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国际学校布局广东

竞争白热化

今年将有13所国际学校在粤开办和招生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8月29日        版次:A13    作者:谭铮

     LEH师生互动(英国校区拍摄) 受访者供图

    

  文/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12岁的小罗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在即将开始的9月,他就要成为一名初中生,在一所国际学校里开启新的学习生涯;忐忑的是,在这所国际学校里,他将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教育体系,无论是语言还是教学方法,都是他过去12年不曾接触过的。

  随着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以及留学生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不少家长将在国内读国际学校作为留学之旅的第一站。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进入中国。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因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综合竞争力,近年来,也吸引了大批的国际学校进驻。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广东将有13所新增国际学校开办和招生。国际学校在北京和上海外,发力广东。

  

  现状

  今年广东将新增13所国际学校

  相较于当前大热的北京、上海,国际教育在广东的起步非常早。得益于改革开放南大门的政策优势,上世纪80年代,深圳率先孕育出广东国际教育的土壤。1988年,深圳蛇口国际学校成立,是深圳成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经济发达省份,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高素质人才。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广州、深圳等城市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大批国际人才前往广东发展。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同时,国际化的趋势愈发显著,从而催生了大批的中产家庭对国际教育的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相关政策陆续出台。2010年,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此“纲要”明确指出,要构建教育开放合作新格局,提升粤港澳台教育合作层次与水平,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

  从财政投入的角度来看,纲要提出要不断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投入。除了政府财政投入外,房地产公司、海外国际私校纷纷涌入。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广东将有13所新增国际学校开办和招生,包括佛山LEH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费得思公学分校、黄埔修仕倍励实验学校、爱莎国际学校广州科学城校区、荟同学校、英国国王学校深圳分校、英国莱爵公学深圳、哈罗国际学校(前海)等,越来越多的知名国际教育品牌进驻广东。这些国际学校进驻的地点不再局限于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江门等城市,也成为他们的“新目标”。

  根据各国际学校官网公布的信息,2019-2021年,约有20余所国际学校在广东“落户”,这波“国际学校潮”似乎比往年要来得猛烈一些。

  

  招生

  从早期外籍子女到如今的中国学生

  如果说早期的国际学校是为了方便外籍人士子女的教育,那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国际学校,更多的是为中国籍的孩子们服务,为“焦虑”的父母提供选择的路径。

  日前网络上一条“爆款文”《海淀家长对不起,顺义妈妈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梦想”》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对于“顺义妈妈”的生活和日常,文中这样描述:“当海淀父母还在为了在清北奋斗而自觉很苦逼的时候,他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如何避开和印度高智商娃们的直接竞争,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藤校国际生少得可怜的名额中,弯道超车获得显性优势。”

  为了让孩子实现“弯道超车”,不少有能力负担的父母,选择国际学校作为“铺路”海外名校留学的第一站。

  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选择,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能力的增强,以及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发生变化。海外院校申请及移民政策、政策法规、签证等改变以及招生流程的优化等,均对中国学生的海外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拥有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利。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父母,选择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聚焦于对孩子的关注和培养。家校共育、国际化教育成为引发更多人关注的热点话题。

  当前,一系列教育相关政策的改变,也让不少学生和家长意识到,教育的方向,从传统意义上的追求“高分名校”转向追求“全人教育、个性化教育以及国际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家长感觉,国际学校提供的课程更接近于他们所追求的教育目标,从而选择让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入读。

  一系列的因素,催生了国际学校在中国的布局。有数据调查公司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22所英国私校分校。而仅2018年就有10所新分校成立并开始运营,2019年更将有14所新学校建成。广东无疑是这块“蛋糕”当中的一部分。

  

  选择

  一条“非常规”的升学路径

  如前文提到即将入读某国际学校的小罗,若按照常规“路径”,从某知名民办小学毕业后,他可以通过电脑派位进入家附近的一所中学,也可以选择考省级重点中学。但经过和家长商议后,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罗坚定地选择入读国际学校。

  对于这一选择,小罗的妈妈说,他们开了很多次家庭会议。“我多次问过孩子,是不是一定要读国际学校,他都给我很肯定的回答。”小罗妈妈说,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她也多次和孩子强调了这条“非常规”的升学路径有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艰辛,包括无法回到“常规”教育系统就读等情况。12岁的小罗,对于国际学校的选择,非常坚定。

  如小罗般,能在12岁就对自己未来有清晰规划的少年并不多。对于国际学校这一“非常规”的升学路径,家长和学生都应该理性看待与选择。毕竟,作为新兴事物,国际学校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学校也会出现教师、校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的流动。新学校缺乏历史积累和时间沉淀,缺少客观分析。

  面对中国国际化教育这个新兴领域,学校、学生、家长都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