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被最高法工作报告表扬的“法官妈妈”陈海仪:

给孩子们的两会纪念封 我还会继续寄

被最高法工作报告表扬的“法官妈妈”陈海仪: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27日        版次:A03G    栏目:    作者:董柳、鄢敏、王楠、郭思琦

     陈海仪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董柳 鄢敏 王楠 实习生 郭思琦 

  “广州中院陈海仪法官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这是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表扬的是正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代表陈海仪。

  “我自己都吓了一跳。”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里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陈海仪,看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时,又惊又喜。

  过去两年里,参加全国两会的她总不忘给帮教过的孩子们寄去两会纪念封。26日,她在广东代表团住地视频采访室,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给孩子们的两会纪念封还会继续寄下去。

  谈本职工作  

  司法永远都是未成年人的保护者

  羊城晚报: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上时,您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陈海仪:当时确实比较惊喜,激动得一晚上没睡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用词非常亲切——“用母亲般的关怀帮助失足少年”。并且,报告里不止提到我的名字,还点出来我是广州中院的法官,我觉得这属于广东和广州的光荣。

  我认为,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释放出的很好的信号,就是告诉大家,司法永远都会是未成年人的保护者。

  羊城晚报:大家都很好奇,您平时做了哪些工作,才能被写进报告?

  陈海仪:首先是广州的“羊城金不换”工程,这个工程3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制度的构建一直在路上。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审判工作者,传承下来,到我这里,就把它发扬光大,成为一个少年司法品牌。

  这么多年来,在司法办案中,我接触过的孩子加起来可能都有5000多人了。我感觉到,我们是一个能够让他们获得新希望的途径和出口。如果我们都不伸手的话,他可能会对这个社会产生严重的失望,甚至心理上的“变异”状态,这很可能让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

  比如,疫情期间,我帮扶了8年的一个女孩找到了工作。她之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未成年犯管教所获得两次减刑,并参加了自学考试。出来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准大学生了。她说:“我已经能够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了。”我听了后很感动。

  当一个走过弯路的孩子口中说出“希望在未管所的其他服刑人员好好改造,因为生活是很美好的”时,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觉得这可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择我、选择广州中院、选择广东法院一个最主要的理由。

  羊城晚报:您觉得“母亲”这个词是否概括了您整个工作?

  陈海仪:很多人其实对“妈妈”“母亲”这类词有不同意见,他们觉得妈妈是包容的,可能看不到孩子的缺点,所以要在妈妈的前面加一个“法官”,我们通常会称为“法官妈妈”或是“法官母亲”。因为任何一个孩子做错事都要付出代价,违法犯罪要受到惩罚,而且这种惩罚必须要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做出。但在惩罚之后,我们对你的帮助会像妈妈一样,不再看你以前做错了什么,还是愿意向你坦露心声,与你分享生活。

  谈履职建议  

  要关注法官群体的健康和权益保障

  羊城晚报:听完今年的“两高”工作报告,您有什么建议?

  陈海仪: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我首先提的建议是关注人,关注法官群体的健康、压力和权益保障问题。现在的法官群体处于一种“白加黑”“5+2”的状态,尤其是广州地区。有个统计数据,现在广州地区的人均法官结案数是450件,一些基层法院甚至达到了700件,一年只有365天。在这样的高强度下,法官身心疲惫可想而知。如何让法官在如此疲惫的情况下,还能花时间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思考。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科技助力司法服务。在疫情期间,智慧法院真的是大放异彩,24小时不打烊。即使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我的司法工作也不打烊。当事人随时都可以通过云桌面、云办案系统找到我,了解案件的进展,我也随时可以在会议休息时办案。但是,智慧法院在各地的发展不平衡、不均衡。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广州都非常重视智慧法院的投入,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开发,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都可以开庭、立案。在一些中西部地区,人力财力方面可能有所欠缺,重视程度、理念也不一样。如何能做更多的规划和保障,让全国司法服务不打烊,这也值得我们思考。

  第三个建议回归自己的本行,这个建议涉及对未成年人司法的保护。众所周知,因为司法体制改革、机构改革,很多基层法院已经没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家事审判庭。未来,少年审判、家事审判怎样去融合发展?未成年人的保护和预防犯罪是一个百年大计,不是几年或者十几年能够出成效,这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工作,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其次,我们也希望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在青少年保护、大数据平台、青少年政策的研判上先行一步,把工作做在前面。

  羊城晚报:两会结束后,您怎么安排后面的工作?

  陈海仪:肯定还是平常心,因为我干的就是这份工作。给孩子们的两会纪念封我还会继续寄,今年本来已经定好了,但由于疫情原因还没拿到。

  每一次有孩子减刑假释,我给他们送东西,聊天的时候,他们都会问我:“陈法官什么时候再给我寄东西?”我说:“没问题,肯定给你们寄。”我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贵重的物品,实际上他需要的是一份鼓励、一份关心、一份问候。

  有一个我现在还在重点帮扶的孩子,为了手机把另外一个孩子推到水中淹死了。在我的联系下,家庭、学校都愿意来帮助这个孩子。虽然这个孩子没有判缓刑,但学校也愿意寄一些课程、学习用品给他。我也给了他一本比较有特色的读书笔记,希望他读书后留下笔记,现在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

  他在疫情期间给我寄了三封信,都在问候我“疫情中怎么样了?”“有没有口罩?如果没有,我可以让我爸爸给你寄一点。”我发现,他会关心人了。所以,作为一名少年审判法官,你给他一点一滴的关心、关注、问候,他回馈给你的,可能令你想象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