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热血“牛坤”凭着“牛劲” 26年守护社区平安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18日        版次:A05    作者:黄丽娜、陈思颖

     ▲梁炳坤背起晕倒的环卫工阿姨赶往医院

     ▲梁炳坤带队巡逻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黄丽娜

  通讯员 陈思颖

  大眼睛、椭圆脸,说起话来沉稳有力;厚嘴唇一咧,绽放出的笑容特别真诚灿烂。他叫梁炳坤,是南海公安分局黄岐派出所黄岐社区民警中队的中队长。从警26年来,他始终扎根这方小小的社区,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积极探索社区治安机制创新。这股“牛劲”,让梁炳坤赢得了“牛坤”的绰号,也成了辖区里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年8月28日,佛山市“最美基层民警”评选结果出炉,梁炳坤是全区唯一获评该称号的民警。

  开栏

  语

  广东是拥有上亿人口的大省,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毗邻港澳、得风气之先,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碰到的各种犯罪形式也早于其他地区。几十年来,广东的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这一方安宁离不开的,是遍布每一个村镇、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海岛山地的基层派出所;离不开的,是每一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首基层服务群众的普通民警。

  上千个派出所,每天发生着成千上万的故事,这些故事很少轰轰烈烈,大多是一些家长里短,但却呈现着广东最鲜活的面貌,和社会生活中微小却有力量的进步。今起,羊城晚报联合广东省公安厅,推出系列报道“派出所的故事”,讲述基层派出所里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与死神赛跑

  他把群众的生命扛在肩上

  “我是农民的儿子,为老百姓服务是我的天职。”从警多年,梁炳坤一直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作为一名社区民警,辖区年年都有新面貌,不变的却是他这个每天穿梭于街头巷尾的身影,不改的是那份“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赤子之心。

  梁炳坤的辖区除了有4.4万本地居民和4.6万外来居民外,还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合法居住的外国人。面对复杂的人口结构和交通网络、繁华的商业区位,一本笔记本、一支笔,成了梁炳坤行走社区的法宝。他把了解到的每一户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需要解决的问题,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工作26年的时间里,他已记录满40多本笔记本。不仅如此,梁炳坤还特意为辖区的外国人推出贴心服务,在中队专门成立外国人的服务工作站,方便外国人办理临时住宿登记;并组建外事警官队伍,开展基础中文教学辅导,让外国人及其家庭接触并了解中国文化,提升服务质量,得到了国际友人的称赞。

  “我挺喜欢干社区的,群众很信任我,有事都会主动来找我,能帮的忙我一定会帮。”谈起自己热爱的社区工作,梁炳坤嘴角微微上扬,眼里透出光来。

  2017年9月8日,黄岐街头上演了一场和死神赛跑的生死抢救。那天下午,梁炳坤驾车途经黄岐牡丹路和黄海路交界时,突然听到有群众大声呼救,“有人晕倒了!”梁炳坤立即下车,看到有位环卫工人晕倒在地,双眼紧闭,情况十分危急!“我没有想那么多,第一反应就是先救人!”梁炳坤立即背起阿姨上警车飞奔赶往医院。

  “幸亏病发1小时内民警就立马把她送过来,不然情况会更糟糕。”医生称赞梁炳坤救人的专业和高效。而面对这名“救命恩人”,吴姨的女儿李燕华几度哽咽,“感谢梁警官救了我妈妈,让我还有机会叫声‘妈妈’!”

