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青蟹产量占全国40%,但成活率低是一大难题,江门一养殖基地祭出“新招”

青蟹住进“公寓”成活率提高三成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A13    栏目:    作者:陈卓栋、周颖森、吴健文、谭耀广

     缸内养殖的青蟹普遍个头超过1斤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周颖森 吴健文 谭耀广

  

  在近日热播的《风味人间》中,青蟹被描写为媲美大闸蟹的美味水产。去年,广东青蟹产量占全国40%。近日记者走访时发现,一种“让青蟹住进‘公寓’”的养殖技术成功将蟹苗成活率一下子提高三成,让青蟹产量大增。

  

  广东青蟹占全国四成

  

  据2019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国海水养殖青蟹产量15.7万吨,其中广东就出产了6万吨。

  从粤东的揭阳,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南沙、中山和江门,到粤西的湛江,青蟹养殖在广东沿海遍地开花。其中江门台山、恩平等地养殖的青蟹,个头大、膏肥、肉厚、味鲜,更为上品。在江门恩平市横陂镇蓝田村,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健友介绍,这里位于大河出海口,是养殖青蟹的好地方,“我家从父亲辈就开始养蟹了”。

  

  青蟹住进恒温“公寓”

  

  广东青蟹产量虽丰,但青蟹蟹苗成活率低这一顽疾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吴健友说,青蟹一般用“咸围”放养,引咸淡水进蟹塘养殖,对水质和青蟹生长的控制很粗放,蟹苗成活率一般只在15%至20%,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水质变化,蟹苗很可能“全军覆没”。

  不少养殖户尝试用“新招”提高蟹苗成活率。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台山青蟹养殖协会会长王剑锋尝试蟹稻共生种养结合,“水稻能够调节水质,减少病害,让青蟹的产量提高5%左右”。

  而吴健友在2017年牵头成立了横陂镇蓝田青蟹养殖基地,通过改善青蟹居住方式来提高成活率。

  基地技术人员孙务源解释,“咸围”放养蟹苗是“天生天养”,有些吃不饱的就会攻击同类,不少蟹苗因为这样就“夭折”;另外,遇到温度或者水质变化,“咸围”容易出现病害,也会导致蟹苗死亡。针对这两个原因,孙务源最先采用了“一蟹一盒”的方式,待蟹苗在“咸围”养殖一段时间后,就转到室内的塑料养殖盒养殖,这样青蟹就住进了独立的“公寓”。“室内有空调恒温,养殖盒可以调控水质,这样保证了青蟹不受病害侵袭,而且每一个盒子都可以充足投喂,确保青蟹吃饱。”

  

  成活率增至约50%

  

  记者看到,在新的养殖车间内,一缸缸的青蟹在缸内人工“洞穴”中爬来爬去,悠然自得。孙务源介绍,通过调整温度、水质、饲料投喂量,加上根据青蟹穴居习性而制作的人工“洞穴”,一缸可养5到7只青蟹。

  与不透明的养殖盒相比,设置了玻璃的养殖缸方便养殖户随时观察青蟹的生长情况,可以实现更精细的养殖。“青蟹在缸里有伴,生活不会无聊,只要保证喂饱,他们也不会打架。”记者了解到,这样“饭来张口”、同伴“陪玩”、“吹空调”“泡好水”的青蟹,个头普遍超过一斤,行情好的话一只就能卖出近200元。

  吴健友说,通过“让青蟹住进‘公寓’”,青蟹的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50%左右,基地每月产量能达到1万多只,产值超过两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