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立法赢得众多妈妈的倾力支持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媒体对母乳喂养立法起着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诗妍 刘云 10月29日,广州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这是中国首部促进母乳喂养的地方性法规,按立法程序,这部条例将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进行审查,有望在明年初实施。 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部“有温度”的立法。那么,她的出生地为何会在广州? 如果说法律条文是冰冷的,那么整个促进母乳喂养的立法进程则是充满温度的。羊城晚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在这场温暖城市女性的立法行动背后,是一群致力推动母乳喂养的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是一批希望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母乳喂养的法律人士的专业相助,是群团组织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发挥出良好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媒体关注社情民意主动介入的鼓与呼,是立法机关审时度势依法治理的鼎力支持,更是党委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回应社会诉求的积极作为。可以说,这是社会各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鲜活的典型案例。 A从国外考察到回国建库: 母乳不仅是食物还是良药 关于母乳喂养的促进工作,可以从2013年广州成立内地首家母乳库说起—— 2011年,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下称“妇儿中心”)临床营养科刘喜红博士在美国“爱荷华”医学院考察时,全程参观了“爱荷华”母乳库的运作流程。各项规程运作成熟的母乳库,让刘喜红非常迫切地想要在回国后,建立属于中国自己的母乳库。这一想法,得到了妇儿中心院长夏慧敏的支持。 经历一年多时间的筹备,2013年3月,妇儿中心母乳库作为内地首家母乳库正式落地,并在3月20日迎来了它的第一位捐赠者——坚定的母乳喂养者、知名主持人徐靓。 完成捐赠的几天之后,一名10个月大的婴儿因肠道手术后伤口不能愈合,重度营养不良,生命危在旦夕。院方决定尝试母乳喂养,在观察孩子是否耐受后再增加奶量。徐靓随即在自己的节目和微博上号召妈妈们捐母乳,这一举动让平时冷清的母乳库热闹起来。 一度病危的孩子,最终在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幸运地转危为安。这件事让媒体人徐靓体会到:“母乳对孩子而言,不仅仅是营养,有时候甚至意味着生命”。 自此,徐靓利用自己的职业人脉和影响力大力宣传。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大超乎预期,2013年5月,广州开始组建“母乳爱”志愿服务队,随后注册成立母乳爱公益服务中心。在医者刘喜红和媒体人徐靓的共同努力下,母乳库的运营慢慢走入了正轨。 B从民间力量到群团组织: 打通民政沟通最后一公里 此后的几年,徐靓带队“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围绕推广母乳喂养和母乳捐赠,进行了无数次公益活动,并开始关注如何让“哺乳妈妈在外出时有尊严地哺乳”,将公益服务范畴拓宽至改善广州公共场所的母婴室现状。 “通过志愿者妈妈们的密集走访,我们发现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好的母婴室真的相当匮乏。”徐靓告诉记者。 2016年3月,徐靓以媒体人独特的新闻敏锐度和专业传播手段,策划了一系列“寻找羊城十大最美母婴室”活动,并主动邀请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参与指导。 正是这次契机,让广州市妇联深层次关注到广州妈妈们的诉求。 在徐靓团队制作的视频中,广州市妇联主席刘梅看到不少广州妈妈在外哺乳时,或者在孩子的哭声中狼狈寻找隐蔽的角落,以大衣遮挡草草了之;或者抱着孩子到气味难闻的厕所将就凑合……这些场景让她深受触动。此时,社会正面临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诸多变革,广州不少妈妈们面临着生与不生的困惑,如何为妈妈们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维护好妇女儿童的权益是妇联人的天职。刘梅和徐靓达成共识,决心带领市妇联团队一同极力推动广州市母婴室建设进程。 媒体的相关活动报道也引起了广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注,黎明副市长在一篇报道上批示,要求市妇联积极作为,更好地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广州市的母婴室建设究竟是个什么状况?应该如何推进?大家都在思考。 为了掌握第一手情况,广州市妇联委托专业机构,深入到全市750多个重点公共场所,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研。在拿出调研成果后,2016年10月12日,广州市“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专项工作会议”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由黎明副市长召集,发改、财政、公安等政府部门和11个区的分管领导都到场参会。黎明副市长明确提出,推动母婴室建设这件事,必须要各区、各部门高度重视,协同推进。 这次会议之后,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广州市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正式发布。该计划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广州市内大型商场超市、三甲医院、机场、二级以上客运站、公园、星级酒店、办事大厅等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基本覆盖。 