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交会上的高科技产品 |
|
大亚湾石化区作业繁忙 |
科交会新科技让市民跃跃欲试 |
|
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作业现场 |
|
|
科交会上的高科技产品 |
|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正如40年前,广东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开创新局立潮头。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又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地处大湾区东岸的产业名城——惠州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机遇。 此前,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粤港澳大湾区”分论坛时表示,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主攻方向。目前,惠州围绕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目标,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汲取周边香港、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创新的先进理念、技术、人才、资金,让更多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为惠州争创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强大创新动力,打造成大湾区科研成果转化的高地。 这片占珠三角五分之一面积的热土,创新发展正当时! 分镜头 潼湖科技小镇无处不高科技 惠州创新因子渗透至毛细血管 未来智慧生活是什么模样?惠州潼湖科技小镇或将给你答案!无人车、无人超市、刷脸智慧餐厅、智慧引领机器人……一走进潼湖科技小镇,充满未来感的高科技无处不在,创新技术正悄然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一幅美好未来生活的畅想图正徐徐展开。 一出门,便可乘坐百度无人车“阿波龙”,这款无方向盘、无油门、无刹车踏板的L4级无人驾驶自动巴士,已经落地应用于潼湖科技小镇,使之成为首个真正运营无人车的小镇。在小镇,不用担心会迷路,集问询、引路、讲解功能于一体的云帆机器人,可以准确判断周围的行人以及障碍物,尤其在指路带路方面,甚至比真人服务更加到位。 在智慧餐厅吃饭,通过引入人脸识别、无感支付,居民可实现“靠脸吃饭”,智能备餐台可以对智能芯餐具进行信息写入操作并进行后台大数据分析,对人们的饮食提出健康膳食管理建议。 作为已开放的智慧配套,潼湖碧桂园凤凰酒店也将智能化服务贯穿于入住后每一环节。在客人到达客房之前自动开启客房相关空调、空气净化、香薰、加湿等设备。客房还提供智能床垫,它可以调节床垫温度,针对身体部位进行加热按摩,还能够监测心率、呼吸和翻身,评估睡眠质量。 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现智能化。实际上,这一切是来自小镇的“智慧大脑”——智慧城市控制中心可视化系统。通过“智慧大脑”,小镇物物相联、人物互动、万物互联,全部资源被有序协调管理调配,不仅能够提高生活的便利性,更保障了安全性。以火警监测为例,遍布大楼的多个火警感应装置会第一时间将突发情况联网传输给指挥中心,并通过3D建模精确标注出火警点在大楼的具体位置。与此同时,在另一块大屏幕上,该区域安全员的姓名、照片、联系电话被系统调取,精确追责到人。 这座贴满“创意”、“高科技”等标签的科技小镇第一期已于今年9月正式开园。这是广东省首个以科技冠名的小镇,由思科、埃森哲等世界顶级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整合全球逾千家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共同打造世界领先的5S智慧城市。 “深圳的成功是因为科技,但成本较高,我们想在深圳旁边建一个科技的城”,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谈及打造小镇的初心时如此讲道。无疑,潼湖科技小镇地理位置优越,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之地,使这里能够率先实现临深片区的功能一体化、交通一体化、配套一体化、服务一体化。 坐拥深圳、东莞、惠州等地的产业链辐射资源,潼湖科技小镇定位为世界级的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以“科技、创新、智慧、生态”为特色,瞄准智能制造、智能物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高精尖产业,用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产业聚集,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创新因子是科技小镇与生俱来的基因,也是惠州这座千年古城焕发蓬勃生机的秘诀。凭借着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惠州的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惠州的创新名片更加锃亮。 大全景 重大平台引领 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今年9月,埃克森美孚百亿石化项目牵手大亚湾,让肩负世界新使命的惠州石化产业,再添强劲引擎;同月,计划投资百亿的广东·中电北斗芯创谷项目投资协议签约,将为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补充重要一环,并带动北斗应用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惠州围绕产业特色定位创新发展,通过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这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引来众多“巨无霸”项目落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系列重大项目扎根落地,将成为支撑引领惠州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项目在说明中称,该项目主要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端聚烯烃产品,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的最大产能,相关高性能产品将填补国内空白。预计一期项目2023年建成投产后,对于缓解国内聚烯烃产品供应结构性短缺问题,减少中国市场对高性能聚烯烃产品的进口依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广东·中电北斗芯创谷项目将以芯片设计、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集成等北斗导航全链条为核心产业,并延伸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制造两大重点应用领域。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内正大力发展芯片产业,北斗产业“军转民”则带来万亿级的市场,而该项目顺应了这些发展背景和趋势,将补齐惠州芯片产业的短板。 可以预见,这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将成为惠州创新发展的“航空母舰”,引领着惠州创新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此同时,创新驱动发展也将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和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打造集聚创新动能的“第二岛链”。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大科学装置集群是科技创新重要的核心板块之一。其中,中科院有两大科学装置,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和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正在惠州开工建设,可为国内实现新一代核裂变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发展清洁高效核电技术、重离子治癌、硼中子治疗、辐照检测等相关产业提供重要平台。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瑚珊表示,两大科学装置为国家科研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将反哺惠州发展,它们完美契合了惠州两大支柱产业——石化、电子信息产业接下来的布局,将有效助推惠州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向万亿产业迈进。 培育创新主体 近三年高新企业年均增长率达七成 作为工业视觉行业的“隐形冠军”,惠州本土企业惠州汉视自动化有限公司仅创立三年多,就已抓住光学设备行业的痛点,攻破了机器视觉最关键的技术——成像技术和图像软件处理技术,成功研发了世界上首个100m视野内同轴光学检测系统、32K分辨率线扫镜头和7000万像素FA工业镜头,为公司进入手机玻璃盖板、OLED及半导体封装检测行业提供了核心的硬件支持。“简单而言,就是替代了制造生产检测环节的人眼工作”,该公司创始人郑日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一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顶尖的,更是打破了进口设备一统天下的局面。 “我们一直认为公司没有核心技术就走不远,”郑日光表示,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但该公司还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其中,100毫米同族光源光学系统的研发最为艰辛。