业后回到南岭村工作,2001年起担任南岭村党支部书记。“接棒”后,他对南岭村的管理方式和产业形态进行了变革与探索。

  张育彪表示,下一步南岭村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南岭村现在的目标是争取培育1到2家高科技上市企业,要实现从过去的‘种’田、‘种’房子,到向未来的‘种’高科技企业转变。我的梦想是将来有一天,能带着南岭村村民去敲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