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彭奕祥:

在家乡的学校支教七年 害怕上讲台的他已成为骨干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14日        版次:A04G    栏目:要闻·时事    作者:柳卓楠

     彭奕祥在主持家长会

  

  铸就无悔青春·“三支一扶”优秀大学生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柳卓楠

  从大学生村官到乡村支教老师,从教学“小白”到学生口中的“祥哥”,从“害怕上讲台”到学校的“骨干教师”,彭奕祥的7年支教之路满载着收获与温暖。

  彭奕祥是惠州市惠阳区人,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湖南当了两年大学生村官。因为对教育的热爱,2013年他报名参加广东省“三支一扶”服务,回到家乡一所乡村学校支教,至今已在那工作7年。“我自己就是农村出来的。我觉得农村的孩子如果能够遇到一个好老师,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彭奕祥说。

  “我还是想回家乡当老师”

  2011年彭奕祥从湖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毕业,随即成为湖南省衡山县长江镇的一名大学生村官,这一干就是两年。“大学生村官让我收获了很多基层经验。但自己还是想去教书育人。湖南的基层都去了,家乡的基层更想要去看一看,贡献一份力。”随后彭奕祥报名参加了广东省“三支一扶”考试,顺利回到家乡。

  回乡后,彭奕祥被派遣至惠阳区新圩镇约场中学开展支教工作。虽然从小在惠阳区长大,彭奕祥却“从未听说过这个学校”。约场中学位置比较偏僻,地处惠州、东莞、深圳接壤的三角地带,距离市区有30多公里的路程。“来这边的路很难走,附近有石场,路面坑坑洼洼。这里属于农村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最初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来自外地。”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彭奕祥却没有退缩,他说:“当时就想着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在教育这条路上一直往下走。”

  从教学“小白”到学生的“祥哥”

  刚开始支教,彭奕祥就被分配负责初三年级三个班的化学教学,此外还担任班主任。“两年没上过讲台,有点陌生和害怕。起初教学成效不太好,和学生之间也没有那么融洽。”为此,彭奕祥主动要求去镇上中学听课学习,回来再改进教学方法,慢慢的教学情况逐渐好转。

  在课余,彭奕祥会主动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他们“打成一片”,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祥哥”。

  令彭奕祥最难忘的是第一年支教时的学生伍志标。该学生在校期间违反校规校纪,勒索同学钱物。作为班主任的彭奕祥到其家中进行家访,其父亲知道孩子的行为后突然发怒,顺手拿起扫把要打儿子。彭奕祥见状马上上前,替伍志标挡了一棍。事后他了解到该学生的家庭情况,积极与家长沟通教育方式,还创造机会与该同学成为“球友”。此事后,伍志标一改往日的不良习惯,考上了高职院校,还与彭奕祥成为了好朋友。

  “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

  两年的支教期满后,彭奕祥选择继续留在约场中学教书。在约场中学的7年,彭奕祥坦言自己愈发爱上了这个职业,喜欢与学生在一起的时光。在他看来,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做人。这几年,彭奕祥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了父亲的他对于教学又有了新的感悟。“没有孩子之前,我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教他们知识方法。但有了孩子之后,我会思考如果这个学生是我的孩子,我该如何教育他,如何教给他成长的道理,他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如今,7年过去了,彭奕祥已经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他坦言,这一路见证了约场中学一步步变好,无论是同事还是学生都深深地影响着自己,虽然艰苦,但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他就一定会坚守初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