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 武汉一名10岁男孩恒恒近日掉进下水道井坑死亡。吞掉恒恒的无盖窨井就藏在绿化带中,孩子父母开的面馆则在绿化带对面。这处无盖窨井,上面铺着一层废弃的广告薄膜,薄膜上盖着绿色防尘网。绿色防尘网与绿色植被俨然一体,此处窨井像极了天然陷阱。记者回访事故现场,发现事发井口被人用共享单车挡着,周边施工路段铺盖着大量防尘网。(11月11日新京报) 沉重的悲剧似曾相识,又和过往有所不同。此次酿祸的同样是“无盖窨井”,但却不是年久失修、疏于管理的市政窨井,而是有着明确责任方的、项目在建工地的窨井。或许,简单将之概括为“吃人窨井”并不妥当,说它是“人造陷阱”似乎更准确些。铺着薄膜、盖着薄网,被“精心”掩藏起来的无盖窨井,无异于一个等人送命的陷阱。这与其说是意外,不若说是结局早可预见。 没有任何防护设备、没有任何警戒标识,甚至还掩人耳目地遮盖了一番,此等无盖窨井,更像是一个致害装置。讽刺的是,即便在事发之后,施工方也只是以共享单车挡住了井口——这种极其随意、极其业余的做法,所折射的恰恰是某些施工单位根深蒂固的散漫心态以及“标准化操作”的严重缺位!该如何提示“无盖窨井”等高危事项,相关的工程规范其实早有明确规定。只可惜,有的施工单位喜欢自行其是而造成代价惨重。 合规化管理、标准化执行,是建筑施工杜绝事故的唯一可靠办法。将无盖窨井掩饰成“致命陷阱”,这样的失误、错误,匪夷所思、不可原谅。此事的背后,暴露的还是建筑行业的老问题,比如说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多是临时拼凑、短期务工;再比如说安全监理制度的形同虚设,某些监理人员巡查工地、排查风险不到位。必须承认的是,民工化队伍、包工头思维,仍在主导着某些工地的施工,这类操作无疑与现代社会的工程管理和风险控制是相抵触的。 又一孩子因为无盖窨井殒命,而这本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惨剧。杜绝施工事故很简单,只要严格落实合规化、标准化的风控制度就可以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个体的侥幸、懈怠,时常凌驾于那些预设的安全规范之上。事后来看,那些错误愚蠢得离谱,但总还是有些怕麻烦、爱偷懒的“聪明人”做出此等蠢事。所谓建筑工地管理,说到底就是让施工人员遵从规则按部就班行事,若能如此,至少能确保不犯下“无盖窨井变致命陷阱”的低级失误。 “安全生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而对某些人来说,这根弦也许从来没有绷紧过。工地上的窨井又吞噬了一条生命,这能让那些常态性麻木的施工单位变得清醒些吗? 然玉
-
即时新闻
男童坠无盖窨井死亡,谁制造了“致命陷阱”?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12日
版次:A08
栏目:时评
作者: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