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佛山三水]带着贫困老乡一同迈向甜蜜新生活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30日        版次:T10    栏目:    作者:张韬远、三宣

     三水帮助援建的金山村新貌

     那仙村驻村第一书记现场指导农户种植技术

  

  文/图 张韬远 三宣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荷包越来越鼓、医疗水平直线上升、破旧村庄人居环境焕然一新……近年来,这些变化正不断地在三水帮扶的贫困地区上演。

  对口帮扶的省内贫困地区湛江遂溪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凉山盐源县、选派年轻干部前往西藏林芝、新疆伽师支援……面对这些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作为佛山扶贫攻坚队的一支尖兵,三水扶贫人多年如一日用心用情,因地制宜瞄准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千方百计改变贫困村落后面貌,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质量整体提升。在三水本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着遂溪、盐源、林芝、伽师等兄弟地区,打赢脱贫攻坚硬仗,迈向小康新征程。

  

  扶起脱贫凌云志 激活致富内生动力

  

  5月初夏,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松树村里甜果飘香。在自家的果园里,村民赵尾正忙着理枝叶、探蜂箱。赵尾如今已是村里有名的“脱贫明星”,几年前,他们家还是典型的贫困户。妻子身患重疾、两个孩子还在念书,全家仅靠他务农的微薄收入,2016年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不过,年过半百的赵尾一直在积极想办法脱贫,但由于底子薄、缺资金,一直没有太大起色。

  在三水派来的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赵尾获得了小额免息贷款,扩大了种养规模,率先搞起了荔枝种植带动养蜂的新发展模式。慢慢地成效开始显现,他的家庭收入节节攀升,让他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加入了“种荔枝+养蜜蜂”的甜蜜致富路。到去年年末,松树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这样的脱贫故事在当地并不鲜见,遂溪县不少村落,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相对落后,村民经济收入低。2016年6月,三水开始对口遂溪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在三水的扶贫干部看来,扶贫首先是要扶志,要激发出贫困户自身的脱贫动力,而扶贫人要做的便是创造更好的条件,让他们有办法脱贫。

  除了像赵尾一样在家创业致富的,更多的贫困人员希望出外淘金。在位于三水区乐平镇的广东星星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何公各、李力挖夫妇已经是工作了好几年的熟练工。两年前,他们从家乡凉山州盐源县来到三水。过去为了养家,他们曾辗转各地打工,由于李力挖腿脚不方便,很多厂企都将夫妇二人拒之门外。2018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们先后来到三水务工,如今夫妻俩一年八万元左右的收入,让家庭环境改善了不少。

  随着盐源、三水两地深入劳务协作,三水工厂之中,已经有上千名凉山籍务工人员在此立稳了脚跟。

  而对贫困青年而言,有了一技之长,才是长期脱贫致富的法宝。去年8月底,33名凉山学子到达三水区理工学校,在离家千里之外的三水开启了全新的学习旅程。这些凉山学子不仅可享受学费全免、生活补助金优惠,还能领到奖学补助、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等“礼包”。毕业之后,他们还能无缝对接进入到三水企业工作,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引入产业扶贫活水 激发脱贫攻坚活力

  

  最近,遂溪县建新镇那仙村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成片的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一排排整齐的火龙果间,灯光闪闪发亮。“这是一项新的种植技术。通过挂灯增加果园里的光照,年前年后可增收2批果实,每亩年收益增加1万多元。”佛山市三水区驻那仙村第一书记吴卫兵说,这灯光不仅照亮了当地的火龙果产业,更照亮了村民的脱贫路。

