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正骨医院医生丘远军意外离世,捐出器官挽救5人,让两人重见光明。儿子说:

爸爸的眼睛还能看见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4月08日        版次:A04    栏目:要闻·焦点    作者:符畅、粤红

     梁晓宁和儿子在正果万安园给丘远军扫墓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何奔 摄

     丘远军生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扫码看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 符畅 通讯员 粤红

  ●急诊科医生倒下后捐献多个器官,爱与希望同行 ●一岁幼童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幸与不幸交织

  本报重磅推出微纪录片《生生不息》 讲述广东器官捐献十年感人故事

  相关新闻

  广东器官捐献量连续十年全国第一

  据广东省红十字会副会长吴伟达介绍,广东省红十字会自2010年3月开展遗体和器官捐献工作试点以来,每年捐献案例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实现器官捐献3883例,捐献数连续十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2019年全省器官捐献例数为889例。全省志愿登记人数也累计达9.8万人。

  “红十字会主要负责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见证获取和救助慰问,可以说,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吴伟达说,广东省器官捐献工作能走在全国前列,离不开红十字会与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医院的分工合作,也离不开各方的正面宣传、共同监督。

  捐献数字背后,离不开器官捐献协调员的默默付出。据悉,广东省目前有协调员114人,其中红十字会系统15人,医疗系统99人。

  从业五年的廖苑坦言,协调过程中,每一步都会面临困难。在家属悲痛欲绝的时候,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并向他们讲述器官捐献的意义,获得理解并不容易。

  吴伟达指出,下一步,省红十字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启动器官捐献的立法进程,推动这项事业规范、持续、健康发展。

  3月27日,广州的天空迎来久违的阳光。梁晓宁牵着儿子的手,慢慢走进位于广州增城区正果万安园内的广东省红十字纪念园——这是专属于器官捐献者的一隅天地。

  “知道我们来干什么吗?”梁晓宁问。“看爸爸。”儿子答。儿子知道,爸爸没有走,爸爸的眼睛还能“看见”。

  “丘远军”的名字刻在一块崭新墓碑上,他是梁晓宁的丈夫,生前是广州市正骨医院急诊科医生。

  因为一场意外,丘远军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3月5日,年仅40岁。同为医学专业出身的妻子梁晓宁,经过激烈的内心挣扎,决定遵照丈夫生前的意愿,将他的器官捐献出来。心脏、肝脏、肾脏、肺、角膜,丘远军的器官,挽救了5个人的生命,使两人重见光明。

  他生前说:“能捐的器官就捐了”

  梁晓宁和丘远军的缘分,始于一次同乡聚会。虽然他们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同班同学,但平时接触不多,直到聚会时,丘远军坐到了梁晓宁对面,她才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

  后来接触慢慢多了,他们成了彼此的初恋。那是2001年,他们在一起的第一天就骑着单车,花整整8个小时,把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兜了个遍。2004年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来到广州。“我是湛江人,他是梅州人,两个地方的中间点就是广州。”梁晓宁说。

  刚来广州时,丘远军任职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后来到广州市正骨医院进修,自2007年便留在正骨医院,师从霍力为主任医师,成为黄氏治疗手法学术传承第四代传人。

  在同事眼里,丘远军是个“妻管严”。不论是吃饭、看诊间隙,还是晚上下班回家前,夫妻俩总要通电话。

  2010年,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一家人的日子,看似简简单单,细微之处却显露温情。

  同为医学专业出身,梁晓宁和丘远军时常会谈及生与死的话题。丘远军总半开玩笑地说:“如果我死了,就把能捐器官的捐了,剩下烧成灰,撒进海里或是埋到树下。”

  妻子说:“他的心脏在别人身上跳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两人在大学同学群里能经常看到武汉抗疫一线的情况。夫妻俩聊天时不免谈及生死,丘远军又提到了捐赠遗体的事,“最起码眼角膜可以捐。”他说。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生死离别竟会降临得如此突然。

  2月25日晚9时左右,正在急诊科值班的丘远军在看完两个病人后,突然倒在了椅子上,随后被紧急送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该院ICU主任医师苏伟回忆,丘远军入院后,从CT片初步判定为丘脑出血,合并有脑干出血,情况十分严重。于是,医院立即对丘远军展开积极抢救,并请脑外科和神经内科专家进行会诊,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即便如此,丘远军的生命体征始终不稳定,脑功能评估为全脑功能衰竭。

  “当时以为最坏的结果就是中风。”她说。但医生告诉梁晓宁,最好的结果可能是成为植物人,最坏的结果就是人随时会离开。

  2月26日晚,梁晓宁看到了一张贴在ICU门口的捐献宣传单,内心的想法突然坚定,她向朋友表达了捐献丈夫器官的意愿。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拨通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副主任廖苑的电话。

  听着梁晓宁的倾诉,廖苑也哭了。“作为医学从业人员,她能做出这个决定,是对我们器官捐献工作的很大认同。”廖苑说。

  接下来几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器官捐献协调员华学锋每天都会和梁晓宁沟通丘远军的病情。令华学锋很感动的是,梁晓宁非常坚强,后续所有内容都是她自己跟家人商量的,最终让丘远军的父母也同意器官捐献。

  “他太年轻了,如果能救人,他的眼睛能通过别人的身体看到世界,心脏在别人身上继续跳动。我这样跟公公婆婆解释,他们很开明,没有反对捐献器官。”梁晓宁说。

  儿子说:“爸爸,我们很好”

  3月5日,不幸还是降临了,丘远军最终没能醒来。

  签《捐献确认登记表》时,苏伟告诉梁晓宁,丘远军通过了最高级别的测评,他的器官可以救很多人。

  丘远军火化的那天,儿子没有哭,他说,这是爸爸“重见光明”的日子。因为妈妈曾告诉他,爸爸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救了更多人,他是英雄,应该以他为荣。

  梁晓宁说,儿子从来不在她面前哭,但在写作业的时候,被外婆发现偷偷哭了几次。梁晓宁坚持不让家人放遗像,她觉得,丘远军还没有走。

  3月27日,在正果万安园的留言板上,梁晓宁和儿子分别给丘远军写了一句话:“我们很想你,一路顺风。”“爸爸,我们很好。”

  看着刻着丘远军名字的纪念碑,梁晓宁抹了好多次眼泪。“这块碑正对湖边,想到我们结婚的时候也是在湖边,那里有很多鸟,这里也有鸟叫。我觉得他会喜欢。”

  “一个人器官可以救很多人,你觉得值得吗?”梁晓宁问道。

  “值得。”儿子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