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省卫生健康委答复政协委员关于发展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的提案建议:

广东将继续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7月14日        版次:A05    栏目:政协委员议事厅126    作者:薛江华、邵启文、周艳春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科研人员正在认真工作中(资料图)

     鸟瞰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资料图)

  文/薛江华 邵启文 周艳春

  粤港澳大湾区有庞大的健康消费市场,且粤港澳三地均有深厚的中医产业、人才、文化基础,具有发展中医大健康产业天然优势。广东省政协委员涂志亮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案建议组建广东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优秀企业,推动大湾区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省政协委员池晓玲也提案建议明确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内涵,完善法规制度,分级监督管理。

  对此,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日前答复表示,广东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中医药保健养生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广州市政府也于日前答复表示,将深入推进南沙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中医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

  

  建议

  

  组建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

  

  涂志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中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粤港澳大湾区大力引进各类大型三甲医院以及国际医疗机构,但目前仍缺乏有力的第三方医药服务后台以及深入社区基层的优质医疗服务网络。

  此外,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载体多以现代中医技术主导型、中医医养服务主导型、中医药物流、中医药展贸主导型等单一产业功能环节主导载体为主,无法真正有效形成市场化的“创、产、供、销、用”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网络。

  涂志亮建议组建广东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优秀企业。重点支持社会办医、促进医养结合,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在南沙新区等自贸试验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国际合作区建设。组建大健康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投资企业的方式实现市场化筛选,形成优质企业助力大健康产业特别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时,引进连锁化、品牌化、国际化企业,推动湾区中医药产业一体化发展。

  

  完善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法规

  

  池晓玲建议,明确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内涵,完善法规制度,分级监督管理。应当明确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非医疗)的界限与区别,明确监管的主体,建立分级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传承与创新,提升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中医内涵(核心技术)学术理论是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

  加强中医药理论方法继承,加强对中医经典、名医经验等的挖掘、整理与应用,凝练、升华中医养生保健的学术理论,用以指导中医养生保健诊疗与中医养生保健医药产品、医疗器械等的创新,并不断在临床推广应用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政策措施,保证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中医养生保健人才,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提供保障。

  

  回复

  

  支持发展大湾区中医药产业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答复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较好的中医药发展基础,集聚了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人才优势、研发优势、市场优势,是中医药综合改革的重点区域。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首个落地项目,是澳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产业园围绕“国际级中医药品质控制基地”和“国际健康产业交流平台”的两个核心目标,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及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产业园携手广东省中医院、国医大师等专家团队及国际知名酒店集团,围绕“医疗+养生+酒店”三大要素打造瑞莲庄(横琴)度假主题酒店。旨在弘扬传统中医药技术与文化精髓,打造国际级的中医药健康养生示范基地。

  下一步,广东将继续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养生保健产业化建设,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强中医药保健养生的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大力支持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为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广州将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

  

  广州市政府日前对该提案作出正式答复,答复表示,广州目前正着力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业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

  广州还将打造中医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加快推进《行动计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用好用足广州医疗医药基础优势,聚焦产业与社会需求,推动市场资源有效对接和高效整合,打通临床应用转化不畅的关节,打造具有强大市场资源整合效应的中医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目前,中医“治未病”提升工程已纳入市政府2020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有利于推进广州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发展的总体规划实施,构建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1+4模式”中医“治未病”体系。

  广州市政府答复表示,广州将打造中医药产业高地。深化与港澳的中医药合作,建立与香港特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澳门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伙伴实验室的合作机制。按照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合作开展广东省岭南地道药材、中成药大品种、中药配方颗粒等质量标准研究制定。鼓励港澳参与广州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新药创新,有序开展中药二次开发。支持“大南药”品牌建设,做好传统医学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保护传承。

  提案答复说,将深入推进南沙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进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已推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等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院落户;同时积极通过自贸区、大湾区等渠道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南沙试点实施进口药、医疗器械特殊审批进口等先行先试政策。

  下一步,将加快省中医院南沙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鼓励非公有制中医医疗保健机构连锁经营。支持中医药相关健康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发展中医药特色旅游、游学线路,鼓励国外中医爱好者在南沙学习中医、享受中医药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及产品向国外传播,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数说

  

  广州市政府答复透露,当前广州已经建成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至2019年年底,广州有中医医疗机构1097间;中医床位14230张,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为0.93张;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0141人,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为0.66人。广州平均每千名常住人口中医床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