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麦骞誉 |
莫谨榕 用仿生机器人替代真人去处理一些危险状况,如爆炸品、辐射、空气污染、高压电和强磁场等情况,避免让人受到伤害,这样的场景正因为一位香港的“80后”青年麦骞誉的创业项目逐步变成现实。 利用香港的创新资源进行算法、软件及硬件设计研发,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城市的配套产业链,将技术落地应用,麦骞誉团队利用大湾区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成功研发生产出国内第一台5G动作传感仿生机器人。 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大有可为 麦骞誉坦言,粤港澳大湾区资源丰富,机遇广阔,可大有作为。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个窗口。”麦骞誉告诉记者,香港拥有不少全球知名的高校,也常有国际技术团队来港交流,这为创业团队进行创新研发营造了良好氛围。香港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研究,也属于全球领先水平。 而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内地城市,则以工业制造发达、产业配套完善为创业团队的技术落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很多的零件设备都能迅速在大湾区内找到供应商,通过整合大湾区各地的优势资源,将硬件组装、技术测试、机件结构这些工作在内地城市完成。” 谈及在大湾区发展的感受,麦骞誉说,如今他是香港和内地城市两头跑,能感受到大湾区这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我经常两头跑,在交通方面感受最明显。大湾区在互联互通方面不断进步,尤其是高铁开通以后,香港与内地各城市之间的交通时间大幅缩减,以前要用半天时间在通勤上,现在只需要一两个小时。” 当然,吸引麦骞誉在大湾区创业的还不止是这些,“大湾区给在此创业的青年们提供了很多优厚的政策,比如,创新基金、‘港人港税’等政策都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我们还和大湾区内多所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进行技术攻关。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会给港澳青年带来不少机遇。”麦骞誉说。 筑梦湾区 创业 目标是造出标准化工业机器人 从香港科技大学电子和电机工程学士、电子计算机工程哲学硕士到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麦骞誉与机器人似乎早有缘分。早在2010年,麦骞誉就萌生了研发仿生机器人代替人类从事危险工作的想法。随后,麦骞誉进行技术研发和储备,蛰伏许久,直到2017年准备进入市场前,才自立门户在香港成立了公司。 麦骞誉和团队在香港研发机器人的算法研究系统,与此同时,他们积极走访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为机器人的落地寻找零件设备和配套产品,充分整合大湾区的资源,实现他们在机器人领域的创业。 由麦骞誉团队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内第一台5G动作传感仿生机器人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孕育的产物。据了解,这款机器人使用新型算法,将三维空间动态控制、平衡原理与先进的机械设计和尖端电子感知技术相结合,来操纵机器人。控制员戴上肢体动感控制器,透过肢体活动就能轻松地控制机器人的每一个动作,误差反应时间仅按毫秒计算。 “我们的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水平。从国际范围上看,传感仿生机器人的同台竞技者包括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国。”麦骞誉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其团队研发的机器人不论是电路、结构、传输,还是外观设计、零件设备,全由国内自主研发生产。麦骞誉的目标是研发出不同的机器人以应用于不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