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山]挂起“作战图”,攻克最后贫困堡垒

定点帮扶肇庆、潮州的全部贫困村、贫困户达脱贫出列标准;结对帮扶的昭通市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6月30日        版次:T11    栏目:    作者:林翎、曾毅峰

     中山市资金支持永善县美林蓝莓科技有限公司新拉村打造万亩蓝莓基地 中山市扶贫办供图

     在中山市扶贫办里,一幅名为“中山市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战图”的大型地图被张贴在显眼位置 林翎 摄

     中山供电局帮扶肇庆市广宁县打造的农业大棚蔬菜基地 中山市扶贫办供图

     引入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脱贫 中山市扶贫办供图

  

  文/林翎 曾毅峰

  

  在中山市扶贫办里,一幅名为“中山市2020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战图”的大型地图被张贴在显眼位置。这张图是今年年初特别定制的,是要对未脱贫出列的贫困户、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中山“作战”的各项信息都在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地图上有绿、蓝、红、深红四种颜色的旗子,代表重点攻坚任务的各阶段时间表。

  2016年以来,中山市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对口潮州、肇庆的精准扶贫和云南省昭通市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尽锐出战,积极创新帮扶机制,举全市之力在贫困地区的大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奇迹。  

  捷报频传。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山吹响了“冲锋号”,“作战图”上一座座“堡垒”被攻克。定点帮扶肇庆、潮州的全部贫困村、贫困户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结对帮扶的昭通市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中山扶贫工作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组团式”结对 聚力挪“穷窝”拔“穷根”

  

  靖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云南省昭通市乃至全国最大的跨县集中安置区。近日,东西部扶贫协作广东中山捐赠搬迁群众洗衣机发放仪式在靖安新区原分房广场进行,向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洗衣机2119台,帮助搬迁群众树立迎接新生活的信心。这是中山市共画东西部扶贫协作“同心圆”,汇聚各方力量,帮扶贫困地区的缩影。

  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的4个贫困县、182条深度贫困村,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实行组团结对帮扶,全面动员全市25个镇区由经济实力较强的火炬开发区、石岐区、东区和小榄镇牵头组成4个组团,结对帮扶昭通大关、盐津、绥江和永善4县,通过镇区力量的叠加效应,聚力拔“穷根”组团结对帮扶。中山还在推动两市人民政府和组织、人社、经信、农业、教育、卫健、旅游、招商等与“两不愁三保障”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动员双方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形成“1+8+N”部门协作格局,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行精准对接,开展深度帮扶。

  同时,中山市36所学校与昭通32所学校开展结对帮扶,11所医院与昭通12所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组织中山企业、村(社区)与昭通182个深度贫困村全部结对,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深度贫困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3个结对帮扶全覆盖”,打通帮扶“最后一公里”。

  近四年来,中山市大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产业、教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医疗卫生、干部人才交流、农产品合作等重点领域扶贫协作,帮助昭通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超过10亿元。

  其中,在2016年投入4000万元为4县援建4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基础上,四大组团加大力度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小榄组团在永善县红光安置点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150万元援建中山博爱学校,可解决2000多名学生入学难问题。火炬区组团为靖安新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捐赠一批价值4000万元的洗衣机、电饭煲等生活必需品。石岐区组团在盐津县水田新区捐赠2500万元,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综合楼建设,解决搬迁户近2000名适龄儿童就学;同时募集601.6万元,为每个贫困户家庭配套“七个一”,降低群众搬迁成本。东区组团投入2000多万元建设绥江县中城镇兆佳坝安置点给排水管网,改善安置点垃圾处理等环境服务配套设施。

  中山不但帮助群众挪“穷窝”,还帮助群众断“穷根”。4个组团积极支持搬迁点发展仔猪和肉牛等养殖产业项目,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援建扶贫车间13个,帮助882人就近就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长期能致富”。“培训期每个月有600元的生活补贴,以后正式上岗,每个月保底有2500元收入,这可比种地要好得多。”在“扶贫车间”里,一位新上岗群众算了一笔账。

  

  “输血”又“造血” 助贫困户共同脱贫

  

  脱贫攻坚,重在发展产业。中山没有将“扶贫协作”简单定义在“给钱给物”上,而是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造血”式脱贫的核心举措,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探索形式多样的产业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确保产业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据统计,中山对口帮扶的潮州、肇庆,2019年新增产业项目241个,累计投入1.19亿元实施特色产业项目1081个,累计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9352人,实现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人均增收约2252元;投入2.2亿元实施资产收益项目396个,贫困户参与人数1.48万人,每年带动参与贫困户人均增收约1304元。 同时,2016年以来,中山成功引进34个产业项目落户昭通,援建竹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2个。

  在中山市帮扶的饶平县汤溪镇大门坑村,贫困户高泽山上有老下有小,他是唯一的劳动力,生活十分困难。南区驻大门坑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贫困村民开垦新茶田,每亩给予奖补3000元,同时对添置茶叶加工设备进行补助。在这一政策的支持下,高泽山茶园拓展到12亩,购置了制茶新设备。工作队还请来凤凰镇的单枞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进行指导培训,帮助贫困户掌握了种茶、制茶的技术。

