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年增15所国际学校

探路未来教育从国际学校开始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14日        版次:A15    作者:谭铮

     国际学校课堂

  大湾区国际学校生态圈1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社会发展,时代更迭,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现在的教育是否能培育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从本期开始,带着以上这些问题,羊城晚报探访粤港澳大湾区多所国际学校,与校长面对面,寻找未来教育可能的样子。

  A、未来教育有哪些可能性?

  未来的教育会是什么样子?还会有校园和课堂吗?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曾这样描绘过未来教育的样子: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会存在,围墙也可能会有,但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可能会在学习中心学习。设想中的学习中心是没有固定教室的,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或许会像今天在北上广看到的创业孵化基地。

  除了学校这种实体,未来教育面向的人群、考核评价体系、授课的老师及授课的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它面向的不仅仅是适龄的学生,有可能是谁想学,谁就会成为学生,不受年龄的限制。同班同学可以是跨龄、跨区域、跨城市,甚至是跨越国界的。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此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研讨会中就提到,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学校形态也将发生变革。“我们大家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学校是这样的,教育是这样的,但这只是工业化时代学校的面貌。”陈锋说,“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形态,又该是什么样的呢?”他在演讲中,提到了2018年创办的建行大学。他表示,建行大学是企业的新型大学,但它同时也能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甚至是海外合作伙伴所服务。“如果一个学生未来想学习金融知识,他会选择去一所一线金融企业创办的学校,还是普通高校?”

  与此同时,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一所名为“亚特兰大实验室”的民间教育机构也展开了未来教育的实验。在这里,学生自行创建学习项目,帮助自己所在城市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去应对空气、水、公共交通、共享能源等问题。他们提供自己的研究、思考、设想,进行项目式的学习。学习结束后,他们会在社区,向家人、朋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当下,在教育界的前沿,已然开始探讨未来教育。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的教育,或许可以从国际学校中窥见一二。

  B、为什么是国际学校?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国(不含港澳台)范围内,新增国际学校60所,国际学校总数达到1168所。其中,广东省国际学校数量188所,位居全国第一。

  据顶思教育此前发布的《2019全国国际学校图谱与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因为新建学校成本持续攀升,学费逐年上涨,国际学校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除了资本对国际教育的吸引,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学校在中国开办外,在国际学校的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80后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期待与认知,使得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人,开始转变对子女教育路径的选择。而部分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提供的项目制学习,跨学科式的探究,无疑也是对未来教育的一种探索。

  已在广州开设了38年的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属于最早进入广东的国际学校之一。记者在该校的科学城校区看到,除了大家熟悉教室外,学校部分课程也设置在公共区域。一个老师面向5-6名学生。学生窝在俗称“懒骨头”的独立沙发里,一人手中拿着一台手提电脑,听老师讲课。授课的过程中,并非老师单纯输出,学生可以随时举手提问打断。课程间隙,老师指导学生到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学习,并通过教具,对学生逐个进行考察、指导与提问。这与传统的课堂教育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区别。

  该校校长白凯文(Kevin Baker)表示,随着新校区新建筑的落成,他希望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能成为创新教育及文化交流的中心。“学校开启校园总体规划的初衷,是为学生打造创新式未来教育设施,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学习技能及特质。”在白凯文看来,灵活的学习空间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他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不仅意味着让学生选择学什么,还要让他们了解怎么学、为什么学。”

  离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科学城校区不远,是近年来引发中国家长热议的贝赛思国际学校。这所诞生于1998年的学校,有点年轻。它通过自身打造的BASIS课程体系,在短短的30年间,从美国起步,在美国、中国和欧洲建立了37所学校,为超过24000名学生提供课程和教育服务。

  记者走访广州贝赛思国际学校时发现,该校的课间休息只有5分钟,高年级学生需要在五分钟内完成在不同楼层教室的切换。课室同时也是老师的办公室,学生需要根据自身课程安排,进入不同的楼层的班级学习。

  该校校务长钱志明表示,贝赛思在中国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它在美国。“大概是因为和中国教育理念较接近的缘故,所以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的方式更易被理解。”据了解,贝赛思很早就开始探索如何使用学术数据来指导教学。在分析学生的学术数据后,老师提炼要点,来持续指导学生提高成绩。“所有的贝赛思学校共享同一课程设置,并同一评估授课情况和学业成果。”钱志明说。

  在广州的南沙,记者穿过一个创业孵化基地,找到了佛蒙特VIA(广州)校区所在。对于这个选址,佛蒙特的翟佩琦校长表示,他们希望在教育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多项目实践的内容:“选址在这个区域,也是希望能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氛围。”

  即将于明年启用的广州市番禺区诺德安达学校,是诺德安达教育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办的第三所学校。校长杨琳琳在介绍其课程时,以植物、昆虫学习为例,向记者展示了如何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在不同的国际学校,无论从校园选址、环境、课堂模式、课程、考核制度来看,记者都看到了对教育的不同探索。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子?国际学校或许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思考。

  C、是探路也是学习

  在深圳此前举行的RAISE2019第二届亚洲国际学校大会上,顶思创始人马晓平表示,就今年来看,平均每周都有1间国际学校诞生,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学校品牌的持续扩张所导致的。且新学校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基本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仅2019年,广东新增15所国际学校。

  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赛道上,国际学校的出现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多种学习模式。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选择沉浸式学习、项目制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还是精准学习,又是一轮新的“功课”。

  对于不断调整步伐,同样在探索教育之路的中国教育来说,这些国际学校的出现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在不少的国际学校校园中,记者看到了专门为STEAM课程配备的专属教室及全套工具。记者也看到了为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适应全英课程而配备的双语老师。还有的学校为了让语言能力较弱的中国学生跟上课程,而设置了类似英语助教,在课室的一角进行随时授课。在某些国际学校,为了培养孩子多种运动能力,甚至还设置了攀岩墙,开设帆船课程。有的国际学校,在固定的课程体系中,为老师提供“教材池”,老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教材为学生进行授课。

  在课室设计、课程内容、师资配备、运动设施、评估体系和教具等不同方面,国际学校正在为实现“未来教育”寻找不同的角度。在它们探索的道路上,中国教育是不是能绕过一些国际学校“踩过的坑”,找到属于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之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