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席评论

化解“入托无门”难题可多管齐下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1月29日        版次:A07G    作者:

    

  □阅尽

  报载,由于0-3岁的婴幼儿托育服务匮乏,“入托无门”成为许多年轻父母的“心病”。而在今年广东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关注到这一话题,提案建议大力发展“单位托管”模式,并探索以社区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务等。

  应该说,政协委员的这些提案,确实接地气,也很有见地。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而引发对人口红利会否枯竭的担忧。尽管二孩政策放开,但许多年轻父母并不愿生育“二孩”。究其原因,除了生育观念的嬗变外,与现今养育孩子成本高、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等亦有很大关系。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32.9%的3岁以下婴幼儿母亲因无人照料孩子而被迫中断就业,这一时间长达两年以上。即使未中断就业的年轻妈妈,也有近半为照料孩子每月需请假一至数天。更令人忧虑的是,竟有高达60.7%的母亲因“没人看孩子”而不愿生育“二孩”。显然,“谁来带孩子?”不只是年轻妈妈的现实焦虑,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难题如何破解?理想的思路当然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人来干”,尽快发展专业化的婴幼儿托育机构。但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而专业托育事业基础薄弱的现实,由谁来建,又由谁来管就是很实际的问题。假如将此事全部交给政府,恐怕是远水不解近渴,要耗时长久。而“单位托管”则是个成本低且见效快的好办法。

  事实上,早年时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农村都办有托儿所,此事几代人都经历过,也成为那个时代美好的记忆。后来,由于诸种原因,这些托儿所都“一风吹”地停办了。当然,现今若照搬过去体制和做法,未必可行。但在有条件的单位或企业,鼓励支持其办“托管中心”,显然值得尝试。一则许多单位有现成地方,只需略事修葺即可投入使用,二则亦可为员工排忧解难,同时又成为单位福利及软实力的体现。

  曾几何时,企业办托儿所等曾作为“企业办社会”而一概被否定,但其实,即便是国外有些跨国公司等,也办有类似机构。显然,它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如今重提单位办托管中心,恐怕首先要冲破观念上的桎梏。只是,类似事对企业来说,应由其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政策上只能鼓励、扶持,而不能强加于身。

  当然,发展婴幼儿托育事业,主体责任还应该是政府,要将其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予以重视。就当下而言,应像上海等省市那样,加快地方立法,明确婴幼儿托育事业的承办及监管责任。同时,大力发展公益普惠性的社区托育中心等,即使是单位企业所办的,亦可由政府提供财政资助或专业育儿师的培训等服务。总之,政府、社会、企业单位等多管齐下,多渠道多种模式兴力托育事业,或可有效化解“入托无门”之难题。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