  单是种茶、制茶每年就为高泽山带来了超过2.6万元的收益,还有他作为大门坑村保洁员每月1400元左右的收入,连同扶贫政策的各类补贴和救助,2019年家庭收入达到7万多元。同时,村里还自筹资金60万元成立了村茶叶加工厂,收购村内贫困户的茶叶。如今,高泽山家中,添置了崭新的大彩电、先进的侧吸式抽油烟机和满屋簇新的家具。

  中山市协同潮州当地共同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项目示范基地和特色品牌。大门坑村位于饶平县茶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辐射区。

  该产业园以贫困村相对集中的浮滨镇、联饶镇为核心区,新塘镇、樟溪镇和汤溪镇为辐射区。中山市对口帮扶饶平县的29个贫困村中,有11个地处产业园区内,先后实施并完成一系列茶产业项目,助力贫困村共同脱贫。

  同样通过发展产业共同脱贫的事例也在肇庆、昭通涌现。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帮扶肇庆市怀集县开展的共建产业园区模式成效显著。项目拟在怀集工业园区内投入1.6亿元建设6万平方米工业厂房。目前,首期完成投资8450万元,建成3万平方米,已有3家企业入驻,每年增加工业产值超过2亿元、税收2000万元,提供1300个就业岗位。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已为贫困户增收679.6万元,受益贫困人口953人,人均累计增收4863.6元,同时累计为火炬区帮扶的8个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96万元。中山供电局帮扶肇庆市广宁县打造的农业大棚蔬菜基地,是肇庆地区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占地规模约30亩,大棚建设约10.5亩,总投资约130万元,生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彩椒,年利润达16-20万元,每年可为林洞村每位贫困户增收2500元以上。

  在昭通,由中山和昭通两市国资委下属国企,与永善县招商引入的民营企业注册成立了新公司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在云南创新打造首个“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东西扶贫产业协作项目。带动永善全县种植方竹10万亩、小米辣2000亩,辐射带动永善、盐津、大关等县62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解决就地就近就业500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0余户脱贫致富。

  

  “景区带村” 农旅融合有奔头

  

  很多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往往青山绿水,环境优美。位于广东最东边的饶平县东明村就是这样一条省定贫困村。东明村地处闽粤交界处,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85%,村主产青梅、柑橘、花竹等,素有“青梅之乡”、“竹编之乡”之称。特别是村内有千亩青梅,年产量有300多万斤。每年春节前后,当梅花盛开时,梅林里一片雪白,很有一番银装素裹之美,吸引成批的游客前来赏梅。

  2016年以来,在中山、潮州两地党委政府的持续帮扶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完成,东明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扶贫工作组正是巧用自然资源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其变身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旅游景点。

  如今从潮漳高速出口出来进入东明村,路上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道路两旁竹山梅林交相辉映,声声鸟鸣不绝于耳,沿途独具竹韵古风的建筑物时时映入眼帘。在东明村里,民居建筑以“石头竹子米黄墙”作为统一基调来建设。在东明村的旅游导视图上,标注的景点已经超过10个,从赏梅小径、生态徒步绿道、东明溪小瀑布绿色线路,到古村古树公园、客家三百年老围屋、神龟石、古井等人文景点,再到水果采摘体验园、生态油茶基地等有互动场所,为游客们打造人文景观+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线路。

  如今,东明村已成为一条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今年4月份以来,每天都有4—8辆的旅游大巴车,载满大批潮州、福建、汕头、揭阳等地游客到东明村观光游览,采摘水果,体验新农村。

  中山市驻潮州的扶贫工作队立足帮扶地资源禀赋,充分利用贫困村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乡村民俗文化,积极探索“景区带村”农旅融合旅游扶贫模式,让农村变景区,农民变旅游从业者,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努力破解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难题。

  荣获2019年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称号的潮安区狮峰村,将乡村历史文化融入“一湖一轴多节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中,推进白鹭湖农业综合项目,培育狮峰村莲花文化节庆品牌,着力打造集淡水鱼养殖、观光旅游、农家乐、文化欣赏等于一体农旅相融合的扶贫新模式。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30万元,新增贫困户就业岗位8个。在2019年6月至10月莲花文化旅游节期间,游客超过30万人次,60亩池塘出产的1.5万斤莲子产品全部售罄,销售额达30余万元。

  饶平县英粉村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整体规划,确立了“一轴、一水、四组团”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大概念,围绕“一带一路一花园”的景观规划,积极建设“百亩花田”示范性景观工程,通过四季花木、步行栈道和观景台等三方面的建设,成为远近知名的网红村,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村内还增设了英粉村特色农特产商店、游乐购网上商城及微商网店,带动村内蜂蜜、大米等特色生态农产品销售,通过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将人气转换成财气。英粉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大幅提增,由2016年的4.5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8万元,并荣获2019年“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荣誉称号。

