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阳江阳春脱贫典型刘经城开手袋厂致富

订单源源不断 心中底气满满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6月28日        版次:T04    作者:

    

    

    

    刘经城与妻子在手袋厂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国辉

  6月20日,刘经城位于三圩村的新房子里,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阳春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入户调查,刘经城是抽样对象之一。当他从自己保存的档案袋拿出一叠资料时,一本红色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格外显眼。这个曾困窘到“抬不起头”的青年,如今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在扶贫干部和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短短三年时间里,刘经城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开起手袋厂。“我希望能办成一个大企业!”面对未来,“刘老板”信心满满。

  早出晚归干活,仍艰难度日

  刘经城今年34岁,皮肤黝黑,壮实的双臂显露出长年劳动的痕迹。2016年,珠海市对口扶贫三圩村的驻村干部何铭第一眼见到他时,心想:这样一个年轻精干的小伙子,怎么会是贫困户呢?

  然而,全村的人都知道,在过去多年时间里,刘经城一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病魔的打击。

  2010年,刘经城的父亲查出患有肺癌。其后不久,母亲又因心脏问题需要做搭桥手术。2015年,刘经城的父亲去世,母亲很快又查出患上了脑癌。为了给父母治病,刘经城花光了自己与妻子在广州打工赚得的所有积蓄,不得不一再向亲戚朋友借钱,债台高筑。

  尽管只有初中文化,但刘经城从小到大都很勤劳。他曾在深圳华强北打工10年,随后又到广州打工,认识了妻子张香花。为了赚钱养家、给父母治病,他白天差不多10点就开始送外卖,晚上则跟妻子一起,在一家炒粉档帮忙,每晚忙到凌晨2点。然而,父母的病掏光了他和妻子所有的积蓄和心力。

  2013年,父母身体越来越差,刘经城与妻子回到阳春照顾父母。为了维持生计,他只能一边种地,一边拼命找活干,打散工。每天早出晚归,风吹日晒,刘经城几乎成了“黑炭”,每月却只能赚到一两千元,艰难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生活迎来曙光,不甘于贫困

  2016年,何铭等驻村扶贫干部带着省里的扶贫资金与政策,来到了村里。刘经城一家的生活迎来了曙光。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刘经城大儿子的上学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每年领取教育补贴3000元。母亲的治疗费用也得到了更多帮助,家里成员都落实了“农医”“农保”。

  刘经城没能真正松一口气。在危房改造政策的支持下,他盼着能让一家老小住上新房子。

  然而,2017年4月,母亲病故了。老人家终究未能等到一家人住进新房的那一天,这成为刘经城心中最大的遗憾。

  将悲痛藏在心中,他把自己的全部重心转移到创业上。

  在广州、深圳十几年的打工生涯,使刘经城敢于做更多的尝试。从2017年6月开始,他不仅种植农产品,也开始经营猪肉生意。夫妻俩在市场租了一个小小的档口,妻子负责看档售卖;而刘经城则骑着摩托车,每天一早奔赴五六个村去卖肉。

  “每天能赚几十到一百多元。”刘经城说。卖肉通常只需要花早上的时间,其他时间,他仍会打各种散工。

  “我还那么年轻,我希望有一番事业。”刘经城不甘心做一个贫困户,长年等待救济和补贴。他多次找到何铭等人,阐述心中的“致富想法”。驻村干部看到了这个刚从生活的深渊中爬出来的青年对致富的渴望,给予了刘经城更多的帮助和建议。

  创业开手袋厂,产品出口日本

  2018年1月,在自己四姐的手袋厂利用空闲时间帮忙加工制作时,刘经城萌生了自己开一个手袋厂的想法。得知四姐可以从订单和技术上对他进行支持,他迅速找到了驻村干部,提出要申请免息小额贷款,开办一个手袋制作厂。

  3个月后,在三圩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刘经城成功申请到了5万元贷款。总共投入8万元,他在镇上租用了一处两层近300平方米的楼房,购买了20多台缝纫机等设备,边学边做,开始了手袋厂创业。起初,每月纯利润仅200至500元。

  可喜的是,手袋厂逐渐扩张,走上正轨。一年过去,手袋厂最高峰时聘请了24名工人,工人多是村里贫困户和普通农户。

  “现在我们每天至少可以加工1500个袋子,每加工一个,利润在1毛钱到3毛钱不等。”刘经城说。

  手袋厂主要以接受订单的方式进行加工制作,客户以珠三角企业为主。如今,厂里加工的订单不仅有文件袋、购物袋,还有淘宝卖家需要的包装袋,甚至有出口到日本的保温杯间棉袋等外贸订单。2018年,手袋厂年利润将近8万元。现在,每月利润至少万元以上。

  妻子张香花也成为了厂里的管理者,不仅熟悉手袋制作业务,连机器出了问题,也能自己修理。工厂业务量还在继续扩大,夫妻俩商量着,要招聘更多工人,购买更多设备,“希望将这个厂办得更大”。

  虽然家庭仍有近10万元借债,但手袋厂的发展让刘经城心里有底气。他说,只要再过两年,这些债务都可以一一还清。

  走出了生活的阴霾,“晋升”为“刘老板”、带领村里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刘经城,今年初还在村委会的带动下,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数说

  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600元,累计150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3%以下,8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了出列标准

  截至2018年底,2277个贫困村建有农业特色产业4578个,成立农民合作社5388家,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农业龙头企业达93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