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刀剑有情 江湖不老

近年古兵器收藏由冷变热,藏品价值逆势上扬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1月05日        版次:A13    作者:

    

    施沛霖 摄

    ▲宋代虎首战锤 此锤为宋代武官配备实战铁杆铜锤,全长约45厘米。点睛之笔是柄端的铸铜虎首,俯视角度具有拟人化的胡人面视觉,细观虎口前吐出一花蕾,暗合“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刚柔两面性 (林海藏品)

    ▲明代剪水双刀 此刀为明代官造制式合璧双刀,全长90余厘米。锻造方式为包钢烧刃造,钢质精纯清亮,刀姿颀长线条流畅,能完好保存至今的明代双刀殊为难得 (林海藏品)

    ◀清代礼仪佩剑 剑长112cm,剑身鋄银两面各有四位仕女,动态各异,剑身有《大清乾隆年制》字样。剑柄为象骨,上刻有戏剧人物故事。剑鞘饰鲛鱼皮。此剑为海外回流 (徐兆前藏品)

    ▶精钢蛇矛,或曰蛇镰枪 此蛇矛为较罕见的明末清初南方官造长兵器制式,长度达70余厘米,全器以精铁打造,器型颀长壮硕,颈箍为铁雕宝瓶状。矛刃是在剑型双刃上错位开出凹口形成曲刃。为不可多得的南方长兵器代表 (徐兆前藏品)

    ▲清代藤盾牌 每个直径近一米,品相完整的藤盾牌已是稀罕之物 (徐兆前藏品)

    ▶明代蛇枪 此枪为明代军帐仪仗器,长近60厘米。造型为一硕大铜铸拳头紧握一蛇尾曲伸成刃的金环蛇,整器风格灵异充满神秘仪式感 (林海藏品)

    清代龙吞阴阳抓 此抓为清代武林流派定制奇门兵器,全长约70厘米。前端为沉实的阴阳铁掌,两指内弯成钩,三指前伸为刺,兼具拍击勾拿突刺之妙用,构思诡异充满个性化 (林海藏品)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林海(网名:老独)

  嘉宾简介

  1968年生,广州人,建筑师,现定居美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接触中国古兵器收藏研究,专注于长兵器和奇门兵器鉴藏二十年,致力于中华传统武备文化的弘扬保护。个人兴趣广博,涉猎古玩杂项雕塑各类收藏。参与国内收藏网站“翰龙雅集”核心管理工作多年。2016年合作主编《稽古藏兵 中国古兵器典藏集》。

  徐兆前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业余收藏古物三十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收藏古兵器。

  壹

  古兵器收藏由冷变热

  在国内的古兵器收藏中,尤以中国古代冷兵器为重点。中国历史上不乏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壮烈场景;也贯穿了快意恩仇、义薄云天的侠客英雄之梦。在古兵器藏家的江湖里,拥有神兵利器不只是圆了侠客梦想,也是他们研究武备历史、检验收藏眼光的途径。

  在去年收藏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古兵器价值却逆势上扬。今年6月的“圣锋贤刃”专场拍卖会上,一柄明剑以62万元落槌成交,一柄日本御用名工宫本包则作日本太刀则以80万元的全场最高价成交。

  曾主编《稽古藏兵 中国古兵器典藏集》的资深古兵器收藏家林海认为,从拍卖成交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古兵器圈的价值认知度有了大幅提升。精品价高,但为数较多的普品成交价平缓理性,说明了国内古兵收藏者的精品意识在提高,古兵器收藏正趋向精品与普品价值认同的两极分化,这也跟整个收藏价值观是接轨的,是古兵器收藏人群对收藏理念的逐渐成熟的体现。

  羊城晚报记者:在国内,古代冷兵器收藏以前是一项冷门的收藏,近几年这种状况有什么改变?今年古兵器在国内首度专场拍卖,给中国的古兵器收藏界带来了什么新的风气?

