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一名患者给广东医疗队的医务人员点赞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2月14日,广东第十五批医疗队驰援湖北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
江汉方舱医院,一名疲惫的医护人员忙里偷闲休息片刻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正月十五元宵节,武汉汉口医院,广东医疗队队员奔赴『战场』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从一个人到超2000人,从首批医疗队到第23批医疗队,从1月24日到今天整整一个月,广东两千多名“白衣战士”请战、剪发、签名、摁下手印、许下誓言,奔赴这场“战疫”的核心战场——湖北。 披甲千里赴荆楚,不破“新冠”誓不还。在武汉,在汉口医院、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江汉方舱医院……1800多名“白衣粤军”仍在奋战。 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李斯睿 张豪 汤铭明 星夜驰援 白衣粤军扛下最难的一个月 对于57岁的“抗非老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专家郭亚兵来说,与冠状病毒搏击的硝烟味儿,早在17年前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就嗅过。 1月23日,郭亚兵在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的《请战书》上签名,摁下一个鲜红的手印。次日,除夕夜,他便带着来自广东9家医院的一支100余人的团队出发了。这是广东首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 1月25日,大年初一凌晨4时,这支医疗队抵达武汉。1月26日,他们从当地医务人员手中接下了汉口医院呼吸六病区。 武汉市汉口医院是广东医疗队最早接管的“战场”。 “我们既然来了,就是带着广东人民一份热心、一份经验、一份战斗力来了,要坚强地挺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刘大钺说。 在这里,广东医疗队员们学会了用氧气罐DIY供氧系统,一个个“女汉子”徒手搬运几十公斤重的氧气罐,拎着扳手小跑,拧螺丝、接机器。 1月28日,第二批广东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147人来了,并接管汉口医院另一个呼吸病区。在近300名广东医疗队员的支援下,汉口医院的接诊、治疗慢慢有序起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护士朱海秀顶着黑眼圈奋战了一个月,她在病房里忙碌地小跑,为病人量体温、分发药品、记录病情、打扫卫生。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麻醉科护师许德强在日记里写道:“我饿了,忍着;我渴了,忍着;我大小便,依然忍着……特殊时期,我可以是阿姨,给患者热饭、分发盒饭;我也是环卫工人,医疗垃圾处理,患者需要就有我的身影。” “我快要死了吗?”最初,在病房里,患者们常常这样问。第一批广东医疗队医疗组组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陈爱兰说:“广东医疗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只要有希望,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 “广东医疗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他们的治疗方案非常有效,我一天比一天好。”2月11日,武汉大学教授、我国著名鲟鱼研究专家常剑波在出院时说。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广东医疗队医护队员把我的生命延长了。”患者陈女士说。 中医亮剑 对症下药精准打击“病魔” 从1月24日下午独自乘坐动车来到武汉至今,曾经的“抗非英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已经在武汉工作了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他的体重掉了差不多9斤。 那一次逆行,张忠德记忆犹新:“广州到武汉的那趟列车里,整个2号车厢就我一个人。”张忠德是广东支援湖北中医医疗队的队长,1月27日,60名广东中医驰援武汉,入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月29日,医疗队开始收治患者。1月30日,张忠德进入病区查房。 一开始,病房里满是喘息声。“病人们焦虑、恐惧,令人压抑。”张忠德记得,1床的病人两天两夜不敢睡觉,心慌心跳咳嗽气喘,生怕一闭上眼睛再也醒不过来了;3床的病人是一名医生,因为病情每天都很焦虑、痛苦;13床的病人喘促、咳嗽,动不了,大便不通,两天没有吃饭…… “我在‘非典’时也被感染过,你看现在身体不是很好吗?要有信心!”张忠德曾尝过被SARS攻击的滋味,他挨个给患者把脉,并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这些病人。听到张忠德的话,许多病人重新振作起来。 针对每个病人的病情,广东中医团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用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外治疗法帮助病人缓解不适。在病房里,患者们跟广东中医学会了“八段锦”,每天坐在床上或站在床边来一段八段锦,已经成了患者们每天的功课。 2月1日,由广东省中医院医疗队负责的病区第一例患者痊愈出院。2月6日,18位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痊愈出院。2月18日下午,广东中医医疗队接管病区的第50个病人痊愈出院。 “看到这些危重病人一步一步好转,一步一步脱离鬼门关,最终可以康复出院,我们医生再累再困都值得。”张忠德说。 重症监护室 呼吸“国家队”与死神抢人 1月23日,“80后”医生桑岭成为广东首个逆向武汉而行的医生。桑岭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成员,此行他的目的地是武汉金银潭医院。国家卫健委选派了抗击新冠肺炎专家队,桑岭是其中一员。 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也是最早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来到这里,桑岭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救活一个ICU里插上管的重症患者。” 镇静镇痛、俯卧位通气、肺保护性通气……一系列操作之后,桑岭成功把一名65岁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最终成功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 2月1日,素有呼吸领域“国家队”之称的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院士团队派出医疗队赴武汉支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带着呼吸健康研究院的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这里接收的都是“重症中的重症”。 2月7日,钟南山院士团队再度派出16名队员,接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的重症监护病房。 2月11日,一场跨越两千里的远程会诊在武汉和广州开展,对两例危重症病人情况进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三、二、一,拔管成功!”不久前,武汉协和医院西院ICU首例危重患者成功拔管。“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对整个ICU医护团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张挪富说。 方舱医院 患者与医护许下樱花之约 “不要怕,不舒服就叫我们!”2月5日,江汉方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的医护人员也来了。 一座座最新启动的“生命方舱”中,广东医护人员的忙碌身影穿梭其中。 一个人面对数百人,广东医疗队员们几乎一刻未停。 2月6日一大早,广东医疗队的25名医生、16名护士就进驻江汉方舱,接管中区2个舱的227个床位。 在这里,医护人员们想了很多办法让方舱里的生活回归市井:上午9时到10时,做瑜伽;10时30分到11时30分,看书听音乐;晚餐前,做健身操。 2月18日,广东医疗队负责的江汉方舱医院中区已经有14名患者成功治愈出舱。 “等疫情结束了,我要带你到樱花树下,一起干了这碗热干面。”在江汉方舱医院,一名患者出院后,对汕头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杜博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