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山南区对口帮扶潮州4条贫困村成效显著

画好扶贫同心圆 贫困村华丽蜕变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6月28日        版次:T14    作者: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大门坑村的贫困户通过发展茶叶种植,日子越过越红火  受访者供图

  文/林翎 卢晋姬

  2016年起,中山市南区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派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进驻饶平县汤溪镇的乐岛村、大门坑村和东山镇的湖岭村、东明村等4个省定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三年多来,驻村工作组驻村更“驻心”,紧紧围绕“党建促扶贫”,坚持把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4条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脱贫94户240人,脱贫率达97%。

  信心:“贫困户争相种茶制茶”

  精准扶贫,“志”“智”先行。“志”是摆脱贫困的信心,“智”是勤劳致富的技能。

  大门坑村贫困户江明顺年过花甲,身患糖尿病。2017年,妻子突发脑溢血,幸亏驻村扶贫队帮他申请到“中潮慈善爱心基金”,解了燃眉之急。但仅凭家里一亩多的茶叶山地,怎么养活一家三口?

  “以前,贫困户对种茶不感兴趣,因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怕失败。”大门坑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林继浩说,扶贫队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贫困户的资金问题,还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精准帮扶的模式,成立大门坑农林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生产。该项目投入资金71万元,为21家贫困户增收,每户每年获得固定收益2500元。扶贫队还请来专家传授种茶、制茶技术。

  驻村工作队“撑腰”,江明顺信心大增。他每种一亩茶可获奖励3000元,购买制茶工具、化肥等农资扶持一半费用。如今,江明顺家种了4亩茶树,还购置制茶工具,人均收入达22000多元。

  “我们还准备建茶叶加工厂,延伸产业链,贫困户可以到加工厂学技术。”林继浩说,扶贫队计划投入自筹资金53万元,拟通过承包方式获取收益。

  “现在全村争相种茶制茶。”大门坑村农林专业合作社社长高顺昌说,“全村贫困户种茶面积从59亩增加到现在的115.4亩,有的贫困户种植面积比普通村民还多,人均收入已突破万元。”

  三年来,南区扶贫工作组通过“以奖代补”“发放务工奖补资”等激励政策,共为67户贫困户发放种植奖补资金75万多元。4村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及岗前培训班共惠及537人次。

  决心:“三把火”烧出脱贫路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南区扶贫工作组通过“输血”加“造血”,让产业振兴撑起脱贫的一片天。

  为了和群众打成一片,东明村驻村扶贫队长黄雪春给自己定规矩:驻村不能打伞、不能穿裙子。她带领工作队走访调研,提出办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入股水电站。由村集体投资入股村附近的水头水电站,扶贫资金投入60万元。入股第一年,村集体获得6万元收益,其中3万元分给贫困户。

  第二件事是开发水果采摘体验园,吸引周边大批游客参观,同时也带动了圣女果、青梅、潮州柑等水果采摘生意,效益喜人。

  第三件事是参与光伏发电项目。帮助东明村参与由东山镇统筹规划的光伏发电项目,总投入资金41.4万元,年收益为10-12%。

  “三把火”一烧,村民刮目相看:村集体收入由之前4万元增长到7万多元,人均纯收入也增长了近千元。黄雪春因此被评选为2018年度“感动潮州”人物。

  工作队再接再厉,筹划将青梅、竹等本地特色农业进行提升,拟投入南区自筹资金50万元,建设青梅现代化加工厂及展销平台;发展观赏竹种植基地,拟投入20万扶贫资金,把观赏竹种植面积从3亩扩大10倍。

  资产型项目如同“输血”,保障贫困户有稳定收入;农业特色项目靠贫困户的内生动力“造血”,改善生活。南区派驻饶平扶贫工作组组长陈文渠说,通过发展光伏发电、茶叶种植、青梅产业、茶叶加工、水电站等扶贫产业,4个村实施有一定规模的“输血”“造血”扶贫项目共8个,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63.902万元,并继续谋划青梅精加工和中草药种植产业,打造“合作社+公司+贫困户+电商”产业模式。

