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清远连樟村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别了,贫困!你好,小康!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02日        版次:A06    栏目:    作者:陈强、温建敏、莫谨榕、姜雪媛、李志文、张文

     清远英德市连樟村全貌 邱炜民 摄

     连樟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 姜雪媛 摄

     连樟村的现代农业大棚,村民不用弯腰就把地种了 温建敏 摄

  羊城晚报记者 陈强 温建敏 莫谨榕 姜雪媛 李志文 张文

  

  驱车从连江口镇银英公路口,沿着一条崭新的柏油公路,翻过一座座小山,山下连片的大棚蔬菜基地、蜿蜒的小河、绿油油的田野映入眼帘,一幢幢粉刷一新、简朴大方的民居错落有致。

  日前,“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清远英德连江口镇连樟村,花园般的幸福村庄景象,已经让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省定贫困村还是没一条好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得益于精准扶贫,连樟村已经面貌一新,这正是广东“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广东全省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截至去年年底,2277个省定贫困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6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万元,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已有99.94%的人达到脱贫标准。

  别了,贫困!你好,小康!

  

  大半辈子的贫困户摘掉贫困帽

  

  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清远英德市连樟村时,走进贫困户陆奕和家,详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询问他生活怎么样、有哪些困难。

  当时,陆奕和一家六口,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常常入不敷出。他回忆道:“以前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父亲和妻子常年患病,三个小孩还在读书,家里确实比较困难。”

  2018年底,在村委会的帮助下,陆奕和申请了5万元的无息贷款,承包了40多亩荒山,种植了麻竹笋。去年,陆奕和仅卖竹笋的年纯收入就三四万元,竹山不忙时,还去村里仙草园、农业科技园务工挣钱……陆奕和还跟朋友合伙开办了益肾子种植场。“前阵子刚卖出去一批益肾子苗,除去成本,我和朋友每人还能分得七八千元。”

  最近,陆奕和还到村里乡村振兴学院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每个月工资两千多元。从家里步行到乡村振兴学院,只需要5分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9年,陆奕和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大学,供两个孩子读完大学,是他现在最大的心愿。

  “我腰不好,没办法干重活,以前一直没有工作,家里靠我老公一个人种植麻竹笋为生,家庭年收入只有三四千元。”54岁的李彩均是英德市连樟村扶贫车间的工人,当了大半辈子的“贫困户”,现在也已摘掉了“贫困帽”。“全靠村里办了扶贫车间,我在家门口也能上班赚钱了。”

  生活的改变是从2017年开始的,连樟村建起了一个扶贫车间,招募村里的老人妇女做玩具组装,使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在家门口“洗脚上田”,有了长期稳定的务工收入。据了解,该车间总员工高峰期超过100人,工人月工资收入最高达到3000元以上。

  经过精准扶贫,连樟村54户贫困户130人去年已全部脱贫。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连樟村正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为重要平台,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让连樟村产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可促进贫困户以及其他村民更好地致富奔康。

  

  “造血”式扶贫真正授人以渔

  

  “实施粤菜师傅工程以来,我们县支持推进烹饪人才的培养,突出技能透明。我们组织了粤菜师傅的培训,特别是2018年,组织了109个贫困户进行深入培训,到目前为止全部实现了就业。”韶关市新丰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就业服务局局长邓明高兴地介绍道。

  邓明向记者介绍了一个例子:“惠明客家王酒家的一个厨师,此前他的妻子、女儿都生病了,是典型的因病返贫,2016年纳入贫困户建档立卡。2018年,他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努力考取厨师资格证书,使月收入超过6000元,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新丰县粤菜师傅潘志敏经营的品味丰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韶关市人社局认定为韶关市“粤菜师傅”工程孵化店,该公司通过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收购协议,构建产销一体化的综合帮扶体系,收购贫困户种养的农副产品,提高贫困户种养的积极性,带动了1366户贫困户增收,助农扶农2562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了解,韶关市推动“粤菜师傅”工程融入精准扶贫工作,2016-2019年,累计组织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超6人次。广东全省已组织1.1万名贫困人员参加“粤菜师傅”培训,实现就业脱贫,还对口帮扶6省区1506名贫困劳动力实现技能脱贫。

  清远英德市积极助力贫困户掌握最热门的电商技能。在英德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农特产品O2O体验馆内,英德市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高级讲师、电商产业园创业孵化培训中心电商创业导师任新春告诉记者,今年有一大任务——那就是准备免费培训3000名电商人才,其中一半将会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关键。”英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振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引入产业的作用,主要就是要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只有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才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础和支撑。“发展产业和村民增收是直接相关的,像连樟村引入了扶贫车间,对当地村民帮助很大。”

  

  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

  

  清远英德横石塘镇龙华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全省“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重点建设的60个村之一。6月12日,当记者一行到龙华村采访时,龙华村党总支书记华岳可说道:“这几天天气不好,都在下雨,还好现在修好了水利,要是换作以前,一下雨,村委周边都是一片汪洋啊,你们都要卷起裤腿蹚水过来。”

  “这一切,都得感谢党中央作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龙华村变了,翻天覆地的变了,我们的好日子开始了。”华岳可说。“好比说老萧组原来的一个低保户,他通过参加保洁队、出租土地等方式,现在年收入都有2万多,经过帮扶还住进了新房子。现在见到他,笑得可开心了。”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考察时强调,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至2019年底,全省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560元,累计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今年广东实施挂牌督战集中攻坚,积极稳妥做好脱贫退出工作,确保2020年6月底前现行标准下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全部实现出列退出。

  广东还稳步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据了解,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涵盖桂、川、黔、滇四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在产业合作帮扶、人才支援、资金支持、易地搬迁、劳务协作、扶志扶智、发动社会和携手奔小康行动等方面探索东西部协作扶贫之路。比如,最近由广州市妇联打造的“南粤家政”花城人家(毕节)家政实训基地正式落成,通过开展劳务协作,实现订单入学,定向就业,吸纳当地学生来穗参加家政就业,预计未来至少可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

  

  [群众心声]

  

  以前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打工挣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玩具,收入也比从前翻了番。有份稳定的工作,走着路就能上班,这就是我心中幸福的小康生活。

  ——清远英德连樟村村民冯彩霞

  

  参加粤菜师傅培训,考到职业资格证书后,工资从每月4800元提到了6000元。有了这本证书,不管走到哪儿,我都自信多了。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份收入还不错的工作,踏踏实实做下去,我们家离小康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韶关市新丰县贫困户朱能卿

  

  [名词解释]

  

  精准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精准脱贫攻坚战,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而是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数说小康]

  

  截至今年6月1日,清远全市贫困人口54981户124636人均达到脱贫标准,261个相对贫困村均达到出列标准,占100%;退出贫困户54941户,占99.93%,剩余40户99人将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退出。2019年有劳动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46元。

  截至今年4月底,韶关市278条省定贫困村和33008户84454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出列退出。2019年底,韶关全市所有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311.4元,高于省要求的11022元;全市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9元,高于省要求的826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