  林海:近几年,在各方面力量的推动下,国内对古兵器收藏的认知度有较大的提升,现在古兵器也能在国内上专场拍卖了。不过相对其他收藏大项,古兵器还是属于小众收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确认识中国武备历史和文化,也是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客观正视过去,高瞻审视未来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除了今年6月的圣锋贤刃2018春拍,接下来11月份还将有一场秋拍,这次组办的古兵器专场拍卖有中国和西洋、中西亚、日本各地区有代表性的古兵器拍品,还有现代刀匠的新作品,应该说涵盖面很广,可以适应不同的收藏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艺术无国界的主流收藏理念,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能打破狭隘民族性,认同并欣赏其他地区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作为一个成熟收藏者所应具备的胸怀。

  徐兆前:近年古兵器收藏热开始升温,不少人陆续加入其中,中国介绍古兵器的书籍也一版再版,十分畅销。但客观地看,中国的古兵器收藏还处在洼地,不少人存有误区,觉得兵器是凶器,藏在家中不吉利。这种观念在中国沿续千年,也造成不少兵器被毁。回望中国历代的古文物收藏中,鲜有以兵器作为专项收藏的藏家。博物馆对古兵器也只作一般陈列展示。而反观海外不少国家,古兵器收藏是一个大项,不少博物馆都专辟展厅单项展出,其中英国利兹皇家军械局博物馆更是一个完全展示古代武备的博物馆,著名的中国明代永乐剑是该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的兵器甲胄收藏十分丰富,这已成为可见不可求之物了。

  尚武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推动力,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古来有之。可幸的是,现在终于有了武备专项收藏和拍卖了,这无论对收藏界或藏友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羊城晚报记者:您收藏古兵器的初衷是什么?出于兴趣还是升值的考虑?

  林海:中国古兵器收藏在世界范畴来说起步是很晚的,大概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最初对拥有神兵利器的梦想,很大程度上是受新派武侠小说侠义情怀的影响,另外一些零星的古兵器收藏资讯也开始在国内互联网传播,我是在那个时期在网络上和古玩收藏市场上偶然接触到真正的古兵器,从此一发不可收,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收藏古兵器,兴趣与初心很重要,这是能坚持长期收藏的动力;但不问回报和市场价值也不符合人性,我认为两者并不矛盾,能平衡好两者的关系才是关键。我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抱残守缺的收藏保守派,从我收藏伊始,就把收藏品螺旋式上升定为目标方向,尽可能将好的藏品留下,把认为不够理想的调整出去,回笼资金入藏更好的藏品,用市场的认可度来验证自己以前的收藏眼光,不断提升修正自己的认知和方向。

  羊城晚报记者:古兵器收藏近年热度渐渐升温。藏品的价值是否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林海:中国古兵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发展至前几年,一直处于价值认同的低谷,升幅缓慢,其他收藏门类如金铜造像、铜炉文玩等在十余年间升幅十倍乃至数十倍,作为民族国家国力国威体现的古兵器却得不到价值认同,这个价值偏离是不合理的。

  近两三年间,国内古兵器爱好者借助更新的传播平台,大力传播古兵器文化,活跃交流渠道,特别是在去年收藏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中国古兵器价值逆势上扬,得到一个很大的认同提升,成交价在数十万过百万元一件的精品并不少见。精品和普品价值的距离也在进一步拉开。

  国家文物政策也对古兵器的合法收藏作了规范和指引,古兵器可以合法上拍收藏就是一个突破。相信古兵器收藏会逐渐融入主流的收藏市场,最终登上大雅之堂。

  徐兆前:古兵器近年逐渐进入收藏家的视线,不少过去收藏其他门类的玩家们都卖掉手上藏品专一收藏起古兵器,大多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听一资深藏友说这两年砸在古兵器收藏的钱已达八位数。

  古兵器在历史上虽产量巨大,但因保存不易、历朝销毁破坏严重等原因,至今古器存世量并不大。事实上,历代的兵器制作往往代表了当时的最高制造水平。现在不少藏友已认识到古兵器的价值,不管是为情而藏,还是为投资增值而藏,他们都会加快投入的步伐。

  金庸大师走了,有人感叹:江湖老了,青春散了…… 然而在另一群人心中,江湖依旧。

  他们的江湖,有“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仗剑一长笑,出门游四方”的潇洒快意,也有“宝光闪闪惊四座,九天白日暗无色”的豪迈英气。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挝……闪着寒光的古兵器,都是他们的心头好物——他们便是沉醉于刀光剑影的古兵器收藏者们。

