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首席评论

境外机构入市全面放开:来的不是“洋韭菜”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11日        版次:A06    栏目:时评    作者:金谷明

  □金谷明

  “特大利好!欢迎外国人进来,准备割洋韭菜。”

  5月7日晚,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明确取消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限制,简化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的证券期货市场。消息公布不久,笔者朋友圈一位功成名就的本地炒股大咖立刻转发了消息,并加上了本文开头所引的,加上了“呲牙”表情包,是调侃,也不无激动。5月8日周五,A股受消息刺激高开高走,当天四大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深成指涨了1.27%,激动不小。

  激动的还有媒体,以下是媒体报道题目摘录:《重磅新规!外资参与A股更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新规落地,千亿增量资金在路上》《A股再出重磅利好 境外机构可以买买买》《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限制正式取消,增强中国资产“避风港”功效》……视角基本都放在外资来买货的点上。

  这是落实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步骤,几乎把境外机构买卖和资金进出的门槛拆了:跨境资金汇出入和兑换实行登记管理、自主选择汇入资金币种和时机、取消中国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投资收益专项审计报告和税务备案表等材料要求改以完税承诺函替代,等等。

  要看到的是,来的都是机构,不是上门送“韭菜”的;来的也不是“劳动模范”,是要来赚钱的,从以往的经验看,洋机构也往往不是被割“洋韭菜”,而是把韭菜割走了的。

  要看到的是,洋机构来了不是只买不卖,风险来了,预期到了,人家就会卖,甚至卖得更加坚决,未必都是“稳定器”,也可能有“搅拌机”,不宜单边唱好。

  还要看到的是,像本文开头所说的炒股大咖,他本来就能在市场中稳定盈利,境外机构有没有全面放开基本不影响他的盈利能力和赚钱水平。但是,还未能在这个市场上盈利的投资者,则境外机构全面放开未必就会改变他们的命运扭亏为盈。一句话,外资机构的全面放开,和市场投资者的盈利能力无关,盈利与否还得靠自己,外资机构不是谁的救世主。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2002年11月正式推出,至今18个年头。早在2019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就已经决定取消额度限制。18个年头,不说中小级别行情,中国股市起码经历过2005-2007年、2014-2015年两轮大牛市,牛市之前则是两轮数以年计的熊市。老股民会记得,抄了熊市大底、赚了牛市大钱的,没少过外资机构的身影。

  最新的例子发生在A股股王贵州茅台(600519)身上。3月19日,股王下调至近期低位960元,此后单边上行涨幅超三成,冲上1300元创历史新高,来自香港方向资金买入累计超过45亿元,为净流入状态,外资抄底又胜一役。

  2014年11月沪港通上线,2016年12月深港通正式启动,慢慢地,“北向资金”成为A股市场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为许多人判断大方向的领先指标。

  笔者绝无贬低境内机构和投资者的意思,但事实就是这样,境内市场上看外资脸色行事还是某种“市场潜意识”,要割“洋韭菜”还需要先割掉自己的思想依赖症。把市场的话语权拿在自己手上何其重要,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被割的只能是自己的“韭菜”。“原油宝”事件教训沉重,别的不说,要论最大症结正是话语权、定价权的缺失。产品挂钩的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定价在境外,交易时间这边“下班”了那边行情还在上下波动不停几个小时,不被动才怪。

  境内市场是我们自己的,“我的地盘,我说了算”,是时候加强境内市场的价值发现机制建设了,自己要争气,不能总是让别人来捡了便宜,要想办法让别人来“抬轿子”。以证券市场来看,目前境外机构持股比例大约只是3%,规模还有限,已经举足轻重,一旦规模更大,如某些机构所预测的,三五年内比例增大到10%以上,可想而知其左右局面的力量会暴增多少,应该及早研究解决话语权、定价权可能旁落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