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装置的魅力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07日        版次:A10    作者:易芝娜

     ▲ 去年12月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展出的以冰块为主题的装置艺术展,让游客们可以近距离围观正在融化的“冰川”,旨在让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今年10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大教堂里,展出了艺术家卢克·杰拉姆的作品《月球博物馆》,这个装置艺术已巡回展出过不少地方,它记录了人类对月球这些年来的探索和研究。 ▲

     ▲ 今年11月,《无界之归——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上,艺术家用大红纤维条制作的装置艺术,反映出当下全球范围内纤维艺术创作的新动向。

     ▲ 2017年8月在英国普利茅斯GWGC海军纪念馆举办陶瓷罂粟艺术装置展览,数千朵陶瓷罂粟从纪念馆高处倾泻而下。红罂粟已被艺术家专门用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和平民。

     去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科学节科学与工业博物馆里展示的一种沉浸式装置艺术,作品结合了交互式视频墙和360°无限镜像装置,让人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跌落黑洞是怎样一种体验”。 ▲

     ▲今年11月在德国柏林,艺术家用3万根彩带打造出的绚烂艺术装置,是为了纪念柏林墙倒塌30周年。

     ▲ 今年12月5日晚,在沈阳故宫上演的一场《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灯光秀,让庄严肃穆的故宫焕发生机。一身黄袍的皇太极跟着动感的音乐节奏,欢快地蹦着迪……

     ▲ 今年5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展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作品《鸟云》,以1万只陶瓷制成的椋鸟铺满大半个展厅。艺术家旨在以此与同期展出的秦兵马俑《永恒的守卫》相呼应,讨论看不见的世界。

     ▲ 今年11月底,在广州举办的《非遗新造物——创艺风物志》展览中,一组栩栩如生的大良鱼灯,将展厅变成一个偌大的“水族箱”。这是在强调本土民间艺术的创新,也是艺术在历史中沉淀所获得的灵感。 (资料图片)

  易芝娜/编撰 视觉中国/供图

  11月26日,一场《无界之归——2019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在浙江美术馆里用纤维打造出迷幻之局;11月底,在广州举办的一场《非遗新造物——创艺风物志》展览中,一组栩栩如生的大良鱼灯将展厅变成一个偌大的“水族箱”;12月5日晚,在沈阳故宫的一场灯光秀上,皇帝一家在红墙上“跳”起了迪斯科……

  装置艺术在近几年大行其道,无论是展览馆内,还是街头标志性建筑的周遭,这种用高科技灯光设备、特殊道具、精巧装置等营造出的夸张、幻彩场景,常常让人目不暇接。专业来讲,这类装置艺术就是指艺术家在特定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利用、改造、组合,令其演绎出新的个体或群体,展示出某种特殊意义的具有丰富精神意蕴的艺术形态。而简单来讲,它就是一场“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

  每一次的艺术展示都有其特定的理由。有的是用这种立体的方式展示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有的是为了纪念某个特殊的日子或事件;有的可以让人用艺术的方式去体验某种日常情况下无法体验的感受;有的就是在夸大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物,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