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雪染白苗乡山寨,又是一年腊八来。腊八过后就是年,苗乡父老乡亲都开始忙碌起来。这不,连年近八旬的母亲也隔三差五让弟弟给我们打电话、发微信,目的就是一个:回家杀年猪。 杀年猪,是我们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山山寨寨的一种习俗,也承载着苗乡父老乡亲家家户户盼团圆、迎新春的美好愿望。但那年那月,家里养一头年猪真的不易。特别是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这个高寒地区,养年猪的风险其实相当高。 我小时候常随父亲去赶集、捉(购)猪崽,因为无论手中钱够不够,父亲每年都会去捉两头猪崽回来养。有一年我问父亲为啥一定要捉两头?父亲笑说,两头猪崽一同养,它们会竞争抢食,就不会挑食。但后来我知道父亲当时只说了一层意思,而另一层意思是不能明说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上“双保险”,苗乡的年猪都是用土办法喂养,要养够一年,养两头的话,万一有一头病死,还是能保证有一头可作年猪。 不过说是土方法,苗寨养年猪对食材要求也是相当高的。猪草主要是不同季节在山上、溪边、田间、菜地长出来的嫩野菜(中药类的)和嫩芋荷叶、嫩萝卜菜、嫩白菜,等等,可以说都是上等中药材苗叶和原生态、有机的蔬菜。将猪草割选回家,剁好,要放入大铁鼎罐里煮,煮沸后再放米和糠,再次沸腾后,先盛入猪食盆凉一会儿,用手试一下温度,觉得能放下手了才会端入猪栏给猪吃。天气凉时,每天下午那一顿还要将猪食热一下,再拿去喂猪。 养一头年猪,是苗乡每个家庭主妇一年里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每个家庭丈夫必须时时过问、督促帮忙的常态事务之一,也是做儿女的放学后必须参与的义务劳动。 我的父母非常重视养年猪,也很会养年猪。他们经历过猪要统一养、牛要统一看的年代。有一年,生产队队长说队里好几年都没杀年猪了,他们看中我父亲人勤快又懂中草药,想请他帮忙养猪。就这样,我的父母被安排到生产队养猪场里工作。养猪工作责任相当大,因一头猪关系到生产队上百号人过年能不能吃到肉,能不能过上一个好年。那一年,父母以猪场为家,早晨煮猪食,白天上山打猪草,晚上在家剁猪草,日复一日,雨雪无阻。那个年代缺医少药,猪虽然吃的是中草药食材,但并不代表不会生病。每一次猪生病,父母也会跟着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全凭他们懂些中草药,细心看护,才带着这些猪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但最让父母担心的,还是母猪下崽时,猪崽可能会被母猪踩死。所以每次母猪下崽,他们几乎都是整夜不睡地守在旁边。 那一年,因为生产队里有了年猪,大家都过了一个幸福年,队长高兴地在大小会上反复表扬我父母。 我家里真正自己开始养年猪已是改革开放后。记得那一年,父亲专门去赶场捉回的两头猪崽,在母亲的精心喂养下长成了大肥猪,年底父母杀了一头肥年猪做了腊肉,卖掉了另一头,家里便有了些收入。过春节时,父亲第一次带着我们兄弟俩“风风光光”地去舅舅家拜了一次年。那一整天父亲都笑容满面,走村串寨始终高昂着头…… 前几年,可能因为物质供应充足,加上喂养年猪的成本增大,一些苗寨人家竟不愿意养年猪了。有好几年的春节,回乡探亲的我都是因为看不到这种习俗,总是带着惆怅回广州的。年猪竟成了我的一种乡愁。直到这几年,已走出大山、见过世面的苗民似乎又明白了一个道理:还是自家养的年猪是有机的、原生态的、最美味的,做出来的腊肉也是最好吃的。所以他们又开始养起了年猪,并懂得了养年猪、杀年猪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习俗的坚守。 如今的苗寨,一到年底又处处能听到猪的独特叫声了。我忽然觉得,这便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