据了解,当时分管妇联工作的广州市委常委王世彤也大力支持这件民生实事,专门划拨了一笔工作经费用于推动母婴室建设。 为抓好工作落实,广州市政府专门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设市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副市长黎明挂帅,成员单位包括市文明办、发改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24家市直单位。 2017年,母婴室建设成为“广州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建设母婴室首次写进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同一年,广州市妇联借助母婴室建设项目,荣获媒体颁发的“广州城市治理榜”之“改革创新奖”。 在徐靓看来,广州市妇联的加入打通了“民间组织”与“政府机构”相互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正是这样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得母婴室建设推进工作进展神速,也让大家深信广州的母乳喂养环境将得到质的改善,并坚定认为未来在支持母乳喂养的系列工作上,她们还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推动母婴室建设的广州市妇联逐渐成为推动立法通过的重要力量。 C从政策倡导到立法保障: 让母乳喂养能够有法可依 由于母乳库的运营没有经费来源,“库内母乳供早产儿、重病患儿免费使用”,为了筹集运作资金,“母乳爱”志愿队成立之初,徐靓便邀请从事公益活动多年的资深志愿者雷建威律师加入团队,其后还邀请雷建威担任母乳爱公益服务中心第一届的理事长。 在雷建威和其他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母乳库很快获得了第一笔38万元捐款,用来购买医用耗材设备。作为联合发起人,雷建威希望能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与人大代表的身份,为母乳喂养推广倡导再出一份力,2014年,他向广州市人大提交了“母乳库由政府财政来支持”的建议。 随着后来母乳喂养的公益推广之路越走越宽,雷建威在一次和徐靓的沟通中达成共识,“最高层级的公益是政策倡导,而政策倡导中最有效、最有影响力的方式是立法。” 当了13年广州市人大代表的雷建威,希望通过立法调研和代表议案的形式推动母乳喂养立法。他们带着这一想法与刘梅再一次碰头,三方对这一想法进行初步的评估与考量。在多年合作中,广州市妇联、“母乳爱”志愿服务队以及雷建威律师之间早已建立坚定的信任与深厚的情谊。2018年,广州市妇联拨出了一笔专项经费,邀请雷建威的律所团队对广州的母乳喂养促进进行立法调研。9月起,雷建威便牵头组建了一个约15人的立法调研课题小组。 经过近三个月调研,立法调研课题小组走访了北京、海口等多个城市的专家学者,召开了五场不同界别人士的座谈会,发放的调查问卷收集了1500多人的回馈意见,由此整理了786页的调研成果汇编,这当中,还包含了最后随议案提交的《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草案)》,在提交前,该草案前后修改了十几稿。 2019年1月15日,在市人大全会上,雷建威和7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关于立法促进母乳喂养的议案》,随后的大会上,无论是过议案审查还是过常委会,市妇联领导都在积极“游说”。结果,该议案成为广州市人大本年度唯一获批进入闭会审议的议案。 2019年2月春节刚过,广州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就开始忙活起来,该委成立伊始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审查雷建威代表提出的议案,他们马不停蹄地跑了上海、苏州等几座城市进行调研,接着又召开多场座谈会,充分论证这部条例的立法必要性和可行性。5月29日,常委会通过了社会建设委的审查报告,由此条例进入到正式的立法程序。广州市人大法制委更是提前介入社会建设委的一审工作,这使条例转移到法制委二审时,很多的专业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也表现出对该部立法的高度重视,在几次常委会会议上,他们对这个来自基层声音的议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寄希望它成为广州广开立法之门的典范,鼓励更多由人大代表主导的立法议案出现。 最终,立法获得通过,整个审议过程加起来用了287天。 记者手记 阳光下的立法 有民声有温度 可以看到,《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的立法议案是一次“自下而上”的、立足于民意民声提出的议案,这在地方立法进程中并不多见。该《条例》表决通过后,雷建威感慨道,这次立法,从正式提出立法议案到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用了九个半月的时间,如此的“高速”,体现了广州这座开放包容城市锐意创新的勇气和行动力。 见证了立法进程的广州市妇联,能够把母婴室建设这件民生“小事”推动成一项政府“大事”,也被评价为“超水平发挥”。 媒体也在事件中发挥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整个立法过程中,媒体一直在跟进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些国字号媒体都参与进来了,广东省和广州市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无一缺席这个事件,甚至其他省市的主流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大量的民间自媒体对此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全国首部母乳喂养地方法规”话题在立法通过后的第二天,更是高居“百度热搜”第二位。 从《条例》的通过进程可以看到,如今的立法工作越来越集中民智、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立法,应是一项“阳光下的民主事业”,首部促进母乳喂养的地方性法规在广州通过,证明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上,又迈出坚定与踏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