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江门

奋力打造新增长极与江海门户 为大湾区建设贡献江门力量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4日        版次:A07    栏目:特别报道    作者:陈卓栋、彭纪宁、周颖森、谭耀广

     实施亮化工程后的江门新城市活动中心区夜景

     国庆期间江门的夜景(周华东摄)

     江门的制造业目前大量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升级换代

     江门一新材料企业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试验

     在江门创业的港澳青年创办了多家科技企业(珠西创谷供图)

     江湛铁路通车后打通了江门往粤西的“黄金通道”(广铁供图)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通讯员 周颖森 谭耀广

  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23日召开。记者了解到,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江门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工作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奋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贡献江门力量。

  全会强调,江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大湾区建设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推进大湾区建设,充分利用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往直前,不断把大湾区建设的美好蓝图变成奋发有为的生动实践。

  A大湾区建设

  为江门提供五大机遇

  全会提出,对于江门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更好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是全面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资源要素流动,实现与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度融合的机遇;是更好借力港澳国际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的机遇;是推进规则衔接,深化民生领域融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机遇。此外,前不久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为江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推动创新发展提供了又一重大机遇。

  记者了解到,两年来,江门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开局良好。工业经济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38.6%,荣获“全国小微双创示范城市”称号,国家高新区排名提升至62位,高新技术企业达1240家,五邑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稳步推进,与港澳8所院校合作不断深化。特色合作平台务实推进,“1+6”核心园区纳入国家开发区目录,五大万亩园区纳入省产业园政策范畴,全市引进超亿元项目513个,投资额超3100亿元,其中来自大湾区中心城市的项目126个,投资额达834亿元;互联互通进程加速推进,实施交通大会战,完成投资430多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89公里,江湛铁路建成通车;江澳金融合作累计发生额超过800亿元,为粤澳金融合作作出探索。依托港澳江门籍社团设立香港、澳门联络处,创新推出港澳智能税务通和商事登记跨境“离岸受理”服务;稳步推进江港澳民生福祉衔接,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港澳居民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港澳居民在江门市就业参保约7000人,实现创业约3000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制订出台江门市配套政策。积极推进卫生医疗合作,3个项目入选《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共识》。开展江港澳青少年交流120多批、14000多人次,结对港澳“姊妹学校”37所,“少年中国说”活动走进澳门;营商便利改革持续深化,在全省首推商事登记“微信+智能化审批”,电子证照应用全面铺开,全市开办企业实现一天办结。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2%。率先在全省实行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累计共287个项目试行承诺制。营商环境的优化激发了市场主体获利,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1万户。

  B干部队伍

  须破除藩篱锻作风

  当前,大湾区乃至全省各市在发展上你追我赶,江门同时面临着“虹吸效应”和“挤压效应”,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时刻有被赶超甚至被边缘化的危险。全会提出,江门要有清醒的认识,主动在主观上找原因、工作中找差距,坚决破除思想藩篱,锻造过硬作风。

  大湾区建设没有先例可循,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经验,迫切需要广大干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但江门干部队伍的状态与大湾区建设的要求、与新时代江门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观念落后是真正的落后,是推进大湾区建设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坎,全会强调全体干部要破除因循守旧顽疾,树立开拓创新意识。

  干部敢于担当作为,这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但江门干部队伍中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的大有人在,干事创业的氛围比较沉闷。全会强调干部队伍要切实担当起自己该担当的责任,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尤其是“一把手”要当好“施工队长”,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全力以赴推进大湾区建设。

  全会表示,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而这正是江门市干部非常欠缺的。千难万难,畏难才是真难,干部队伍必须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敢于直面风险挑战,努力把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变为工作的亮点、特点、闪光点。

  全会指出,缺乏“全市一盘棋”观念是江门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江门干部队伍必须跳出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地区利益的小框框,打破重大工作中的分工界限、职能界限,相互配合、精诚合作,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齐心协力抓落实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会同时指出,作风是否过硬,最终要落实到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具体行动和成效上。目前,一些干部为民、为企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抓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不愿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干部队伍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作为抓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真心实意地把身子沉下去,主动贴近群众、自觉服务群众,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C五大方面

  打造新增长极与江海门户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江门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推进“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今年1月,省委书记李希到江门市调研时提出,要把江门打造成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全会指出,“两个定位”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大框架下,省委赋予江门的新定位新使命,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所提角色作用的细化和具体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江门要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突出近期、谋划长远,分步实施,协同推进,全面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

  先进制造业:新材料产业力争首先突破千亿产值

  记者了解到,围绕发展先进制造业,江门将加快培育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力争在最有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新材料、先进装备产业上取得大的突破。新材料产业将重点推进新会珠西新材料聚集区和江门(鹤山)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优美科长信、科恒等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四方威凯、东洋油墨等重点化工企业搬迁升级,推动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先进装备产业方面,推动中车广东公司加快发展,加快推进中集智能物流装备、德昌电机产业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上江门将着力推进五大万亩园区提质增效,积极承接深圳、广州产业转移,探索建立“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合作体系,引进并落地一批投资10亿元、20亿元产业项目,谋划50亿元、100亿元重大项目,力争每年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全会提出江门要积极融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强化五邑大学与地方经济对接合作,建设环五邑大学创新生态圈;吸引港澳高校与五邑大学开展科研合作;积极推进五邑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人类重大疾病大动物模型联合创新基地、中德(江门)人工智能研究院、纺织新材料粤港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建设,支持五邑大学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共建“数字光芯片联合实验室”,与香港岭南大学共建大湾区社会工作(居家养老)研究中心,与澳门大学等高校共建大湾区西岸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加快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建设;打好“大科学装置牌”,以江门中微子实验站为依托,延伸大科学装置的辐射带动作用,谋划建设中科院·中国(江门)国际科学小镇。

