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80后”文艺工作者陈才:

用心用情繁荣广东群文创作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4月23日        版次:A02    作者:陈亮

    

    

    

    

    

    

     【人物简介】 陈才,广东省文化馆创作部主任、研究馆员。曾担任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专家,获中国音乐剧节优秀编导奖、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优秀导演奖、广东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青年人才创新项目)扶持。导演的作品获得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及第六届全国小戏小品展演优秀入选剧目奖、第九届全国电视小品大赛优秀奖、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第十三届艺术节剧目一等奖、广东省最具价值版权作品等奖项。 【经典语录】 “导演心中要厚植家国情怀、为民情怀、担当情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艺术作品去感染人、激励人、鼓舞人,用榜样的力量为新时代抒写担当。这本身就是一种崇高,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情怀。”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亮

  图/受访者供

  羊角送青云

  爷爷奶奶告诉我/电视里的“他们”是爱的天使在整装待发/ 电视里的“他们”在狂风中灼灼其华/洁白无瑕/我惊喜地大喊/电视里的人是不是雪花……

  今年1月底,广东省文化馆创作部主任陈才写下这首诗歌《春节,我在广州家里看到了最美雪花》,向战疫一线的无畏“逆行者”致敬。

  陈才是一名“80后”文艺工作者,在专业道路上发挥所长,用心、用情、用笔,推动广东群文创作及公共文化服务理论提升。

  壹 14岁就被称为剧团“老陈”

  陈才出生于荆楚大地——湖北省。11岁时,她被艺校老师选中,走进湖北汉剧大门,艺术人生由此起航。“这个娃儿有着过人天赋和灵动表现力。”这是老师殷汉信对陈才的评价。

  在湖北省黄石艺术学校,陈才勤学苦练,学习大戏、折子戏六十多出。据杨恩秀老师回忆,陈才是其历届学生中学习剧目数量最多的,还未毕业就被当地剧团抽调担当主演。因舞台表现出色,当时年仅14岁的陈才就被剧团老先生称为“老陈”(对台柱子的尊称)。

  18岁那年,陈才作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因体制改革,院团不少同事纷纷转行,她却选择继续学习戏曲,后来以当届文化分数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戏曲学院。

  在北京、湖北的求学生涯,陈才得到了朱文相、宋丹菊、林萍、王汉琼、殷汉信、杨恩秀、冯加盛等各方名家的指导,建立起较为全面的戏剧知识体系。老师们的熏陶教育也使她在“十字路口”和人生低谷时,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

  贰 用艺术情怀引领群文创作

  2010年,陈才考入广东省文化馆,成为了一名导演,用自己丰富的舞台经验和独特的艺术想象,为群文创作走上专业化道路贡献力量。

  2013年,她导演了儿童音乐剧《盛开的桃花》。在她的带领下,一群非专业的在粤务工人员子女登台演出,并获得多个少儿赛事奖项。节目曾被央视盛赞为“少儿版百老汇歌舞剧”。作品的成功还源于陈才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深切关爱和长期利用节假日授课的辛勤付出。在她看来,创作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深厚的知识储备,更需要高尚的艺术情怀、丰富的人生阅历等。

  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陈才坚持用奉献情怀和职业精神繁荣群文创作、打磨专业精品。在创作新编历史雷剧《台湾知县陈瑸》时,她的午餐经常是白粥配咸鸭蛋,被剧团演职员笑称“白粥导演”。2017年,她制作大型现实题材话剧《穷孩子·富孩子》,80%的参演者是业余演员,但作品夺得多项专业奖项,此剧出品单位佛山市大沥镇文化站也成为全国首例获得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的“镇级文化站”。

  “创作需要用毕生精力去学习,在不同时期的求索经历中沉淀,从灵魂深处挖掘人性。”陈才认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价值体现在勇担使命,以艺术表达一个时代的人们所取得的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