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海归”“海鸟”共栖莲花宝地,见证澳门回归后的发展

“澳门给了我另一片天空”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18日        版次:A04    栏目:庆祝澳门回归20周年    作者:

  澳门回归以来,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更加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到澳门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澳门外地雇员总数已超过18万人,比2017年底增加了近1万人。

  如今,澳门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数已经由回归之初的约5000澳门元升至2018年的约16000澳门元。

  “澳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来自葡萄牙的安德烈·安图内斯是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副教授,主要从事行星生物学研究。他热爱中餐,喜欢中国文化,还有一位爱好中文的妻子。不久前,他接到了澳门科技大学的工作邀请,便立刻决定搬来澳门工作、生活。

  “澳门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我走在澳门的街上,有时觉得我就在葡萄牙,但又切实感觉是在中国。”安图内斯说。

  安图内斯在20多年前就曾访问过澳门。他说,现在的澳门与当时相比已大不一样,第一次来澳门时,这座城市甚至都没有机场,而他工作的澳门科技大学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汪洋。“这些年,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也在源源不断地为安图内斯的研究提供动力和支持,让他看到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进步,看到了澳门在其中的机遇。

  “澳门的文化让我感觉很舒服”

  和安图内斯一样,澳门大学的葡萄牙语教授莱昂诺尔·塞亚布拉也对这座城市怀有深情。这已是她在澳门生活的第32个年头。

  来澳门前,塞亚布拉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葡萄牙生活过多年。在有丰富跨文化生活经历的塞亚布拉看来,澳门是一个非常开放包容的城市。“在这里生活着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莫桑比克等世界各地的人,澳门文化的多元与开放让我感觉很舒服。”她说。

  塞亚布拉的儿子在澳门出生长大,在英国学医9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也选择回到澳门,在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

  “在英国上学时,一放假他就回来。对他来说,澳门是家乡也是他最舒适的窝,因为他在澳门长大,家人和朋友都在这里。”塞亚布拉说。

  尽管年岁已高,塞亚布拉仍坚持在教学一线。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她所在的澳门大学已经迁至位于珠海横琴的新校区,如今塞亚布拉在崭新的教学楼里给更多学生教授葡萄牙语。

  “澳门未来发展前景一定很好”

  澳门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很多内地居民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新机遇。

  歌唱演员刘乃奇到澳门之前在北京从事歌剧表演工作,回归后的澳门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澳门文化艺术产业所展现的巨大空间让刘乃奇看到了机遇。

  “刚来澳门,我遇到的困难可能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朋友,粤语也听不懂,甚至生活习惯、作息时间都不一样。”刘乃奇说,通过工作他认识了很多热心、真诚的澳门人,逐渐找到了在澳门生活的节奏。

  如今,刘乃奇在澳门一家电视台工作,从演员转型成了导演,参与策划了校园歌手大赛、“双庆”联欢晚会等多档大型节目。

  来到澳门后,事业上的收获让刘乃奇颇有成就感:“澳门在事业上给了我另一片天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落实,刘乃奇的“天空”还在不断扩大。他说:“大湾区给澳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横琴的优惠政策,未来发展前景一定很好。将来,我的工作重心一定以澳门为中心,面向大湾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