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大湾区应成为更高层次创新开放平台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2月23日        版次:A04G    作者: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有哪些独特创新之处,体现了我国经济政策上怎样的蓝图?22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

  羊城晚报:规划纲要中的独特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福强:对于规划纲要,不能仅从经济层面来理解。湾区经济是一个经济地理的概念,而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的历史使命更丰富多元。要从多层次、多视角去认识粤港澳大湾区。认真理解规划纲要的表述,会发现有不少创新:一、主题是合作发展,更多尊重差异,相互支撑,以合作解决问题。二、主线是创新发展,不仅是科技创新,也是制度创新。三、方式是协作发展,要包容发展,体现差异化,形成产业分工、空间支撑、对外开放上的协作合作。四、工作重点上,更关注此前一个地区难以解决而须各方联合才能解决好的问题,比如环境的共防共治等。

  羊城晚报: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如今新征程再出发。规划纲要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出台,体现了怎样的经济发展思路?

  王福强:一是推进改革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要勇于涉险滩。进一步深化改革,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要稳扎稳打。这就需要找一些先行试验区,大湾区就是承担这种使命的平台。

  二是推进改革力度的坚决彻底。改革开放40年,广东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生态承载力问题、区域市场形成问题、改革空间拓展问题、发展模式转换问题等。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推动下一轮改革。广东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为全国深化改革积累经验,这就需要一些新的平台,进行一些新的突破。大湾区就是这样的平台。

  三是改革重点的战略调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从商品要素自由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要与国际制度体系接轨,形成一个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度体系。大湾区就是这样一个进行更高层次开放探索的平台。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

  王福强:大湾区要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一是“小”和“大”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不同制度、不同关税区的合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二是相互支撑的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具开放传统的地方,是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它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产品、技术、服务、标准乃至生产生活方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又是大湾区潜在市场、潜在合作方,可以支撑大湾区更好地发展。

  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