为此,该公司联合了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新加坡和日本的团队,花了1年半的时间才突破这一技术难题。相比而言,法国的同行业公司用了6年研发出来的视野是4毫米,该公司仅用1年半开发出100毫米的视野,是目前行业内最稳定、最可靠的技术。 事实证明,拥有了这项核心的技术,公司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透露,在关键技术攻破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有包括BOE、伯恩光学、Vivo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找上门,预计销售额在明年能够翻5倍,达到3亿元。 惠州汉视自动化有限公司是惠州企业不断追求创新发展的缩影。正是看中高新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近年来,惠州高度重视推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发展,市科技局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年底至2017年年底,惠州拥有高企存量分别为255、466、794家,近3年,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率达到70%以上,各县区的高企拥有量至少实现了翻一番,博罗和龙门增长了5倍。 为进一步培育发展高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日前,重新修订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实施。记者了解到,修订后的《意见》提出的奖励力度比之前显著加大。目前,企业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市科技局推荐且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市里给予每家企业20万元奖励,县(区)给予配套奖励。同时,惠州还将加大力度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惠州的企业,将按规模以下最高50万元/家、规模以上最高300万元/家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根据《意见》,2018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5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50%左右。这份“军令状”用数字明确了多项发展目标,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惠州高新技术企业未来发展的轮廓。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章玉介绍,目前惠州共有794家高企,今年组织了14场高企政策宣读和业务培训,正在做新一批高企的认定工作,已推荐两批共555家企业申报认定高企。同时,还在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今年评价公示入库企业达到940家,这将形成培育高企的后备力量。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也在加强,据统计,今年已有28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减免所得税额累计1.57亿元。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惠州创新成果丰硕。今年3月,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公布了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惠州牵头或参与的项目有8个获奖。其中,由市科技局推荐、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独立完成的“锂离子电池电容器SPC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一等奖。 营造创新环境 让创新人才在惠州得其所哉 惠州的创新热情高涨,劲头十足,得益于惠州不断优化的创新创业环境。以惠州“创新高地”仲恺高新区为例,近年来,仲恺高新区推出了“恺炬创新行动”、“恺施人才计划”、“互联网+仲恺智造”、“恺源行动计划”等“恺字头”四大行动计划作为该区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抓手。 “恺炬创新行动”包括六大工程36项计划,将借此为仲恺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这也是引领该区未来10年创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他几个行动计划分别对应引进和培育创新人才、提高高端制造能力和对接深圳创新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仲恺连续3年保持20%以上的地方财政科技拨款,2017年带动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30.9亿元,占GDP比重达4.9%。通过这些措施,仲恺形成了惠州最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在各县区中拥有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平台最多,创新资源最丰富。 放眼全市,惠州深入实施“人才双高计划”“人才双十行动”,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完善引才、育才体系,优化留才、用才环境,营造出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结缘惠州、扎根惠州。 根据“人才双十行动”的部署,惠州每年用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服务、载体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将达10亿元,约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这一比例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同时,惠州还会根据人才工作发展需要和财力情况,建立人才投入逐年增长的机制。 如,“梧桐引凤工程”奖励不断升级。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每月给予10000元的津贴补助;对“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国家 “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等杰出人才奖励高级公寓一套和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50万元,每月给予5000元的津贴补助。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样一组数据可勾勒出惠州人才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引进培养国内外院士7名、“长江学者”4名、国家“千人计划”15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博士721人,硕士10624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才7694人,海外和留学人才1398人。全市人才总量突破百万。 加快孵化育成体系建设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的必要保障。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惠州大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迅速增量提质,实现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县(区)全覆盖。据统计,目前,全市共建成众创空间30家,孵化器32家。 同时,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对接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创新资源,遴选引进一批“专精特新”和行业“隐形冠军”企业、高成长性的“羚羊型”企业,让新动能、高成长、创新型为主导的企业在惠州集聚和涌现。 场记 “数”说惠州创新 2018年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50家以上;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力争达到1600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力争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50%左右。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众创空间30家、孵化器32家,实现了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县(区)全覆盖。 今年1月~8月,惠州专利申请总量1404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为3555件,专利授权总量1028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007件,PCT专利申请186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53件。 今年5月,惠州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共促成签约科技成果交易项目1428项,签约金额80.5亿元。其中,惠州企业共签约957项,签约金额50.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