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广 周影霞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实现二者的统筹是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更是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要求。广州市各区按照省市要求推出了不少支持政策。 尽管疫情防控给复工复产带来了一些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就一定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科学防控、精准施策是党中央指导疫情防控的重要原则。企业有什么困难,我们就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在防控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中,我们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在服务企业时往细处想,朝细处做。一方面,防控措施需要认真落实,丝毫马虎不得。另一方面,企业复工复产的困难,也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遇到资金紧张的,要帮助协调资金;遇到防护物资和原材料不足的,要帮忙寻找防护物资和原材料;遇到工人返城困难的,就应该去打通务工人员返城的通道。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和举措,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的简单做法。 疫情当前,能不能出实招,“实打实”地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的影响,是对各级政府“硬实力”的考验,也是衡量地方营商服务环境好坏的一把标尺。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研究疫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着手调整新的产业结构布局,当好企业的参谋,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这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可能主要体现在一季度,并集中反映在第三产业。这是因为本次疫情传播性较强,涉及的区域较广、人数较多,封闭、隔离、停工的力度较大。具体而言,受影响相对较大的行业为交通运输、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和租赁及商务服务行业。但是,疫情也将催生部分行业的发展机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疫情在给传统零售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包括新零售在内的新业态市场地位。例如,远程办公、在线医疗服务、线上智能金融服务、手游等行业的景气度呈快速上升趋势。更重要的是,疫情期间消费者习惯的改变,有望拉动这些产业中长期持续蓬勃发展,加速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疫情逐步缓解后,我区将同全国经济一样,迅速企稳回升,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要加强产业链的沟通协调。当前,除疫情防控、能源供应、交通物流、城乡运行、医用物资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生产、饲料生产、市场流通销售等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立即复工外,也应支持其他符合防疫条件的企业有序复工。非常时期企业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沟通和协调,推动产业链正常运行,释放市场需求。只有下游释放需求,上游供给充足,才能为产业链中各环节企业复工提供充足的推力与拉力,从而实现整个产业链正常运转。同时,应鼓励餐饮、外卖、快递、物流、电商等生产服务型企业尽快复工,不仅为其他企业复工提供生活、生产保障,也能减轻疫情对这些企业的冲击,促进这些企业尽快复苏。 同时,鼓励企业探索“智能化+工业”。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危害,也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影响。对此,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防控阻击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是经济发展前线,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两条线”都很重要,互为支撑。对于生产企业,可以鼓励“智能化+工业”的模式开展创新。首先,一些高技术产业、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等已经部分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实现了无人生产工厂。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生产线,实现停工不停产。第三,打造企业智能化运作,鼓励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智能化运作。 值得关注的是,疫情或催生工业智能化生产模式。疫情对线下服务业冲击最大。比如,实体商场等零售业、餐饮出租业等,但同时新兴的线上服务会获得较多的商机。由于线下实体服务业具有稳定的供应商、客户、大数据等优势,可以利用智能化模式创新,转变营运模式开辟线上运营商店,从而缓冲疫情带来的冲击。对于高科技行业,一些科研人员无需到办公室坐班,可以采取线上开放远程办公模式,通过视频会议沟通。 在舒缓中小企业疫情之痛方面,政府应该通过自身节流为中小企业背成本。要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的剩余空间,加大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强效减压。在货币政策方面,应当精准“开源”,以助中小企业强力抗压。在攻坚疫情的非常时期,可以利用非常规货币政策,为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抗击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当然,更重要的是要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畅,使得“开源”之水能够真正流入中小企业。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人大财经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