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南海救助局广州救助基地救生员廖让添:

不惧风浪的海上蜘蛛侠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5月28日        版次:A08    作者:

    

    廖让添(受访者供图)

  我和我的祖国 

  爱国情 奋斗者

  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廖让添,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广州救助基地救生员。参加工作13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救助一线,先后与队友一起执行救助任务168起,其中参加国家南海海域专项救助任务4起,救助遇险人员16人、打捞溺水者遗体48具。今年,他荣获了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

  救助尖兵,翻扣船救助冲锋在前

  采访廖让添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他总是忙于出差。作为一名潜水技术骨干,各种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在多起翻扣船救助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去年3月28日,珠江伶仃洋水道运沙船“辰昌322”被撞断2截翻扣沉没,在救助现场,他第一个潜水进入船舱搜救,最大潜水深度22米,探明了翻扣船在水下的基本情况,为后续搜救提供了宝贵数据。5月18日在“粤东莞吹0079”翻扣船搜救中,他在23.5米水深中,连续作业105分钟,从破损的舷窗进入沉船,搜寻了3个舱室和过道,完成了搜寻任务。

  “工作了13年参加过很多救助任务,最难忘的救援任务就发生在去年。”廖让添回忆,去年8月27日,“粤英德货8030”在清远市北江水域被撞翻扣,7人失踪。当时地方政府和家属要求,一定要找到所有的失踪人员。“当我们抵达现场的时候,已经有其他的搜救力量在搜寻,但是一直没有进展。因为救助现场水流湍急,水深12米,船舶在漂浮状态,人进入船舱搜寻风险很大,很有可能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障。”廖让添说,作为专业的救助队伍,他们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搜寻方案展开搜寻。

  “当时,我是第一个下水搜寻的,当我潜入船舱的时候还能感觉到沉船在移动。”廖让添说,从清晨连续奋战至夜晚,在参加搜救的15个小时中,他先后潜水搜救3次,水下搜救172分钟,将货舱、机舱、居住舱和驾驶舱全部搜寻了一遍,成功将失踪人员遗体全部打捞出水。

  200多米深海域,为任务放弃救生设备

  过硬的救援技术,让廖让添在行业内“小有名气”。近年来,他先后参加了4起国家南海海域专项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廖让添还记得,2016年4月,南海救助抽调精兵强将执行国家南海拖船出浅专项任务“410”工程。“任务中,我们连续几天顶着烈日,泡在水中一干就是十六七个小时。”他说,在探明搁浅船情况后,还要布设接拖设备。

  然而,就在最关键的接拖工作中,由于现场复杂的环境,最后只能使用人力串联拖动拖缆慢慢向前行。“大海中的珊瑚礁高低不平,很难着力。另外,现场的风浪冲击力也很大,两三米高的浪头打过来,拖着高强度缆的十来个人就要往回倒冲十来米。”

  关键时刻,廖让添凭借自己水性好、技能强的优势,脱掉浮力大阻碍下潜的救生衣,在海浪间隙,摸着锋利的珊瑚礁前行。就这样,凭借过人的勇气和过硬的技能,他在200多米深海域,放弃救生设备,快速接到引缆,为快速成功接拖贡献了关键力量。最终,他和队员一起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重大任务。

  苦练技能,随时准备和死神赛跑

  “有人说,我们是海鸥,不畏艰辛,不惧风浪,也有人说,我们是海上蜘蛛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廖让添说,作为救援队员,他们是一群随时准备着和死神赛跑的人。唯有提高自身技能,才能在救援中跑赢“死神”。

  他曾多次参加广东省金锚杯技能比赛与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的技能比赛项目,一串荣誉见证着廖让添的成长:2015年获广东省金锚杯技能比赛打绳结单项个人第一名,获评广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6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系统技能比赛插钢丝绳项目第一名,获评2016年度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救捞标兵荣誉称号。在每季度的体能、技能考核中总是名列前茅,获得单位“体能之星”、“技能之星”称号。

  然而,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是辛劳的汗水。2015年爱金锚杯技能比赛,他参加了打绳结、插钢丝、撇缆、游泳4个项目,比赛强度很大。集训期间,他坚持每天早上进行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体能训练1小时,他总是最早到达训练现场而最晚一个离开。为了提高打绳结的速度,他随身携带一根比赛绳索,只要有空闲就拿出绳索,研究绳结打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在比赛中仅用63秒,就完成了18个绳结,夺得打绳结比赛第一名。

  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后,廖让添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继续加强技能训练,提升救助技能,坚守岗位,履职尽责,做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