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海I号”初评入选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4月07日        版次:A04    栏目:今日·广东    作者:黄宙辉、朱绍杰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朱绍杰报道: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昨日揭晓。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备受瞩目的“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作为广东唯一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是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指导的国内文博考古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今年终评时间因疫情影响有所推迟。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是此次入围终评的唯一水下考古项目。“南海I号”采用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整体打捞方法,使用巨型钢沉箱将800多年前的南宋古沉船从海底整体打捞上岸,于2007年成功移入位于阳江十里银滩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内保存。2014年,“南海I号”开启沉船保护发掘,至2019年8月,完成船舱内文物的清理工作,沉船中出水文物精品达18万余件。2019年8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成果。

  “南海I号”何以于去年才申报十大考古新发现?“南海I号”考古领队崔勇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都是发掘工作结束后才能申报,“南海I号”船载文物的发掘刚刚结束,而且“南海I号”是通过从来没有的方式打捞上来,整体打捞是有风险的,风险多大也是要等发掘结束后才能评估。“和一般的考古的可预见性不同,2009年的试掘已经从平面上证实打捞是成功的,沉船被准确套入沉箱中,2019年船货发掘结束后,看到了完整的船底,从立面上也证实了打捞的成功,这样才有申报的底气,而且发掘成果远超出原先的预期。”

  “南海I号”的发掘不仅是考古业界的一大重要成果,也是考古进入公共视野的标志性事件。在其考古发掘启动前后,媒体的广泛、深入介入,令之成为热度持续数年的重要文化事件,并成功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对考古的兴趣。去年,“大海道——‘南海I号’沉船与南宋海贸”展览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再度吸引了大批观众。

  从1987年发现古船,到2007年整体打捞,2014年全面发掘保护,再到2019年船舱内文物挖掘完毕,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在发布中表示,以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为代表等项目均为“考古中国”的最新成果,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