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海洋新城首次尝试河口高密度建设区陆海统筹全流程规划

引水入城活化滨海岸线生态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5日        版次:A04G    栏目:今日·大湾区    作者:李晓旭

     海洋新城效果图

  筑梦 大湾区

  海洋经济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定位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门户的深圳海洋新城,上周在海博会上首度亮相。海洋新城作为区位优越、稀缺宝贵的增量产业空间,承担着促进深圳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使命。被寄予厚望的海洋新城,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怎样的格局和意义?能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亮点?10月24日,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设计对标世界级湾区

  A

  根据规划,海洋新城位于湾区东岸、深圳大空港规划区西北部,毗邻全球第一大会展中心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该项规划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处指导、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参与、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二所负责编制。作为新获纳入推进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十二个一”工程,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位置的海洋新城,在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中被寄予厚望。

  海洋新城建设有什么亮点?与其他滨海新区相较,具有哪些独到之处?10月24日晚9时许,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二所城市设计总监任莲志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洋新城对标世界级湾区,在生态、产业、空间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是国家自然资源统筹背景下河口高密度建设区陆海统筹全流程规划的首次尝试。与其他滨海新区相较,海洋新城具有独特之处。具体来说,普通城市一般采用滨海一刀切的单一海堤设防,而在海洋新城,“海岸带+内河+近岸城市空间”共同做功,这是一种有厚度的复合设防方式,能将生态、防御与亲水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更有效应对极端的风暴气候及海平面上升。

  未来,海洋新城将引水入城,活化滨海岸线和生态,将活动空间从国际会展中心延伸到西部的滨海,实现海洋东进、生态西行、城脊中央的格局。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认为,引水入城的模式在国际上不是没有,但在中国基本上没有见到。“海洋新城的规划在国内是超前的,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B

  承载6万人3000亿元产值

  记者从深圳市特区建发集团了解到,海洋新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定位为湾区海洋门户、蓝色创新海湾,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海洋新城将对标世界三大湾区,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进行规划建设,预计到2030年将雏形初展,2035年将完美呈现,实现6万人和3000亿元产值,展现最美海岸风情和城市创新活力。2017年12月,中欧蓝色产业园已落户在海洋新城,未来将作为海洋新城核心启动项目先行实施。

  任莲志介绍,海洋新城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中&深茂发展轴、深莞惠科技-制造轴,四轴交汇的“百会穴”,将成为区域创新资源中枢,向东可借力广深港研发、金融服务及国际市场优势;同时强化深莞共建,职住互惠;向西可联动南沙、翠亨、高栏港等先进海工装备制造业环节,共建湾区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宋丁表示,海洋新城面积不大,但内涵非常丰富。在海洋新城规划建设当中,可以把世界三大湾区的产业结构优势拿来借鉴,结合中国经济、深圳经济及片区经济的特点,来作出具体规划。

  C

  将实现全域海景感知

  记者了解到,作为深圳拥抱海洋、建设世界级湾区中枢、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先锋范例,海洋新城未来将聚焦“2+3”蓝色产业体系,包括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电子信息两大核心产业以及海洋现代服务、生态环保、新能源三大重点产业。

  同时,海洋新城将发挥深圳市属国企特区建发集团的资源优势,与涉海领域的科研、高校、行业联盟等各类型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关键设备制造、销售展示等等都可以在新城落户。同时引入各类共享海工实验室,为蓝色企业水工试验提供空间,引导湾区高端蓝色产业快速集聚落地,助力湾区建设全球科创高地。 

  据任莲志介绍,对于湾区人及企业而言,除了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目的地、面向全球的蓝色产业合作契机,深规院提供的新城规划希望为地区奠定独特的河口个性:规划引红树林入城,设置像奥斯陆剧院那样拥有360度临水亲海景观的超级码头空间,也建了能够感知潮涨潮落、具有弹性使用功能的潮汐活力水道、岭南潮汐农田、观海山丘和悬日大道等海味十足的公共场所,实现全域海景感知,鼓励更多的人本活动与社群交往,最大程度增加市民亲水、观海的体验,构建人与海洋的生命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