  

  新模式新业态 打造消费扶贫升级版

  

  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信息不畅、销售渠道缺乏,农产品面临着销售难,适销对路难。中山市创新扶贫产品的销售新业态,从今年5月起在全省率先支持扶贫专柜营运企业设立24小时“不打烊”的智能化自动销售专柜,专门销售扶贫产品。

  “截至5月底,全市已完成50个扶贫专柜的进驻工作,计划在今年8月完成100个专柜的进驻”,中山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扶贫专柜不但能打响扶贫农产品的知名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氛围,还可以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帮助贫困地区找到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实现脱贫致富。

  扶贫专柜里可放10多种扶贫农产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扫码打开专柜的玻璃门,同时手机上显示着线上商城,有上百种扶贫农产品在线上销售。绑定收费系统后,在专柜内取出所购商品,关门后手机即自动结算付费。“扶贫专柜推出仅一个多月,正在逐步被大家所了解,目前每台机的销售额是2000多元”,营运企业中山创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宇斌介绍,“现在很多单位都争相催着我们去安装扶贫专柜。”

  消费扶贫的模式可通过“以购代捐”,为对口扶贫地的农特产品销售打通绿色通道,同时也激发市民通过消费参与脱贫攻坚的热情。除了扶贫专柜,中山市持续推进消费扶贫行动,充分发挥朋友圈推送、微店微商城、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网销平台的代销促销作用,帮助实现扶贫农产品实现收益最大化。如肇庆市封开县加强对本地电商“封开购”的培育与合作,2019年线上线下销售封开、德庆两县扶贫农特产品800多万元。

  今年5月23日、24日,中山市小榄组团与永善县委政府积极对接,联合当地农业合作社及经销商,推出消费扶贫活动,到玉笋村当地农户家中,通过网络现场直播的方式,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山小榄民众直播卖货,由云南永善农特产品展示中心和中山绿色云品公司进行采购,农户现摘现卖,仅一天时间就销售枇杷1万余斤。

  中山市还进一步创新消费扶贫模式,2019年12月在中山市农产品交易中心设立扶贫农产品集市,鼓励生产、销售扶贫产品的企业进驻集市,扩大对口帮扶优质农副产品在中山市场占有率。目前已有广东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有意向进驻集市。此外,中山还进驻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举办“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及“10·17”全国扶贫日活、鼓励龙头企业直接到贫困地区开展消费扶贫活动等方式,推进消费扶贫有关工作。

  据统计,仅2019,中山市在对口帮扶的肇庆、潮州两市实现消费扶贫金额达1350万元。2016年以来,中山市帮助销售昭通农特产品价值1.7亿元,其中今年以来共采购、销售扶贫协作地区云南昭通的农畜产品998万元。

  

  [扶贫故事]

  

  昭通学生到中山

  免费读职校并推荐就业

  

  6月24日,徐友香等5位来自云南昭通的学生,正在中山市技师学院的烹饪专业课室,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中山名菜乳鸽的做法。“2017年,家乡学校的老师说,因为我家是扶贫对象,我可以免费到中山市技师学院学习,毕业后还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于是我就报了名。”徐友香说,“2017年9月份,我们坐上大巴车,来到这里学习。近三年来,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家乡学不到的东西。”徐友香计划毕业后继续留在中山发展,同时攻读大专和考取高级技工。

  中山市技师学院旅游服务系主任蔡水养介绍,从2017年至2019年,从昭通共招收了32名学生到烹饪专业学习。“其中2017年3月份招收的学生今年毕业”,蔡水养说,这些学生有的留在中山就业,有的想继续考入高职中或大专学习。“我们这些学生都很吃香,还没毕业就已经有企业争着要。”

  据介绍,中山市人社局共招录了138名昭通学子到中山技师学院就读。其中,推进“粤菜师傅”工程助力东西部协作精准帮扶,中山市技师学院从昭通学子中选招32人进入烹饪专业深造,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粤菜师傅冠名班”,安排学生分阶段进入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岗位课程学习,邀请省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麦广帆先生等名师亲自授徒。

  针对昭通市每年有近4万余名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一级学校就读的情况,中山市从2017年开始把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作为助力昭通脱贫攻坚的治本举措,签订《中山市与昭通市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制定联合办学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累计投入职业教育财政帮扶资金13528万元。9所公办优质职校共免费招收昭通籍学生2232名在中山市就读,毕业后在中山推荐就业,真正实现“一人学成有技,就业致富全家”。仅2019年,昭通籍学生勤工俭学和实习收入超过950万元。

  中山还加强劳务对接,设立劳务工作站,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劳务协作机制,力促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岗就业。如中山、昭通两地人社部门推动出台稳岗补贴、交通补贴等奖补政策,设立劳务工作站8个,开展各类技能培训43320人次,帮助42973名贫困群众到广东等地外出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