  凛凛长剑,霍霍环刀……这些深刻记载了历史的古兵器,在国内收藏的历史并不长,只有短短二十年左右。长久以来,古兵器属于小众而冷门的收藏门类,近年随着几件明清皇家兵器在国际大拍上高价成交,古兵器收藏渐渐进入大众视野。

  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清乾隆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以4830万元的高价落槌,这已是它第三度出现在拍卖场上。2015年北京翰海秋拍以6670万元成交的“明永乐铁鎏金龙纹钺刀”, 为迄今仅见的明代宫廷藏传佛教法器,再度引起藏家关注。

  时间推移到2018年中,中国首次冷兵器艺术品专场拍卖会——圣锋贤刃2018春季冷兵器艺术品专场拍卖会在北京冷兵器文化体验馆圆满收锤,总成交额过千万元,成交率达72.33%。这成为中国内地冷兵器专场拍卖会的破冰之旅。

  古兵器特别是中国古兵器,从最初发源于战争,到部分逐渐退出战场成为达官显贵的配饰或王侯将相权力的象征,如著名的清朝皇室佩刀,再演变成如今的文玩与收藏,其发展脉络透视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言而喻。近年国内古兵器的藏友与日俱增,拍卖频频,民间交流活跃,有资深收藏家认为,古兵器收藏已从极少数人参与的高端精品拍卖,过渡到受众面更广的爱好者们积极参与收藏研究的普及阶段。大众对古兵器收藏的认知度正在不断提升,藏友们对藏品的价值认同趋向精品与普品的两极分化,显示出收藏理念的日渐成熟。

  贰

  认识古兵器之美

  身为战争工具,古兵器的美感从何而来?古兵器藏家皇甫江在他著的《中国刀剑》一书中写道:“日本刀刚烈偏执,马来刃诡辣奇异,中国剑飘逸大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哲学观。从春秋战国铁剑的兴起到清代钢铁刀剑的最后辉煌,一刀一剑,或古雅大气,或庄重华美,或威猛凶悍,或气势磅礴,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审美情趣。

  藏家们认为,把使用功能和艺术性高度融合呈现出美感,具备这样气质的兵器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收藏精品。

  羊城晚报记者:您对古兵器收藏精品是怎样定义的?

  林海:我认为可从艺术性、时代性、稀缺性、完整性这四个方面考量藏品是否属于精品。

  艺术性是首要因素,缺乏艺术感的作品再精美也可能只是一件看似漂亮的工艺品,它会缺少了灵魂。作为兵器来说,要兼具艺术性并不容易,因为兵器本质是战争工具,能在保证足够的使用功能前提下,体现出不凡的艺术感染力,把功能和艺术性高度融合呈现出美感,具备这样气质的兵器才是最值得追求的收藏精品,而不是一件单纯粗鄙的杀伐工具。

  时代性是指具有明确时代特征的标杆性器物,而不是含糊不清具有较大争议的藏品,当然年代越早能完整保留下来的实物越难得,但并不是越老越有价值,石器时代原始工具兼兵器是年代最早的,但它们只是具有人文考古价值,真正的收藏欣赏价值并不高。

  每个时代都有杰出的古兵器代表作品,但年代过于久远的能存世的实物极少,中国青铜兵器的艺术巅峰在西周东周,而作为钢铁冷兵器来说,艺术性与时代性能兼顾的较集中在宋元明之间,个人比较偏重宋辽金元时期的中古兵器收藏,我认为这段时期是钢铁冷兵器发展的一个巅峰阶段,在战争对抗最激烈频繁的年代才会激发出更好更精的作品。

  稀缺性是指物以稀为贵,作为古兵器来说,制作量大的标配刀剑长兵品种和民间防护练武兵器不是值得首选的入藏品种。贵胄和武官的身份配备、精锐部队的制式装备、武者个性化订造精制兵器都值得重点关注。

  完整性对于古兵器来说也是一大考量因素,古兵器作为对抗性实用器,考虑到其使用战损和保养条件等因素,古兵器最初的原始信息要完整保存下来难上加难,一件古兵器的完整原装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未来的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记者:近年在拍卖中明清皇室刀剑频创佳绩,怎样评价明清皇室武备在中国古兵器收藏的地位?

