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多项规划注入新动能 荔湾区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12日        版次:A05    栏目:    作者:马灿

     广州国际医药展贸中心(广州国际医药港·健康方舟)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大坦沙门户道路整改后 李焕坤 摄

     沙面,白天鹅宾馆傍江而立 梁喻 林桂炎 摄

     白鹅潭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海龙国际科技创新产业园效果图 通讯员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马灿

  荔湾区最具“广州味道”,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是岭南文化最集中、最具代表性地区之一。在今年的市两会上,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作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与荔湾发展相关的关键词。2020年,荔湾区将加快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加快建设海龙广佛高质量发展科创示范区;打造南方央企总部聚集区;构建全区“一带两区”发展新格局……

  进入六月,广州城内繁花似锦,一片生机勃勃。未来几年,有“千年商都”深厚底蕴的荔湾正迸发新活力,将再次腾飞!

  

  多项规划注入新动能,

  不断加快推进“一带两区”建设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2019年12月,广州印发《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通过打造荔湾岭南文化示范区,规划建设以荔湾为核心的岭南文化中心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岭南文化。

  今年3月初,白鹅潭沿江总部经济带控规及城市设计优化整合征询意见开始公示,其中提出,将对标纽约、芝加哥、东京等世界级中央商务区,打造中心城区西翼沿江总部经济带,沿江打造活力共享的珠江文化长廊,除了已经奠基的省“三馆合一”项目外,还将规划建设科技馆、音乐厅、图书馆等。

  从具体规划上,广州市荔湾区白鹅潭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鹅潭片区布局将优化为“1+10”网络结构,即1个核心区,如意坊—沙面、大坦沙、聚龙、花地湾、广船、医药港等10个功能组团,商务集聚程度类比“黄金三角区”的滨江商务规模,预计2020年-2022年可提供100个商务地块,未来5年初具CBD规模。

  同时,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沙面岛至海珠广场沿珠江北岸一带,见证了广州从汉初南越国到改革开放的两千多年历史,并已形成以金融和商贸服务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的产业布局,但也在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竞争不足和增长空间有待开发等诸多问题。

  如今,珠江北岸地区又迎来发展新机遇。5月28日,广州市出台《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为出发点,注重价值链提升,在保护传承珠江北岸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的同时,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将继续推进白鹅潭商务区等主要经济功能区的规划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区。”在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广州市人大代表、荔湾区委书记陈小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荔湾将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牵引,打造综合城市功能先行示范区,持续兴起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热潮,不断加快推进“一带两区”建设,跑出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为全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荔湾贡献。

  

  遭遇发展瓶颈,

  如何应答“改造升级”这道题

  

  记者了解到,虽然珠江北岸地区现已形成以金融、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体、特色经济为带动的产业格局,对广州现代产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

  首先,该地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比如传统专业批发市场对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占用大,提升和改造空间有限,导致产业升级动能不足,区域产业竞争力明显落后。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少,仅有沙面岛内广药集团、星巴克华南总部等少数总部企业,缺乏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优质科技载体数量少、体量小,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产业没能形成规模,对区域经济贡献小。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未能统筹整合,尚未形成有效的拉动效应和 “流量经济”。

  其二,该地区产业发展空间有待精准精细开发。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重不足,决定了增长空间主要来自于存量用地。根据《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越秀区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仅4公顷,城市更新任务尤为迫切。区内文物及历史建筑较多,文物保护级别高,建筑活化利用难度大。由于部分历史建筑修缮论证程序复杂,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也面临修缮困难问题。

  对此,该《规划》称,将进一步推动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如积极引导专业批发市场向展贸中心、交易中心转变,引导市场商铺进行公司化改造。

  持续开展人民南路、十三行、清平中药材市场等片区专业批发市场综合整治。同时,全面开展消防安全整治,重点清理整顿“住改仓”现象,严格禁止新建、扩建仓储业。

  持续开展交通整治行动,下大力气整治五类车,并在公共道路中央设立栏杆等隔离物,缓解拖车运货引起的各类交通问题。对临建到期、违法建设批发市场依法进行拆除。

  另外,根据《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今后荔湾将打造特色商贸中心,推动这些传统商圈升级改造,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商圈。采取“转型升级、转营发展、拆除关闭、搬迁疏解、规范整治”等方式,加快推进全区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和有序疏解。积极推动传统首饰玉器、古玩、花、茶、文具等批发业向电子商务升级转型;导入文化旅游功能,向新零售等新业态拓展。

  

  

  四大“组团”战略,

  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典范

  

  最引人关注的是《广州市珠江北岸(沙面岛至海珠广场片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根据规划,力争到2025年,珠江北岸地区金融、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占比显著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旅游品牌更具影响力,建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现代商贸中心、文化金融商务区、珠江景观魅力展示带,成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

  打造现代商贸业组团。串联海珠广场、一德路、南方大厦等沿江优质资源,着力引进高端、时尚商业品牌,鼓励推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东接北京路(步行街)、西连沙面岛,极具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特色的沿江高端商贸业发展走廊。

  打造金融业组团。依托海珠广场、广州民间金融街,积极引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总部,以及法律、会计、信息等配套专业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商业保理、拍卖等类金融产业,打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集聚平台。

  打造旅游休闲产业组团。充分发挥越秀、荔湾红色文化、岭南文化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沙面-西堤片区,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打造“网红打卡地”,形成集文商旅融合化发展的文创产业集聚区。串联珠江北岸的沿江路、沙面岛、十三行、长堤大马路等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沿江景观建设和文化建筑的优化改造,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休闲配套设施。

  打造健康医疗产业组团。规划指出,引导清平中药材市场打造为以宣传与展示中医药历史、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主题,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街区,探索建设中医药文化展示体验馆、国医馆及中医药养生、康体保健、家庭药膳等延伸业态,搭建中医药健康文化综合推广平台。

  发挥医疗资源集中优势,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加强与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合作,打造健康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享平台,形成以健康医疗项目孵化、中医药文化推广为主,集高端医疗、康体保健为一体的产业创新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