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首卷“做打卷”即将举行首发仪式,粤剧名伶倪惠英讲述“兼职”当主编的故事:

数百年后有人学粤剧 希望这套书就是范本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21日        版次:A09    栏目:要闻·人物    作者:吕楠芳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做打卷”内页(上图)和书签(下图)

    

     扫码可上羊城派APP观看倪惠英专访视频

  文/羊城晚报记者 吕楠芳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11月23日,《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首卷“做打卷”将在广州大剧院举行隆重的首发仪式,这部地方戏曲“百科全书”从启动编纂到如今正式出版,一直受到整个中国戏曲界的强烈关注。

  集结海内外粤剧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力量,以图、文、音、像合一的多媒体形式,编纂出一本教科书级别的粤剧典籍,可以说前所未有。这背后,离不开粤剧名伶倪惠英长达六年的奔走呼号。

  15岁登台,20岁已名扬粤港澳,倪惠英人称“金嗓子”“小曲王”。她经历了粤剧鼎盛的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是飞遍全世界,哪里有华侨华人,哪里就有水泄不通的粤剧舞台。

  时至今日,胜景难再。

  粤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有十载,却扭转不了它日渐边缘化的趋势。倪惠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让她最为揪心的是,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和观众双双垂老,后人还知道如何演、如何赏粤剧吗?

  《大全》,正是背负着抢救和传承的使命而来。肩负主编重任的倪惠英说:“100年后,300年后,500年后,如果有人想学粤剧,我希望这套书就是范本。”

  羊城晚报: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编纂《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想法?

  倪惠英:粤剧十年前申遗成功后,我就不断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粤剧,保持粤剧独有的特色。六年前,我开始做大量调研,包括走访粤剧学校,发现粤剧学校连一本完整的教科书也找不到,以前留下的东西很少。因为粤剧表演一直以来都是靠口传身授,但戏剧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综合艺术,如果没有表演标准,就会导致不规范,很多古老的技艺甚至慢慢地就消失了,后学者再想学的时候找不到范本。

  加上现在的地方戏曲很多时候互相吸收,如果不能很好地固化我们自己剧种的特点,在交流中很容易被异化、被同化。长此以往,粤剧很多传统的、南派技艺的风格可能慢慢就会没有了。我找了很多粤剧界的前辈谈我的想法,能不能通过一部典籍把我们传统的东西整理、固化下来,让后学者有范本,大家听了之后都觉得非常好,支持我做这件事。

  羊城晚报:如此浩大的工程,凭您一己之力恐怕是很难完成的。

  倪惠英:没错,这是一项社会工程,一定要有政府主导。这些年来我在各种场合不断地呼吁……幸运的是,2017年我在全国人大开会时提出的建议,当时就获得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的高度重视,他说,“我和你一起完成你的梦想”。我非常感恩,我们遇到了这么好的时代,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政府对这个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一开始我们编辑部是一无所有的,但《大全》的编纂很快得到整个粤剧界的高度重视,可以说是“地不分粤港澳,人不分海内外”,大家听说这个项目出来,特别是在香港,很多老艺术家都说功德无量,所以这个项目是一呼百应,到目前为止参与进来的至少有上千人,凝聚了海内外粤剧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心血。  

  羊城晚报:《大全》的编纂过程中,有哪些事让您印象深刻?

  倪惠英:为了记录表演程式,我们配合《大全》拍摄了长达5600多分钟的片子。拍摄过程中,很多老艺术家,包括90多岁的前辈,不分名角大腕,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这份工作,而且不计较得失。粤剧界有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香港,你要请粤剧师傅,给钱都不一定请得到,而且教的过程别人不能看,但这次所有名家都无私地把自己表演的技艺、窍门传授给下一代,我很感动。

  青年一代的表现也令我欣慰。他们非常努力,整个拍摄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找到行内做得最好的演员去示范。有很多高难度动作,以前只听说过,这次由年轻人活化在舞台上,比如说“挞烂台”,演员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直接砸烂桌子。还有“高台照镜”,演员向着椅子飞过去的同时转身,两个膝盖盘腿跪在椅子上,动作很危险,为了把它拍好,演员彭庆华反复拍了几十次,回去后他给我发了一张照片,膝盖全青了,而且还破了皮,我都不敢想象,他是怎么把这个高难度的动作坚持演绎下来的。

  每一个人都以敬畏之心在做这件事,不分名角大腕,大家都很谦卑,不行?再来!我想正因为有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和敬业,才能比较圆满地把很多高难度的,包括有些连70多岁的老前辈都说从未见过的技艺,重新挖掘出来,这大大夯实了粤剧艺术的基础建设。我想100年以后,300年以后,500年以后的人要学粤剧,这就是范本,有文字、有解说、有图片、有视频,任何人都可以去学习,去模仿。  

  羊城晚报:《大全》在全国戏曲同行中反响如何?

  倪惠英:每个地方剧种都有很多的记载和论述,但如此系统地编纂一部大全,还是全国首次。中国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说这是一次“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将会成为中国戏曲传承的一个很好的示范。《大全》编纂过程中得到了全国戏曲界的高度关注,川剧的沈铁梅,梨园戏的曾静萍,以及京剧的一些名家,都觉得我们太棒了,想过来看看我们怎么做。我觉得这件事也体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好的时代,让我的梦想成真,我感到特别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