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ICU连续蹲守三天 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4月10日        版次:A07    栏目:广东援鄂战役“非常78天” 不信东风唤不回    作者:李斯睿

    

  羊城晚报记者 李斯睿

  “爹爹,不要再回ICU(重症监护室)了,好不好,快点好起来回家,家人在家里等您呢……”3月11日下午5时30分,踩着阳光投影的斑驳,68岁卫爷爷第二次从武汉协和西院ICU转出至普通病房,协助卫老转运的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护士郑慧雯双手竖起大拇指给予他鼓励。

  这是我在“红区”听到的许多简单的问候和祝福之一,却最打动内心。在疫情中能活着走出ICU,该是人生多大的幸运?

  新冠肺炎战疫仿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ICU就处于战场的最前沿,距离生死转换最近的地方。在这里,二十台生命体征监测仪组合在一起,成了隔离病房里的生命之声。在这里,生命是以分钟为单位计量的。

  3月9日至11日,我在武汉协和西院二楼ICU连续三天四度蹲守采访时感受到,ICU里的每一瞬间,都关乎生死,也关乎责任和希望。最终,我采写出《ICU里的决战时刻》,还原这里最真实的一面。

  从2月13日抵达武汉,到4月10日返穗,整整58个日夜,累计进入“红区”隔离病房十多次,从康复驿站、方舱医院到汉口医院、协和西院ICU、雷神山医院ICU。

  还记得,为采写好《再见,汉口医院》报道,我与摄影同事连续两天蹲点汉口医院,不少医疗队的队员有时还会跟我开玩笑说:“你今天怎么又来跟我们一起‘上班’了?”

  武汉是一座英雄城市,却没有多少医护人员是为了成为英雄而来。“我只是换个工作地点而已。”一句朴实的话,总能感动到我。

  除了关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医护人员,处于风暴眼中的武汉人民究竟是以怎样的状态生活着?在武汉的50多天里,我一直在寻找答案。许多个零点后的深夜,我走在武汉的街头,与每一个愿意和我交流的人聊天;在600多年历史老街得胜桥,我蹲守了近一周,听街坊邻居诉说心声——在这些述说里,不一定有生死,不一定有离别,也不一定有新冠肺炎,有的只是被喜悦、兴奋、伤痛、悲情围绕的普通人。

  而这些组成了整个历史背景的个体,却又恰巧最容易被历史忘记,我很庆幸自己记录下了他们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