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黎映宇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客座教授、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指导组专家 羊城晚报:经您之手指导修复了多条南粤古驿道,您如何评价岐澳古道在南粤古驿道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黎映宇:岐澳古道对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是其他南粤古驿道所不具备的。不同于粤北的秦汉古道、西京古道等均有较长的历史,岐澳古道建于清朝,其时国门刚刚打开,香山一带成为最早产生中西交流的地方,包括民间、商业以及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交流。经由岐澳古道,香山在历史上曾走出多位彪炳史册的近代名人,同时古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又将陆上交通与海相连,带动起内地与澳门、香港,乃至国外的极其密切的双向交流,而不仅仅只起到港口本身的连通作用。 从古驿道本身构成看,粤北或粤东的古驿道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以天然石头为主,岐澳古道则大量采用经人工加工的条石,其成本要高出许多,可以说是“豪华装修”。究其原因,应是岐澳古道修建较晚,其时商业发达,经济繁华,资金相对充足所致。 此外,岐澳古道作为官道,理应由官方出资修筑及维护,但却有民间资金加入,这在其他南粤古驿道中是十分罕见的。经考察发现,岐澳古道节点之一的拱北莲花亭被日军炸毁后,由当时澳门一家名唤“同善堂”的慈善机构出资重修,而在岐澳古道五桂山段,建有一座“李信义堂”,推测也由类似机构修建。可见,当时香山已有民间机构参与官方行为及社会公益,其正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先进产物。 羊城晚报:经过上百年历史长河,岐澳古道一度湮没,那现存部分是如何留下来的? 黎映宇:随着社会发展,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代替古驿道,后者变得荒芜。能够留存下来的古驿道或在山上,或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和欠发达地区,如位于山脚一些村庄的前后。此外也有一些桥或其他零散节点仍在使用,遂得以留存。 南粤古驿道作为线性文化遗产,其修复亦遵循线性原则进行规划。对于已被破坏的路段,其中遗存较好的,可按原来做法将其修复;若一部分已被公路取代,则结合绿道或其他步行道在路旁边增设连接线,加以串连;如仍旧无法连接,还可通过标识牌及指路的方式,告知人们古驿道的原本走向,最终争取将整条古驿道串起。 羊城晚报:以岐澳古道为例,南粤古驿道如何做到更好的活化利用? 黎映宇:活化古驿道,需先挖掘古驿道本身的文化内涵,将与历史名人相关的史料串起,包括古驿道本身的挖掘经过、结构特点等,通过在沿线进行文化展示,配合沿途风光修建一些休息平台,尽量让每个点都有名字、都有东西可看、都有风景可赏。如此一来,人们自然会爱上古驿道。岐澳古道不仅是广东省古驿道修复的样板路段,在活化利用方面也打造了极佳的样本,在整个南粤古驿道体系中,其活化利用率是最高的。不管是位于中山或珠海境内的岐澳古道,都在城区范围,对市民来说,走一趟古驿道相当于逛公园,既能满足走远一点、去“野外”的心理,同时又可感受传统文化、领略沿线的“群英故里”,并顺带健身。 羊城晚报:古朴沧桑的南粤古道,通过何种方式和现代人实现情感勾连? 黎映宇:岐澳古道沿线上的很多节点都分布着精致漂亮的建筑、丰富的文化遗迹,沿路风光俱佳。乡村旅游确是古驿道极好的打造方向。现代都市人正渴望走进乡村,古驿道恰位于偏乡僻壤,若能将沿线村庄搞活,彼此串连成线,可带动休闲旅游和乡村振兴。
-
即时新闻
如何打造岐澳古道“城市野外大公园”?
挖掘历史引人共鸣是活化古驿道的开始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0日
版次:A08
栏目:访谈
作者:刘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