  红心:暖了群众,红了党旗

  三年多来,南区扶贫工作组践行“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理念,效果明显。

  湖岭村的炳叔侍弄完自家的茶田,顺着水泥路回家:“有了这条水泥路,七八分钟就可以回到家。以前则是土路难行,下雨的话,摩托车都上不去。”

  炳叔口中的路,是龙虎坑背岭路。湖岭村是条革命红色村,革命时期这里曾经成立湖岭苏维埃政府、湖岭农民协会,展开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以前,村民除了出外打工,就是种些青梅、茶叶。近年青梅和茶叶价格攀升,但很多村民因路难行,将山地丢荒。

  驻村工作队进村后,筹集资金约43万元,修建一条宽约3.5米,长约1.13公里的上山水泥路。“如今交通便利,直接把湖岭村的500多亩的茶叶和青梅盘活。”湖岭村的驻村队员郭正文说。

  “感谢党的关心,帮我家渡过难关。”炳叔激动地说。炳叔夫妻原本在外打工,但前几年儿子坐牢,只能辞工回家照顾孙女,平时就种些茶业、青梅。由于路难走,也没怎么打理,家庭相当困难。

  “幸亏修了路,我一口气种了10亩茶树,买了5套制茶工具。”炳叔说,“现在女儿出去加工,再加上茶叶、分红等收入,日子越过越好。”炳叔儿子在监狱里得知此事,深受感动,表示要积极配合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帮父母种茶。

  “这几年变化很大。”在湖岭村的群众眼里,是党和政府让红色村重焕活力。如今,“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在村里同期开展,村里的道路正在重修。村委副书记涂秀永说,以前,贫困户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到现在人均收入已达到10523.3元。党建工作也在扎实推进。

  “工作组紧紧将党建工作贯穿于4条村的扶贫工作,以党建促进扶贫。”陈文渠说,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培育创业“带头人”,加强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和作风廉政建设,三年间共发展新党员12名。围绕扶贫中心工作,以党员志愿服务、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走出去观摩学习、上党课形式、交流座谈会等主题党日活动20余场次。

  今年2月,南区扶贫工作组的黄雪春和周锐荣被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驻湖岭村工作队被评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同心:齐心合力奔脱贫

  位于饶平汤溪水库边的乐岛村,由于地近饮用水源保护区旁,产业发展项目受到限制。

  “工作队自费到各地考察,对收入稳定、风险极低、一次性投资长期受益的光伏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陈文渠同时也是乐岛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合力建起乐岛村光伏发电项目。”经过考察,决定和深圳日兆公司合作,同时也通过潮州市外事侨务部门争取到香港两位潮籍乡贤的支持。由日兆公司、村集体和贫困户入股,再加上乡贤捐赠74320元和扶贫资金,成立了乐岛村的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并网发电后,截至2019年3月,实现收益分配102200元,其中有劳动力贫困户67793元,每户平均收益5200元。

  同时,工作队大力发展青梅产业帮扶项目,代表乐岛村与福建省诏安县同享果蔬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对本村贫困户青梅进行集中收购,实现最低价保护。工作队还积极联系周边几条村,拟规划建设青梅加工厂。

  携手扶贫,不以山海为远。中山南区已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南区各界社会力量积极投身到扶贫工作中,捐款、捐物,送医、送文化。

  陈文渠表示,2019—2020年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南区已选派4名中层干部驻村担任新一轮驻村扶贫的第一书记兼队长,脱贫攻坚的脚步正在更加坚实迈进。

  数说

  中山市南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进驻饶平县汤溪镇的乐岛村、大门坑村和东山镇的湖岭村、东明村等4个省定贫困村后,4条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脱贫94户240人,脱贫率达97%

  三年来,南区扶贫工作组共为67户贫困户发放种植奖补资金75万多元。组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及岗前培训班共惠及537人次。三年间共发展新党员12名。围绕扶贫中心工作,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