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钟南山与19名外籍人士一一握手 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
羊城晚报记者 谭铮 董柳 15日,广州市第78场疫情防控新闻采访活动在广州医科大学举行。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与19名在穗学习、工作的外籍人士进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活动中,钟南山全程用英文介绍与作答,他向外籍人士表示,“One world,one fight!”抗击新冠肺炎,不分中外,大家都在同一个战壕。 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 钟南山制作了中英文版本的PPT介绍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的经验,包括新冠肺炎在中国发生的时间轴、传播的途径、治疗用药、防控关键以及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等。 针对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护的争论,钟南山表示,由于病毒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戴口罩能有效防止飞沫感染。疫情防控的关键就是保持社交距离和戴口罩。 什么时候可以摘掉口罩?加纳籍的布布恩向钟南山发问。钟南山表示,等疫情再稳定一点,在公园等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场所可以不用一直戴口罩,在教室等人流比较密集的场所则需要戴口罩。他说:“在国外疫情比较严重的地方,还是要戴口罩。” 钟南山表示,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如果被传染,在潜伏期的3-7天便具有传染性,在最早的5天中,病毒载量在上呼吸道更多,一周后显著下降。”所以,应更加注意两类无症状感染者,即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来自重点疫区的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 中国防控为何这么严格? 19位外籍人士中有9位正在广东高校就读医学相关专业。在南方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习的大卫来自刚果(布),他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可以理解中国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但是我身边有些外国朋友不能理解为什么防控要这么严格。您作为医学专家,您觉得可以对他们说什么?” 钟南山介绍了中国在防控疫情中采取的早发现、早隔离等措施,分析了病毒的传播渠道以及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钟南山说,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特别强,目前确认的传播途径包括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可能还包括空气(气溶胶)传播和排泄物-呼吸道传播,而且还有无症状传染。因此,采取强力的抑制措施,通过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隔离才能有效阻断疾病的进一步传播。他认为,中国的强力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 为何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 有与会的外籍人士提到在广州需要多次进行核酸检测,据此提出“为什么要测那么多次”,钟南山回答说,在对抗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方式。面对排查,大多数人都愿意配合,“3月中旬,我们在排查过程中,发现有些感染病例,一旦发现问题,我们就马上行动起来”,该治疗的要治疗,该隔离的要隔离。钟南山说,中国不会也没有歧视别的国家公民,在防控措施上,我们对中国和外国公民一视同仁。 现在去非洲需要注意什么? 蚊虫会否成为传染中介?钟南山表示,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蚊虫会造成这一病毒的传播。 如果现在去非洲,首先要做的是什么?钟南山回答说,现在要做的是防护,防止病毒蔓延是最重要的。 钟南山说,新冠病毒喜欢冷冻的环境,4℃-16℃是其最适度的生存环境。非洲如果在这段时间预防得好,可能到天热时,它的发展势头会下降。“一般病毒在天热的时候会下来,等到秋天来了,气温下去了就要更加注意。” 中国与其他国家如何互助? 在中山大学就读的范玲玲来自越南,她问钟南山,中国与其他国家如何守望相助? 钟南山说:“我们除了支援口罩、呼吸机等,更重要的是开展医学交流合作。现在我们每个星期都跟各国的专家交流。大家多交流可以减少走弯路。” 钟南山说,“下午我将和印度交流。我们愿意和更多国家交流。因为大家做工作,有时是对的,有时是教训,多交流可以避免走弯路。” 钟南山强调,我们处于同一个世界,在这场全球抗疫战中,世界各国都在同一个战壕里。 外籍人士点赞中国抗疫成效 “我能感受到广州的保护” 与会的外籍人士对中国抗疫成效表示赞赏。来自日本的泽村博美是美国人国际学校的顾问。她说,自己2月15日从东京回到广州后,非常有安全感,“因为我能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保护”。正在广州读书的加纳籍布布恩说,疫情刚暴发时,家人非常担心他,经常打来电话,“我非常赞叹中国能如此迅速地控制疫情,我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像中国一样,那么努力地对抗它”。 赤道几内亚籍的波波,2014年来到中国,目前在广州读医学专业。他表示很感谢中国帮助国际抗击疫情。中国疫情发生之初,他没有选择回国,“因为我相信中国会控制住,而且会让我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