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为公立医院厕所“评星” 重点在长效管理机制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30日        版次:A06    栏目:时评    作者:朱昌俊

  □朱昌俊

  “便池久坏不修,冲水器形同虚设”、“女厕门外排长队”、“味道太大,简直让人窒息”……这是很多人对医院厕所的印象。近日,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广东省公立医院厕所革命行动计划(2019-2020年)》(下称《计划》),明确到明年3月底,全省公立医院新建厕所100%符合现有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其中30家高水平医院门急诊厕所全部达到三星及以上标准,病房厕所100%达标。

  公立医院厕所革命是当前整个社会厕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医疗卫生机构厕所整洁专项行动的通知》,就提出到2019年年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厕所全面达到干净、卫生和整洁;到2020年年底,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广东出台的《计划》,是对此的具体落实。

  《计划》中提到的公立医院厕所“评星定级”的概念,或许会让人觉得有点夸张,但换个说话——为公立医院厕所的卫生状况进行打分、评级,应该就让人更容易理解了。现实中,医院厕所给人的观感大多不佳,甚至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其中有人多、使用频率高的原因,也有公共素养的问题,但主要还是管理和投入上的不足。因此,《计划》首先就要求公立医院应对一些设施残缺破损、采光通风差、布局混乱的厕所进行翻新、升级,并合理增加第三卫生间、女性厕位数量等。这其实就是要求医院提高厕所硬件等方面的投入。

  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一所医院能达到什么样的档次、级别,主要侧重的是其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医护人才的数量,以及床位规模等指标。这也决定了医院在建设、管理投入上的重心。但从患者体验的角度,一家医院的厕所是否整洁,往往最能决定患者的第一印象,这其实是医院软实力的一部分。

  相较于其他行业,医院厕所其实最应该保障基本的卫生条件:一方面,医院内部空间的卫生条件,也是患者治疗、康复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厕所卫生状况的糟糕,难免降低医院整体卫生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卫生教化的功能,可以说是社会卫生状况和卫生意识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在这样的双重要求下,公立医院厕所的卫生、整洁程度,理应走在社会前列。

  不过,要真正提升公立医院厕所卫生水准,除了加强硬件投入,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日常维护管理的升级。比如,前述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通知中就明确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计划》中也提出,医院通过购买服务、指定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群众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厕所卫生保洁工作,设置保洁责任人信息公示牌,建立保洁工作制度,每天定时打扫并进行卫生消毒。这些管理做法和机制,在商场等公共场所其实早就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医院在这方面完全可以积极借鉴、取经,关键还是意识能否跟上。

  根据《计划》,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是公立医院厕所改造升级阶段;2020年4月和12月,省卫生健康委将对公立医院厕所革命工作成效进行验收。但是,推进公立医院厕所革命,其目标不是为了应付检查验收,而是要在根本上提升患者和家属的如厕体验。瞄准这一目标,各医院既要有相应的投入跟进,更要转变观念,将厕所卫生状况视为医院的“软实力”加以常态化的重视,真正与医护水平相匹配。无论如何,在医院上厕所不再是一件让人“面有难色”的事情,不该是一种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