  早在2017年,三水区乐平镇协助那仙村建起1000多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引进了火龙果种植深加工企业,对火龙果果实、根、茎等全系列进行加工利用。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了集火龙果种植、销售、加工及现代农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持续开发式产业项目。如今,这一产业基地已成为带动当地人脱贫的聚宝盆。“我们两口子每个月在基地做工有6000多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我们还在合作社专家的指导下,种了6亩火龙果。”村民周炳彬说,他们一家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佛山三水区对口帮扶的村庄中,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近年来,三水正在帮助遂溪各条贫困村逐步构建起主导产业、传统产业、就业等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格局。三水区在对口帮扶的过程中,着力构建产业项目长效发展机制,整合本地优势资源,形成了村村有主导产业的发展态势,通过产业带动帮扶村和贫困户增收,筑牢了脱贫基础。目前,三水已协助当地建成产业项目83个,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498户6327人。

  而在盐源,三水将佛山放管服、一门式政务服务等创新做法在当地推广,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两地产业深度合作,着力做大育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据了解,累计引导东部企业到盐源县开展产业扶贫对接达15次,成功引导2家东部企业落地盐源县开展产业投资合作,在盐源县开展了2个扶贫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载体全链条产业帮扶项目,引入4家企业入园开展产业投资合作。一系列的产业、项目不断增强对口帮扶造血带贫活力,为当地带去了实实在在的改变,目前产业投资合作企业累计在盐源县实现投资额逾4452万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6人就业,利益联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263人分红受益。

  

  全面提升生活品质 脱贫成果惠及百姓

  

  往年,一到冬天,凉山州盐源县梅雨镇金山村彝民沈巫卡心里难免就紧张。金山村位于大凉山的深山之中,海拔较高,加之又是低矮漆黑的土墙茅屋,御寒效果差。寒冬之时,一家人要围着火堆才能熬过。好在2017年,由三水扶贫协作工作组负责帮助援建的安全住房完工,沈巫卡一家人从在大山中搬进了有彩色屋檐、白色墙面的新房,让一家人的生活彻底改变。

  在盐源县,三水投入3196.4万元对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易地搬迁;投入4394.4万元援建特殊困难人员危房改造1483户;投入207万元,完成69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提高当地贫困人群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而在遂溪,三水扶贫队伍已经完成危房改造964户。

  在改善当地民众生活环境的同时,三水扶贫人还积极在教育与医疗这种民生事业上下功夫,全方位提升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不久前,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山州盐源县梅雨中学的师生,通过三水教育局赠送的移动无线互动录播系统,参加了三水名校西南中学的一场智慧课堂研讨活动,这正是三水区教育扶贫攻坚的一次新的探索。“梅雨中学地处边远山区,交通闭塞,老师们走出去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的机会不多。因此这种网络教研活动也显得尤为珍贵。”梅雨中学校长陈强说,除了有本校教师线上参与外,每节研讨课还安排学生在线旁听,极大地开阔了师生视野。

  自开展帮扶以来,三水区已经有9所学校与盐源学校结对,参与结对的都是三水区内各学段具有代表性的优质学校,通过结对为两地学校及师生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把佛山教育的“三水经验”送到盐源,为当地的教育发展“输血造血”。

  而来自三水医疗方面的专家,则在提升林芝、伽师、郁南和盐源等地医疗水平上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去年一批医疗技术人员前往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新疆伽师县人民医院执行医疗技术帮扶工作。三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杨轶着力改造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整合医院救护车资源并实行统一调度,成功帮助林芝市人民医院通过胸疼中心认证资格。三水区人民医院则向伽师县人民医院捐赠医疗物资,包括病人监护仪2台、压力治疗系统2台、电脑气压止血器1台,大大提升了医院的硬件水平。2015年起,三水派出临床医疗专家到郁南县进行对口帮扶,带动郁南县人民医院整体技术人才从342人增至498人,病种诊断从1000种增至1650种,全麻手术从无到有……2017年起,一批批来自三水人民医院的支医医生便来到盐源,带动帮助当地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在遂溪,民生工程更是全方位推进,落实教育补助1561人,完成危房改造964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3551人,全部落实医疗保障,贫困村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134公里、建设安全饮用水项目181个,实施农田水利项目超300个,大大提升了贫困村落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

  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与越来越丰富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托起了贫困人群新生活的希望,支撑着他们实现千百年来的脱贫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