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菜农把数吨白萝卜依次装车 受访者 供图 |
“这一趟跑死我了!”2月19日,35岁的四川汉子梁荣波又一次从湖北回来,他刚把一批捐赠物资挨个送到了湖北辖下九个城市的医院。 十天前,他“临危受命”,从云南大理出发,将一车27吨蔬菜和酸奶运抵武汉,长达43个小时的行程跨越2000公里。“送菜”之后,梁荣波没有回家,而成了一个“专职”的“逆行者”——专门运输到湖北的应急物资。2月22日,他再次从四川简阳装车出发,将新一批“爱心菜”等物资送往武汉。 在梁荣波的背后,是一个300多人组成的爱心团队。从2月中旬开始,他们搭建起了跨越几千公里的“驼峰航线”,几乎“包下”了武汉十家医院近半蔬菜供给。这场“蔬菜总动员”至少将持续到3月中旬。 A 43个小时狂奔2000多公里 陈攻估算,每周27吨蔬菜,相当于十家医院总消耗蔬菜量的三成甚至是五成,“在小医院的占比大一些”。在蔬菜的“主业”外,根据前线需求,“我在”团队还给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内的全国六支医疗队送上了保暖内衣、速干衣、伽玛医用消毒湿巾等用品。 如今,“我在”团队已经由130人发展到380人,捐款超过73万元。为前线输送蔬菜水果,变成了每周一次。李如风说,他们现在把这个行动称为“温暖周二”。“按照现在的余额,我们至少可以把这个行动坚持到3月中旬。” 2月9日上午,梁荣波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对方称其负责一批爱心蔬菜运输的湖北司机被隔离了,“急寻一名司机,要从大理运一批蔬菜到武汉的医院”。 按计划,这批物资本应在2月11日之前抵汉,送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的九家医院及一个托管的方舱医院,成为前线医护人员的重要补给。 彼时,梁荣波正打算从云南运蔬菜到湖南,跑完这趟就回到四川与家人团聚。然而,接到电话,梁荣波不假思索:“去!这是更要命的事。”听到是要运输应急物资到武汉,原货主也没有二话,无条件答应了梁荣波的“毁约”。 9日下午6时30分,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装车后,梁荣波跳上驾驶室,疾驰奔赴武汉,开始了一场惊险的“送菜”之旅。大雾、大雨、服务区关闭加不到刹车凝水、没有带足够的食物补给……从大理到武汉的43个小时里,梁荣波面对的不仅是疫情的危险,更是一个个现实的困难。 正逢寒潮,高速公路上温度低,蔬菜易冻坏。在贵州境内,他曾看了一下车上的温度计,室外温度仅零下10℃。 11日下午1时左右,货车终于进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及捐赠工作组外联负责人、院办副主任陈攻接到了这个腼腆、黝黑的四川汉子,赶紧给他递上了准备好的盒饭和隔离衣。 随后,梁荣波把车开到一个个医院卸货,直到夜晚11时40分,才跑完十个医院。他又匆匆跳上驾驶室,赶在武汉交通管控升级的前一刻开上了高速公路。放松下来后,50多个小时高速运转后的困倦随之袭来。他把车停在高速入口一公里外的服务区,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中午。 B 配菜师和“营养专家” 得知这批27吨蔬菜和酸奶顺利抵达,远在云南的张峰瑞和杨超总算松了口气。之前约好的湖北司机人车被“扣”后,他们一度焦虑不已,连夜寻找敢冒危险奔赴前线的司机,直到等来了梁荣波。 28岁的张峰瑞与杨超是好朋友。张峰瑞在大理创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杨超则子承父业,与父母、哥哥一起,在大理、丽江从事蔬菜批发。作为“我在”团队的两个年轻核心成员,他们的职责是根据前线医护的需求,精心挑选蔬菜瓜果、保障供应质量,既是“后勤总管”,也是“营养专家”。 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莴笋、包菜……为了让前线医护人员吃到新鲜蔬菜,蔬菜都是在装车前一天内现摘、现砍的。为了保护蔬菜不在途中被污染,他们还专门买来了被子和草帘子盖在上面。 集装箱大卡车承重27吨,五样蔬菜占了25吨,还有两吨装什么?最后,两人想出了主意——装酸奶,“前线的女医护肯定会喜欢”。听说是捐赠到武汉,云南一乳业紧急特批,赶在装车前加班生产了两吨。 物资上路后,等待消息的过程也令人不由得焦虑。所幸,盼来了梁荣波的捷报后,前线反馈也来了——酸奶尤其受欢迎,甚至被带进了隔离病房外的医护办公室。 挑选第二批物资时,两位年轻的“配菜师”改良了菜单:酸奶继续供应,蔬菜则换上了豌豆、蒜薹和高原红土豆,还搭配了雪梨,“可以润肺止咳”。 疫情加上寒冬,物资紧俏。原以为“找货”“找车”会很困难,没想到,只要听到是抗疫物资捐赠,许多批发商、种植户、酸奶厂、物流司机都纷纷想办法。酸奶给了出厂价免费送到装车点、物流司机帮忙找人找车、菜农们平价保障供应……算下来,去掉运输费,一斤蔬菜价格仅1.5元左右。这样的价格,即使在往年冬天的批发市场,也难见到。 C“普通人”的队伍不断壮大 2月11日完成任务后,“我在”团队提出,要给梁荣波加一万元运费。梁荣波拒绝,说“要加也可以,你们不是在捐款吗?那就帮我把这一万元一起捐了吧”。于是,他也加入了这一爱心团队。 “我在”并非专业从事慈善或志愿服务的组织,团队脱胎于两年前发生在北京某小学的一次学生家长的爱心捐赠,事情过后,群里消息寥寥,“互不打扰”。没想到,疫情暴发后,寂静了两年的群里消息闪动,有人发声说,“我们也要为前线捐口罩”……瞬间一呼百应。 很快,群名改成了“我在——让爱带武汉回家”,口号也变成了“我在,武汉在”。“团长”李如风(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是某跨国企业的高管。她说:“我们喜欢回家这个词,希望武汉回到正常状态,我们也希望驰援武汉的医护们打一场胜仗后安全回家。我们是一群普通人,但我们希望让在武汉的人知道,不要怕,有我们在。” 因担心捐赠口罩等防护用品达不到专业标准,他们萌生念头,那就“包下”医院食堂,让前线医护人员吃上健康、有营养的蔬菜。他们迅速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达成捐赠协议,院办副主任陈攻负责对接。 陈攻说,在武汉,新鲜的蔬菜是“抢手货”。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为第二批蔬菜运输开出的“接受捐赠意向函”上写着:本批新鲜蔬菜将用于我院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等十所附属医院一线医护工作者改善膳食,提高免疫力;并用加粗字体标识:“其价值和医疗用品一样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