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姣 |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通讯员 倪慧玲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医疗系统经历了一次全方位考验。此次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广东药科大学校长郭姣等中医药科研人员,用科学证据证实了中药的有效性。今年两会,郭姣建议,大力推进中医药学科建设,并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体系。 广东中医药在抗疫中大显身手 郭姣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中医药人员约占总数的13%,其中有院士3人。这次中医药援助队伍规模之大、力量之强,是前所未有的。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医药彰显了特色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 郭姣表示,广东在此次抗疫中,始终坚持科学防治,建立健全中西医协同机制,“第一时间组建了高水平中医药防治专家组,于1月24日率先制订发布省级中医药治疗方案,有力指导全省中医药救治工作。”同时,广东全面落实中西医联合会诊,根据临床实际合理确定中医药治疗的时机方法,“可以说,广东在此次抗疫中,中医药防治走在了全国前列”。 此外,郭姣表示,广东坚持中医思维,按人群分类精准施策。例如坚持“一人一方”,面向重型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坚持“既病防变”,面向疑似和轻型、普通型患者实施中医药早介入,分类型诊治;坚持“未病先防”,面向普通人群推广食疗方和特色锻炼方法。“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降低了死亡率和重症率。”郭姣说。 与此同时,面对疫情,中医药各部门协同开展科研攻关与成果推广。郭姣介绍,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第一时间使用中医药开展治疗并同步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形成“透解祛瘟颗粒”(验方曾用名:“肺炎1号方”)。专家论证认为,“肺炎1号方”能够明显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轻症)的临床症状,有减少重型肺炎发生的趋势,具有较大临床价值。 建议建大湾区中药新药评审中心 此次全国两会,郭姣就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提出建议,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新药审评审批体系和中西医结合的国家重大疾病防治体系。 郭姣认为,一直以来中药注册存在审批周期长、审评技术力量薄弱、审批标准“以西律中”等问题,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活力的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基础条件成熟,国际上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建议建立大湾区中药新药评审中心(试点),推进中药新药评审政策一体化、标准一体化;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大健康产品评审体系,促进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她还建议,通过建设中西医结合的国家重大疾病防治体系、加强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与模式等多重举措促进中西医结合。 此外,她还建议,要聚焦中医药“卡脖子”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包括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促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的产生、转化和应用。 “我建议要通过将中医药学科纳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和推进中医药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培养等多种模式,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医药学科团队。”郭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