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湖村稻虾共养形成了规模 |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戚耀琪 韶关南雄市下湖村是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定贫困村,下辖7个自然村,总户数322户,总人口109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户65人,由韶关市委政法委、韶关市国资委共同帮扶。 即使是南雄当地人,也未必知道下湖村在哪里。这个位于南雄水口镇的村落,距离市区不过11公里,曾经贫、病、老、弱、差,村里连大车都开不进去。仅仅两年不到,下湖村就成了扶贫脱贫的样板,村貌已经悄然焕新,并成为南雄首屈一指的小龙虾基地,受到人们关注。 记者近日连续走访了下湖村,亲身追寻这里的变化轨迹,对话驻村第一书记等人,探求这个村得以蜕变的答案。 脱贫三重关 打通3.4公里扭转穷村命运 刘晓民,韶关市委政法委宣传和舆情科科长,去年5月成为下湖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虽然下湖村距离南雄市区只有11公里,但是困扰村民的恰是这最后3.4公里。以前大货车进不来,农产品只能比别人的更便宜求别人运出去。 如今,这3.4公里长的道路基本扩建成了全新5.5米宽的水泥路面,还有200多米就完工了。穿过湖口镇到达水口镇,沿途道路扩建,数十户老百姓自觉把房子拆了往里面退缩,让出了这个县道标准的宽度。加上1米的路基,两边同步种上樟树树苗,双车道的崭新面貌让人印象深刻。 去年最繁忙的时候,下湖村有11个项目在同时进行。刘晓民清楚地记得他5月到任,第一件事就是抓道路,5月29日开现场会,争取到交通局指标,开了新路,下湖村的命运才开始变化;6月份治理河堤,8月份流转土地,9月份拆除破旧泥砖房,10月份签合约引进了小龙虾项目…… 待村民如自己人睡觉不锁门 其实刘晓民的老家就在隔壁村,他小时候经常从下湖村经过。“我有家乡的情怀,我就对村民说,我做不好你可以去我老家骂我。我晚上睡觉都不锁门的,你们有什么事情半夜都可以找我。”最累的时候,刘晓民瘦了六七斤。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村民都把刘晓民当作了自己人,整个班子也彻底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引进项目让村民致富翻身 农村太穷就要引进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但是现实远没有口号简单。第一,企业要愿意来;第二,当地要有条件;第三,产品要有竞争力,产值要高。 当初刘晓民做过很多调研,最终发现小龙虾是最适合下湖村的。因为这里地势平整,靠近浈江支流生态水源,他因此下定决心,终于把小龙虾引进到了下湖村! 下湖村今年整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会达到30万元。流转出来的 400亩土地作为虾塘养殖,租金就达到了24万元,然后分红还有16万元,加上临时工收入,加起来一年就为村民创造了接近100万元的收益。省里考核指标是每户人均8699元,现在下湖村每一户的人均收入已经突破了14000元。 村民口述 去到哪里都说党的政策好 何金石,75岁,做过40多年的生产队队长。因为当干部出身,在当地有威望,还能协助村委会去一一说服村民,处理问题,落实政策。他也是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政府替他买了低保,办了二级残疾补贴。他感叹:书记真的很有本事!现在把土地租出去做小龙虾养殖,自己一年就多了1000多元,加上2亩多其他土地,租金又多了2000多元。 黄皆艳,55岁,贫困户,去年一个人分红就拿到7601元,此外还有残疾人补贴1980元,低保5080元,种花生收入3000多元,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多了很多工作岗位,他有活就去干,务工收入也有2万多元,加上儿子的收入,一家人全年也有九万多元。为了支持道路建设,自己掏腰包拆掉原来的泥砖房再重新建起新房。 “村里不能永远落后下去,路通了,下一代才有希望”。 肖石娇妹,贫困户老人,每个星期都要去三次医院。以前住的土房每到刮风下雨就岌岌可危,如今住上了新房。她对记者激动地说:“我去到哪里都会说,党的政策好,书记带得好!” 