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战疫”“治污”两不误,第一季度污染防治交出高分答卷

空气质量优于去年同期 六城市排名全国前20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3月27日        版次:A05    作者:陈亮、粤环宣

    

  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通讯员 粤环宣

  25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防控、环境执法、环评改革、治污攻坚等情况。1月1日到3月23日,广东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8%。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广东有6个城市排在前20位,其中深圳、惠州、珠海位列前十。

  处理涉疫医疗废物1420吨

  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表示,广东生态环境质量在疫情期间接受了考验,环境部门交出满意的战疫答卷。在集中处理医疗废物方面,1月20日至3月23日,全省共处理16819吨医疗废物,其中涉疫医疗废物处理量1420吨。目前,广东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能力是449.2吨/天,实际每天收集量约250吨,设施运行负荷不到60%。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环境质量未出现异常,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优于三类,特别加强了对疫情敏感源的应急监测。20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监测数据均达标。49家医疗机构的应急监测结果都在国家规定的合理范围。

  鲁修禄表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良好。1月1日到3月23日,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8.8%,比去年同期的96.2%高2.6%。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广东有6个城市排在前20位,其中深圳、惠州、珠海位列前十。71个国考断面中,水体优良率83.1%,高于去年同期,没有出现劣Ⅴ类水体。

  今年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鲁修禄提到,要实现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92.5%以上、优良水体占比84.5%的目标。在大气方面,重点做好移动源的管控,例如推动城市车辆和内河船舶实现电动化。

  对五类企业进行

  非现场环境执法

  当前,在做好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广东如何做好环境执法?

  对此,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何国森表示,一方面是实施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生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企业,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等五大类企业,一般不进行现场执法检查(除信访举报核实以外),充分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开展非现场检查。另一方面,完善环境违法容错纠错机制,对有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环境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配合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有立功行为等情形的,从轻或减轻处罚;对违法行为未造成环境污染后果并主动实施关停污染工序的,违法行为持续时间短、污染小等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免予处罚。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国英表示,2020年是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的攻坚年,广东是全覆盖任务最重的省份,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广东有污染源60多万家,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广东正有序推进相关工作,目前已如期完成了摸清底数、排查无证阶段工作任务,按2020年前清理整顿、2020年发证登记和非固定污染源分类形成了固定污染源发证登记的初步清单。截至3月24日,累计发证13270家,登记企业52390家。下一阶段,将力争4月底前完成33个行业的清理整顿,9月底前完成2020年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再用2至3个月时间进行监督检查,年底前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

  据了解,广东推进环评制度改革也有了新进展。《关于深化我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将于近期出台,环评改革主要措施有六大方面,涉及进一步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先行先试、优化区域规划环评机制、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