  对于银湖湾滨海地区和人才岛两大平台,全会表示江门将集中资源抓好两大平台建设。银湖湾滨海地区将积极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央企或国际资本,高标准推动整体开发和产城融合,加快中科院新澳开物生物、华立科教城等一批启动项目落地建设。加强与珠海沟通,共同争取省委省政府将珠海-江门高端产业聚集发展区上升为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平台,构建由省主导、珠海江门全力参与的开发建设机制。在江门人才岛建设方面,江门将依托华为、腾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优势,大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人才岛“WeCity未来城市”、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将人才岛打造成为大湾区科技研发、技术转移的重要支点和智慧城市建设标杆。

  交通枢纽:“五位一体”网络实现“三个一小时”

  打造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江门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全会提出,江门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对外联系通道,提升内部联通水平,构建集高铁、城市轨道、高速公路、港口、机场“五位一体”的海陆空综合交通体系网络,实现一小时通达大湾区枢纽机场、一小时通达大湾区主要城市、一小时通达市域主要城镇。具体措施方面,江门将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建设,确保2020年投入使用;推动深茂铁路东段年内动工,依托江门站谋划珠江肇高铁、深南高铁等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通道;规划建设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启动谋划城市轨道交通;依托江门北站加快珠西物流中心建设,深化与盐田港、南沙港、高栏港合作,建设海铁联运物流枢纽平台,打造大湾区物流产业国际合作示范项目;推动中开、开春、开阳扩建等高速项目加快建设,力争银洲湖高速年底启动建设、黄茅海通道明年动工;重点推进江门大道南、会港大道、滨江快线、发展大道东过江通道、台开快线、G240新会段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海湾作业区5万吨级码头、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

  开放高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要素聚集

  要实现“两个定位”,江门就必须打造沿海经济带的开放高地。全会提出,江门要对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与港澳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合作模式创新,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优质要素聚集的开放合作新高地。

  据悉,江门将持续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等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一门集成”无差别受理,继续拓展“粤省事·侨乡行”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跨部门综合专网建设和电子政务数据开放,破除行业和部门“数据孤岛”,全力打造“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2020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四个100%,主动对接珠三角城市群审批服务一体化建设,配合推进“便利湾区”服务专区建设。

  大湾区建设为江门借力港澳推动外贸进出口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会提出要加强与港澳经贸界的对接合作,推动三地“拼船出海”,携手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进一步拓展商事登记直通车业务的港澳合作对象,简化港澳资企业商事登记公证文书,推动粤港澳投资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

  文化交流:以侨为桥联手港澳共建人文湾区

  “侨”是江门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全会提出,围绕打造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窗口,江门将以侨为桥共建人文湾区。据悉,江门将做好侨乡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擦亮“中国侨都”“开平碉楼与村落”等文化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依托五邑大学成立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推动江港澳三地合作开展侨乡文化研究;加强与港澳及全球华侨华人社团的交流交往,办好首届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打响“少年中国说”、世界江门青年大会、侨乡华人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品牌;与广深港澳联合开发“一程多站”旅游路线,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加快赤坎古镇、古劳水乡、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台山全域旅游发展;加强与港澳企业的对接合作,积极争取游艇自由行,探索推动无居民海岛开发。

  品质城市:工作生活教育等力争实现“湾区通”

  全会也提出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城市,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围绕港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推动多领域标准互认、规则衔接、政策互通。在教育方面,深化教育合作,完善江港澳“姊妹学校”交流机制,做好港澳籍人员子女就学保障工作;大力促进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合作,加强与港澳中医药产业对接,推动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打造大湾区医疗养生基地;做好港澳居民跨境就医的政策衔接,支持江门市符合条件的医院纳入港澳政府在粤试点医院范围;推动湾区“社保通”工程,支持港澳居民按规定参加社保,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待遇;大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主动对接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创业基地建设计划,引入香港启迪之星、澳门青年创业创新中心等运营主体,依托“侨梦苑”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争取纳入省区域性(特色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扶持范围;制订出台支持港澳居民到江门市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推动来江门发展的港澳人员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享受创业就业的各项补贴和扶持政策;探索联合培养港澳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建设“乐业五邑”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港澳青年(江门)创新创业服务站,为港澳青年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大力推进专业资格领域港澳职业资格认可,促进港澳专业人士在江门便利执业;优化人才签证制度,探索简化来往港澳商务签注手续,提升往来人员车辆便利度;学习借鉴广深港澳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先进经验,创新城市经营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