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模式”产生倍增效应 疫情发生后,广州出现“一罩难求”等防控物资严重短缺问题,广州加大行政配置资源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引领和协同力度,迅速形成更为紧密的关系框架和应急机制。 从正月初四开始,广州在全国率先对全市物资重点企业实行驻点制,专责服务组每天现场办公、市区联动解决用工用电、原材料、卫生防疫等问题,其他企业实行专人联系制。 2月中旬,考虑目前中国尚无儿童口罩国标、行标的现状,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卫健委等单位联手行动,综合考虑儿童肺活量低于成人的特点以及儿童佩戴口罩习惯等因素,帮助兴世公司共同确定了“一次性儿童防护口罩”技术指标,强调佩戴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制定出全国首个儿童口罩企业标准,通过国家“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确保儿童口罩按标生产。 3月19日,广东省发布了“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团体标准,近日,国家也在对《儿童口罩技术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广州速度”不断被刷新 在全市应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下,广州口罩日产量由正月初一的13万只激增到正月初五的110万只。2月22日、3月5日、3月22日,全市口罩日产量先后突破500万、1000万、1500万只。口罩品种齐全,覆盖医用N95、医用外科、一次性医用、普通N95、儿童口罩等,医用口罩比例不断提升。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市区联动帮助企业加快口罩机等生产设备的自主研发。 广州组织番禺兴世机械研制成功国内首条超高速全自动化口罩设备;组织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国首款利用人工智能进行鉴别和操控的视觉数字全自动口罩机;组织广汽集团利用制造技术力量优势研发口罩生产线。 继2月21日广州市番禺区兴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每分钟生产1000只成人口罩的速度令其成为全球最快的口罩生产线之一,时隔1个月,该厂又成功实现每分钟生产3000只儿童立体口罩的速度,日产能预计为400万只(24小时运转),再次刷新自身创造的纪录。 经统计,自1月23日组织复工复产至今,广州累计生产各类口罩3.2亿只、医用防护服106万件、红外测温仪106万支、大型红外测温设备625台、试剂盒905万人份、医用手套1573万只、护目镜127万副、消杀用品3万吨。 其实,广州市原没有生产防护服企业,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对此,广州市广泛摸查发动,鼓励相近行业企业加快转型,推动康尔、裁神定制、朗固、佛伦斯、洁特、高讯、贝奥吉因、天思品汇等一批企业转型生产防护服并取得备案,目前日产量已稳定超过5万件,已形成医用防护服转产项目群。 “广州制造”为世界作贡献 截至3月19日,广州累计调拨国家、广东省和湖北省口罩3389.3万只,医用防护服185302件,红外体温计、额温枪252434支。 在满足自身及国内保障的基础上,广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口罩、防护服等“广州制造”走出国门,为世界做出“广州贡献”。 据统计,广州企业已出口口罩近200万只,防护服2万件,红外测温仪16万支,核酸检测试剂盒25万人份,手术衣、隔离衣近30万件,覆盖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