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通过电灌站取水灌溉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杨再睿 通讯员 李朝正 云浮罗定市华石镇三屋村,家里接通了自来水的村民莫彩浩,正在淘米洗菜,准备一家的午饭;庭院里闲置的水井,宣告饮用井水历史的结束。在村头,承包了35亩朝天椒种植基地的村民陈大胜,正在整理水管,为灌溉做准备……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访三屋村时了解到,在走向小康生活的路上,水利扶贫惠及每一户村民,乡亲们生活生产再无用水之忧。 自2017年以来,罗定市水务局一直致力于改善当地村民的集中供水条件,保障供水顺畅及水质达标率。2019年,在帮扶单位广东省国家安全厅及当地政府部门的努力下,华石镇三屋村实现了自来水全覆盖,村民灌溉取水也愈发便捷。 户户通上自来水 “过来饮茶先!”6月19日,三屋村村民陈新芳向记者打招呼。泡茶的水,就是烧开的自来水。据了解,为了保障三屋村村民早日用上自来水,帮扶单位在该村同步实施了“自来水入村”和“自来水入户”工程。今年3月,该村所有入户水管全部接通,农户都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陈新芳说,在没通自来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里挖一口井,井深四五十米,再通过手摇水泵来抽水;在供电正常的情况下,当地村民又陆陆续续用电将水抽到屋顶的大水箱中,再接通管道使用。 “新买的壶煮井水,很快壶壁上便是一层水垢。长期饮用,也不利于身体健康。”陈新芳说,他的妻子曾患上肾结石,后来,家里需要长期到镇上订购桶装纯净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之前平均每个月抽水电费50多元、桶装水消费也要一百多元;如今接上了自来水,每个月水费只需30多元。此外,自来水水源为当地的金银河水库,水质有保障。 记者从当地水务局获悉,去年之前,帮扶单位出资约21万元铺设了“477县道——三屋村委自来水主管道”,同时协调当地市、镇多部门,争取了16万元铺设“三屋村委——旧三屋村自来水管道”,项目于去年12月竣工。 当地驻村扶贫工作队和市水务局、供水集团等单位进行了多次协商,自来水入户费用降为1300元/户,并于今年3月全部接通使用。 “喝水不忘通水人。”记者采访时,村民们对当地多部门勠力同心为村民供水的举措竖起了大拇指。 破解灌溉缺水难题 在刚刚长出青禾的试验田上,陈大胜接通水管,打开开关,奔腾的水涌进田里。他抄起水管,奔走在田埂上进行灌溉。 陈大胜是当地的种植大户,管理着30多亩种植地,分别种有朝天椒、南瓜、丝瓜等。“水,是收成最主要的保障。”他说,长期以来,村里农田大多用鱼塘水、井水来灌溉,遇到泥沙阻塞,疏通起来非常费时费力;此外还需保障鱼塘供水足够,不发生渗漏等问题。如今,有了自来水,农田灌溉既高效又便捷。 当地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华石镇水库出水量不足,且三屋村地处全镇排灌渠最下游,村民曾深受缺水困扰。为了解决全村1100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经过罗定市泷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当地修建了两座电灌站。 在水口自然村,集建设泵房、储水池、镇墩、管路和配套电机等设备于一体的电灌站已投入使用。据该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介绍,该电灌站将承担水口自然村及新三屋自然村共约800亩的灌溉任务;在根竹岗自然村,同样配套的电灌站,承担着根竹岗自然村约300亩农田的灌溉任务。 华石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三屋村主打种养产业,因此,水利的发展,是当地产业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 赓续长岗坡精神 在精准扶贫的持续推进下,三屋村村民阔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目前,三屋村已退出相对贫困村序列。以水利为依托,三屋村深化与农科公司合作,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推广朝天椒种植。2019年共有46户贫困户参与朝天椒三期种植,覆盖了全部有劳动力贫困户,种植面积达60亩。 由于村民种植方法得当、产量较高,去年上半年,辣椒每亩收益超万元,同比增长1倍,不仅有力提高了贫困户收入,更使他们对脱贫奔康充满信心。去年底,第四期朝天椒项目种植面积达150亩。当地还将辣椒种植推广到华石镇其他4个贫困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此外,帮扶单位创新“合作社+电商”模式,使三屋村古法花生油、手工辣椒酱制作工艺获得较好社会反响,带动村花生油、辣椒酱、糯玉米营销收入约2万元。 新时代的水利惠农故事,催人奋进。翻开罗定兴水利惠百姓的故事,更是让人敬佩:上世纪70年代,饱受旱涝困扰的罗定人,举全县之力,兴建了全长5.2公里的“人工天河”——长岗坡渡槽。工程全靠着当地老百姓人挑肩扛、钢钎铁锤而建成。至今,渡槽从未大修,没有一处漏水。以之为基础的稻米种植业迅速发展。罗定市先后五次摘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亚灿米”“聚龙米”“青州米”等优质大米品牌声名远播。 从长岗坡到三屋村,三十公里的距离,也是当地水利发展扎实推进的缩影。“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有信心让这片田野继续(充满)希望。”扶贫工作队队员说道。 数说成效 ●当地前后累计投入约37万元,实现自来水从县道进村委、连接各行政村,户户通上自来水。 ●2019年三屋村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8万元,相比2016年增350%;村集体经济收入约7万元,是2016年的3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