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科学城拟扩容7倍

将规划11条地铁,名校附中及国际中学占比提升至41%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02日        版次:A07    栏目:    作者:梁栩豪、钟燚、何冰

  羊城晚报讯 记者梁栩豪,通讯员钟燚、何冰报道:建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试验区、规划11条地铁……记者近日从黄埔区了解到,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深化设计成果(以下简称“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从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宜居、交通出行等多方面对科学城未来的发展作出细致安排,引领科学城实现“五年大变化”。

  

  提升规划设计成果出炉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州科学城发展空间逐步饱和。为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拟将科学城扩容7倍,至144.65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区面积的1/3。

  该如何扩容,如何布局?2019年3月,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面向全球,启动广州科学城提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据了解,本次出炉的深化设计成果是在综合六个竞赛方案优点的基础上,按照竞赛专家评审会的意见以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意见,同时衔接《广州科学城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相关要求而诞生。

  

  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

  根据规划,科学城产业发展定位为“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和“中国智造品牌中心”,将培育壮大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智造”标杆产业。

  同时,规划指出要围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方面,推进布局大科学装置、重要科研机构和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穗港科技合作园起步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多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落地。

  对于产业用地紧张的问题,规划提出打造集约发展用地“黄埔”模式。如支持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允许普通工业用地基准容积率上限可达3.5-4.0,鼓励建设工业楼宇,推动建设“摩天工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示范项目。

  

  引进名校附校和国际学校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提升规划还在集群公共服务、落实民生实事、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交通出行等方面重点发力。

  规划明确,要打造综合服务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三主”和永和、长岭居、高铁中心“三辅”6个服务核心,划分32个创享单元,让居民不出10分钟,便可用上基础生活服务设施、共享生产服务设施和创新创业服务设施等。

  教育和医疗设施方面,规划提出要大力引进名校附校、国际学校。名校附小及国际小学占比提升至32%,名校附中及国际中学占比提升至41%。同时,增加7处片区级医疗设施,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生态环境方面,规划提出,要连接、改造河涌水系7处,布局6处一级湿地、3处二级湿地,新增两个森林公园、7个专类公园。未来,科学城将实现人均绿地面积大于等于9.6㎡的目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居民5分钟可达公园。

  交通系统方面,根据规划,未来科学城将形成“四横五纵”高快速路网结构,地铁线路增加至11条,新建商业楼宇以空中连廊相连接,打造200公里风雨连廊和“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慢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