  事后,梁炳坤还了解到,环卫工人吴姨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其女儿李燕华与孙女以租房的方式生活实在难以为继,于是,他多次与市政部门沟通,协助其申请廉租房。“本来梁Sir救了我妈就让我很感动了,没想到他还一直给我打电话问我妈的情况,还积极帮我处理遇到的难题。”李燕华坦言,如果不是遇到梁炳坤,她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装高空“天眼”

  他为群众编织坚实防护网

  “找到了找到了,幸好装了监控,谢谢你啊梁警官!”街坊陈姨接过梁炳坤帮她找回2小时前在回家路上被偷的首饰盒,心里乐开了花。

  “好几户街坊自己安装的摄像头都将小偷的身材、长相拍得一清二楚,还完整地记录了他偷首饰盒的作案过程及逃跑线路。”梁炳坤说,他接到陈姨的报警后,就是通过调取事发路段的监控画面,才能迅速锁定嫌疑人,并追回陈姨的首饰盒。

  现在,遍布社区各个角落的上千个监控探头,已经成为维护黄岐社区治安稳定、保护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利器”之一。但这个大好局面的背后,满满的都是最初梁炳坤走街串巷苦口婆心劝说时付出的汗水。

  “为什么要我们出钱装灯光、视频?”“安装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用电的吗?”……起初梁炳坤发动群众安装视频监控时,群众并不认可。“我只能逐家逐户敲门,天天讲、天天磨”。

  黄岐社区街道巷陌纵横如网,他日行万步,穿梭在楼宇之间,“每拜访一户基本需要劝说1个小时左右,遇上性格犟一点的街坊可能需要更久,一天下来感觉嘴皮子都磨破了。”梁炳坤打趣道,他曾在一周内“五顾茅庐”拜访一位出租屋屋主,面对出租屋屋主的连番拒绝,他以辖区的成功案例为例,站在出租屋屋主的角度分析利弊,最终劝说对方安装了一套视频灯光系统。

  南方天气炎热,梅雨天较多,这对46岁的梁炳坤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虽然衣服被汗水或雨水打湿了一遍又一遍,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我参加公安工作26年了,选择公安工作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群众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放心、满意。”如今,走进黄岐社区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灵敏的监控探头正“紧盯”着路面,保护着这一方热土。据统计,在梁炳坤的努力下,黄岐社区已安装了5000多套“视频+灯光”系统,效果也非常明显:黄岐社区刑事警情直线下降,其全链条打击效能排名居黄岐派出所之首、全区前列。

  建立微信群

  他让民力成为警方“千里眼”

  走在黄岐社区的大街上,有一道给人满满安全感的风景线——穿着印有“义务巡逻员”反光衣的摩的司机。“穿上小马甲,我来帮警察。”这是流行在梁炳坤组建的千人摩的义务巡逻队里的一句话。

  黄岐社区地处广佛交界路段,在这片仅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容纳常住人口4.4万,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员结构复杂,辖区治安防控压力可想而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必须向民力要警力,让民力为我们所用。”

  在黄岐生活工作了40来年的梁炳坤发现,市民出行常常首选方便快捷的摩的作为交通工具,“既然这些摩的司机生活、工作在黄岐,天天都和形形色色的群众接触,何不干脆将他们动员起来,为公安和人民服务。”为此,梁炳坤将目光转至辖区内的摩的司机,率先在黄岐社区民警中队洞庭警务室推行摩的司机管理措施。一个个地登记,人手一件“义务巡逻员”反光衣。为了方便摩的司机提供线索,协助民警开展打防工作,梁炳坤还专门组建摩的司机义务巡逻队微信群。

  “梁队一直以来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充满了干劲,不达目的不罢休。”与梁炳坤共事过的弟兄们,无不佩服他的专注和执着。

  如今,摩的义务巡逻队伍越来越壮大,自2017年组建义务巡逻队以来,仅洞庭警务室就根据举报线索成功抓获63名各类违法嫌疑人,共发出1.3万元治安奖励金。“能与梁警官一道守护家乡平安,我感到无比光荣。”一名摩的义务巡逻员自豪地说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老百姓天大的事。”在梁炳坤的手机里,诸如环卫工人微信群、送餐员微信群、保安员微信群等微信群聊信息不断。通过一个个微信群,梁炳坤盘活民力资源,让民力成为公安部门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为黄岐社区的和谐平安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