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晋溪表谈

“大八件” 的故事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06日        版次:A10    栏目:名家话收藏    作者:常伟

    

     常伟 钟表文化学者及鉴藏者,时计堂创办人。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澳门钟表协会副会长,日内瓦高级钟表大奖赛中国评委。著有《钟表收藏知识30讲》《中国与钟表》《名表名鉴》《播威与中国》等。

   

  文/常伟

  上期文章以清代小说《品花宝鉴》结尾,带出了“大八件”一词。不要误会,有种糕点的名称虽然也叫此名,但我们要谈的是横扫19世纪100年间中国市场的一种挂表。根据我的研究,最晚到道光十二年(1832年)就有了“大八件”和“小八件”的称谓,当时的表述如下:

  大八件表,每轮各一夹板,不用塔轮、链条,即从发条芯开转,顺开顺走……又有小八件与大八件微异。(摘录自《三才揭要》)

  古人说得明白,这类表与早期厚重的塔轮表不同(俗称芝麻链表),主要是机芯夹板简化了设计,一来厚度见薄、二来机件可赏,是西方专门为中国人制造的机芯。这类机芯是从法国钟表师让-安托万·莱皮纳(1720-1814年)的发明获得灵感,不仅采用了独立式发条盒,而且专门装配了经过雕刻花纹的鎏金机芯,国际上也被称为“中国式机芯”。成熟的“大八件”机芯通常由主夹板、上夹板(包括一个传动夹板、一个擒纵夹板、一个摆夹板等)和一个发条盒组成,采用的材料也有所不同,例如黄铜、钢等,黄铜属于常用的基本材料(往往采用鎏金工艺),钢材则较为特殊(往往采用镜面抛光或烧蓝工艺)。技术造型与艺术装饰也层出不穷,在世界钟表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大八件”机芯经常通过手工雕刻纹路被赋予特殊的外貌,其中的雕刻图案以唐草纹居多,但也有小鸟、蝴蝶、花卉等具象的造型,有些会使夹板边缘呈现波浪的线条。特殊的机芯还采用珐琅、漆绘、贴花等工艺进行修饰,形成极具艺术化的效果,对于喜欢欣赏机芯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在工艺层面的极大提升是独具匠心的。例如:采用珐琅在机芯上进行填充,因为这个工艺还需要烧结,所以经常会使机芯的定位细节变形,因此这类机芯成品率极低,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为了迎合中国人的欣赏需要,“大八件”逐渐在机芯设计上衍生了不同的类别,这些设计主要是针对上夹板而言,如俗称的“龙凤夹板”、“云纹夹板”以及“满花夹板”等等。制表师让·蒂克西埃是这种机芯的始作俑者。此外,还有一些是简化的夹板造型,比如:猴头造型的夹板就充满着意趣。对于八天动力储存机芯,有时也会采用两个发条盒的设计,在机芯设计上往往是中轴对称,发条盒分别位于中轴两边,极为容易辨识。如果能见到一只既有“龙凤夹板”、又带珐琅工艺的机芯,那可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美事(如图)!

  最后,我们再看看著名的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怎么说:“在中西钟表文化交流史中,一百多年前独占庞大中国市场时间最长的各式‘大八件’怀表,以其质量之精、造型之美、变化之奇、数量之多、覆盖面之广,创造了最大的钟表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