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为何他从未“成长” 却依然打动我们?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29日        版次:A12    作者:一大波

    

    

    

  文/一大波

  看片·热映

  鉴定对象:《叶问4:完结篇》

  上映日期:12月20日  

  对于思想逻辑均显得过分简单的《叶问》系列,很多人都发乎自然地喜爱,即使他们表面羞于承认。但这已经证明,这份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

  相对前三部,《叶问4》其实既无惊喜亦无突破。但这已足够,毕竟2008年《叶问》首次问世的时候之所以能拿下当时几近“票房奇迹”的7531多万元,靠的就是同样的“以弱胜强”套路。既然叶问生活的年代正好碰上中国近代史上本民族最受压迫的时期,那叶伟信和他的编剧们便索性把能想到的所有最悲惨和最悲愤之事统统放到他的面前,造成“叶问每到之处均有压迫和不公”的戏剧性场面。

  这一集也是如此,既然国门内的叶问已经打遍中外无敌手,那剧情就让他走出国门,去美国唐人街感受一把上世纪中叶美国种族主义者的嚣张。生怕观众觉得对手不够强,这一集还直接把终极大Boss设置成了美国影视作品中最常出现的“美国力量”代表——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高级军官。自在上一集打败泰森之后,观众曾一度发出疑问:叶问接下来还有谁可打?如今终于揭开谜底。

  假使只是“以弱胜强”,那《叶问》系列不会给人如此强烈的“爽”感。实际上,每一集的剧情,主人公叶问均会走过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心路历程:我忍——我再忍——忍无可忍则无需再忍。这个心路历程实际上跟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走向有一定的相合之处。因此,前面叶问“忍”得有多辛苦多憋屈,到最后真正翻盘时观众就会感觉有多热血澎湃酣畅淋漓。“我要打十个!”这句11年前《叶问》中的台词为何那么多人记到现在?不在“一打十”本身有多厉害,而是在剧情的充分铺垫下,叶问在那一刻的“无需再忍”成功激发出了国人心中深藏的那份民族情感。

  在《叶问》系列成功之后,曾有人指出叶问便是中国的“超级英雄”。这么说其实也不算错,虽然目前《叶问》系列已经终结,但剧情已经显出在传记体系之外的“发挥”。若真如片方博纳所说,在《叶问》之后继续开发《李小龙》系列,那所谓“咏春宇宙”甚至“中国功夫宇宙”的到来也不是不可期待。只不过,从人物塑造方向而言,中国人叶问终究跟西方的“超级英雄”存在不小差别。后者的套路通常是:一个原本多少有点心理问题的“问题小子”,在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拯救世界的使命后,逐渐完善自我,发现人生真谛。而叶问在第一部就是个显得有些“过度成熟”的年轻人,他克己复礼,尊重妻子,理解弱者,而且对生活有一种近乎天然的知足心态——若非外界环境屡屡逼人太甚,或者他这辈子习武也不过就是为了强身健体。

  为何一个没有“成长”的角色却能如此打动观众?终究还是因为叶问的世界实在太接近中国人的情感审美。叶问这个角色本身,实际上也是很多中国式丈夫和中国式父亲的“完美版”。他们通常话少,不懂得表达情感,对妻子的埋怨和现实的残酷都会第一反应采取“忍让”态度,但关键时刻又能挺身而出,成为一个家庭安全感的来源。这也是为什么对这个系列,老外普遍看功夫,只有中国观众能津津乐道于那些家庭戏的细节,或为叶问某句听来很普通的台词哑然失笑。对于他在想什么,叶问不用多说,我们已然”心照“。

  因此,不管算不算“中国式超级英雄”,《叶问》系列的成功首先都是因为它对现阶段人们所能想象的中国传统男性形象的最完美复刻。它能在此处终结也算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叶问式克制”,很难想象叶问还再要经历多一次从“忍”到“不忍”的轮回,更难接受他最终变成一个空洞的中华传统武术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