  林海:明清皇室武备当然属于最顶峰稀缺的中国古兵器收藏,是高度集合了锻造技术装饰工艺大全的国威体现,大部分为故宫和国内省级博物馆收藏,流出故宫能见到的,基本都是晚清年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掳走流失海外,也大多在欧美各大博物馆作为重要展品陈列,能流入民间的实属凤毛麟角了,仅见的几件皇家兵器也在国际大拍上以高价成交。

  叁

  年轻人群成古兵器收藏新生力量

  江湖间刀剑相见,怎少得年轻侠客的身影?二十多年前中国的古兵器藏友已成为中国古兵收藏研究的中坚力量。而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群和公众号的推广,收藏人群趋向年轻化和活跃化。据林海介绍,“他们对古兵器的兴趣认识也从相对狭窄的刀剑类,辐射到长兵器、奇门兵器乃至弓箭等远程兵器上,他们将是古兵器收藏研究未来最大的新生力量。”

  羊城晚报记者:对于古兵器的入门级玩家,您的建议是什么?可以先从什么方面的藏品入手?

  林海:对于初级玩家,为了尽量避免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我建议初期是先多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吸收学习古兵器基础知识,多虚心向收藏前辈讨教学习,多看博物馆来源可靠的标杆性古兵实物,多争取在周边藏家商家上手学习古兵实物的机会。

  在确定了自己的兴趣重点后选定一个相对集中的收藏门类作为切入点开始收藏,开始时不要盲目图广图多,什么都想入藏,以集中的资金出击每件有一定代表性的古兵藏品,适当时可入手一些成本不高的标本性实物作为研究素材。另一方面我也鼓励收藏新人多参与藏品交流活动,用市场反应来验证自己的眼光。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私人藏品,古兵器的保养和陈列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

  林海:钢铁冷兵器并不是特别娇贵难保养的,主要是平时注意定期的防锈保养,在北方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冷兵器一年做几次上油保养足够,但在像南方气候较潮湿温热的地区,有条件的话每两个月都给冷兵器做一次检查保养最为稳妥,如果发现出现新的浮锈,立即用细砂纸粗棉布擦拭除锈,重新上油保养,兵器的保养油建议用无水无色矿物油,贵重的冷兵器还可以考虑用放摄影器材的干燥密封箱来储存,一次性投入可保长期稳妥。

  古兵器的展示可选用具有正气镇煞的品种(如剑、鞭、锏类)作为日常家居装饰陈列展示;书房案头观赏把玩则适合选用锤,尺等小巧钝器。带利刃的古兵器需妥善集中保管,避免儿童老人容易触碰误伤。

  林海的收藏故事:

  “我记得在二十年前收藏冷兵器初期,在广州本地的一个古玩商店里购得一支造型风格奇特的蛇形长兵器,其套管为一铜铸武将臂膊,顶端铜拳紧握一蛇尾曲伸成刃的金环蛇,当年资讯有限、认识浅薄,只觉得造型新奇值得琢磨,并不明其年代用途。入藏一晃十年后,在论坛平台上偶然通过藏友分享的明万历年刘效祖王之弼合著《四镇三关志》,印证到这支蛇形长兵器原来是明代的蛇枪,用途是作为明代军帐前的高级仪仗军器,树立帐前可壮大明军威。这种蛇枪存世实物极稀,据我所知馆藏未见,民间仅出现过约三支,手上这支也是器型工艺最好的,可谓得之甚幸。”

  徐兆前的收藏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天我去逛文物市场,快到街口远远见卖家摆着两个硕大的圆形藤织物,走近一看竟是两个清代藤盾牌,每个直径近一米,我当时未收兵器,只觉得物件奇特少见,待走进市场,两个清代藤盾牌的造型在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我越想越觉得有历史价值,赶紧折返街口,但卖盾牌的人已消失影踪。这事让我懊悔不已。2010年,我去南海朋友家看古玩,无意中又重遇了这个藤盾牌。朋友说当年他正是在文物市场街口买到此藤盾牌,已保存十多年了。看来世上还真有缘分一说!我二话没说买下了。之后我在市场上又买到一个,总算圆了当初的念想。现在完整的藤盾牌已是稀罕之物了,它确实记载了很多历史记忆。

  历史记载,1686年,沙俄军队犯我疆土,康熙调集由他从福建组建的3000藤牌军参战,在雅克萨城,藤牌军裸身持藤牌从水上攻击敌军,据史料记载,最后沙俄‘众溃而逸’,而我方‘未丧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