生意经 小龙虾养殖基地成“点金棒” 说起引进小龙虾项目,刘晓民找的是专业养殖小龙虾的大企业富农源公司负责人李利强。 要想和企业谈,就得有资本。随后,刘晓民率村“两委”班子整整花了两个月,经常晚上开“家长会”,鼓励村民把土地流转出来做养虾基地。他为村民算账,以前村民自己单独转出去每年只能收一亩150元。土地流转出来集中连片了,可以收到每亩600元租金。这样村民一听就懂了,于是,所有土地都利用了起来。 有了连片田地,有了河堤保护,富农源随后进来踩点看点、化验水质,最终觉得可行,然后签合同。老板带着几十万现金前来,现场付钱给村民。这样租金加上村里的分红,人均到手就有1000多元,刘晓民形容“老百姓现场都笑得合不拢嘴”。 随着村口小龙虾标志的树立和虾苗的投放,“小龙虾风暴”在下湖村全面迸发! 目前,小龙虾养殖基地一年净利润的15%一部分给村集体,一部分给村民。目前通过采用租金+分红的模式,后期会通过技术指导加返承包的模式,给回村民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有了薪金,村民受益点就更高了。现在村民一年下来每亩有600元的租金兜底,再激励他们去经营,超出的都是村民赚到的,这样整个村都富裕起来。 李利强下重本跟下湖村一签就是20年,投入了600多万元。目前,李利强旗下所有养殖基地,不只是在南雄规模已经做到最大,这种连片规模在韶关也是数一数二的,下一步,下湖还要继续扩产达到千亩基地。 未来经 恐龙保护区土地种上格桑花 记者跟随刘晓民在村里巡看,只见村路即将修通了,沿路房舍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翻新,雪白与桃红相映,文化墙画工精细,标语还很鼓励人。 刘晓民如数家珍地说,今年会把拦河坝和观赏栈道建起来,一二三产业融合,在村里的恐龙保护区所在的红沙岭土地上种上格桑花。计划打造成市民旅游参观点,带动农旅结合、农耕文化,一步步做下去,一个小地方的发展就变得不可限量了。 刘晓民介绍,现在老百姓有获得感,就会更加支持党的工作,接下来要着重打造“平安村居”,朝着“民主法治示范村”的方向努力,形成下湖特色的村规民约,以后村民就会非常和睦,参与到共同治理。把各种心理疏导、邻里纠纷都解决在基层,最终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对话第一书记 村里的笑容多起来 就是幸福感的表现 羊城晚报:拆屋修路有利于村子,但受影响的村民不反对吗? 刘晓民:路要从别人房子经过就要拆屋。就得提前了解每一户被拆迁对象的实际情况,法宝就是晚上去村民家里谈心,看看他们苦衷在哪里。尤其是贫困户,家里问题都很多,只有多谈心了解情况,才能打动他们,争取支持。 道理说通了,前面头两家拆开了,村子豁然开朗,老百姓看到了好处,就自己动手拆房子让路。加上有专项资金的支持,沿路农民家的外立面及屋顶都按新农村统一风貌建设,整条村焕然一新。下一步争取让公交能够进来,在村里设站。 羊城晚报:产业带动的效果,你如何评估? 刘晓民:产业脱贫才是真正的脱贫,如果没有产业完全靠政策性的补贴,也只能兜底。有的贫困户没有就业就会懒散。所以,村里有工程都优先找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去干,一年下来即使扫地也有一两千元收入。以前自己刚来的时候,看到很多人都没有什么活力,现在村民的精气神好很多了,原因就在于收入增加,许多人的笑容真的都多了起来,这就是幸福感的表现。 羊城晚报:贫困户生活也好起来了,下一步还要做什么? 刘晓民:今年是扶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去年到现在工作布局也大体成型,我就要筹划下一步在社会治理上做文章,要把下湖定位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示范点。村子好了,村民有钱了,我们就要离开了,一点好处都不会带走,全留给村里。村民真心信赖我们村干部,也是因为看到我们是真心为他们谋福利的。 数说成效 肖石娇妹全家一年的收入85575元,构成如下: 1.低保金484×12=5080元、养老保险领取173.29×12=2079.48元; 2.种植花生以奖代补1000元; 3.脐橙分红1436.8元、市统筹分红1185元、镇统筹分红1907元、阳光玫瑰葡萄分红3069元、自筹光伏分红1768元; 4.种植花生2.5亩收入6250元; 5.两名家人务工收入5150×12=61800元 合计855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